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上海沦陷时期《女声》杂志研究-新闻传播学研究前沿-(第三辑)

上海沦陷时期《女声》杂志研究-新闻传播学研究前沿-(第三辑)

作者:涂晓华著
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03-01
开本: 16开 页数: 278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31.9(5.5折) 定价  ¥5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上海沦陷时期《女声》杂志研究-新闻传播学研究前沿-(第三辑) 版权信息

上海沦陷时期《女声》杂志研究-新闻传播学研究前沿-(第三辑) 本书特色

《女声》是一本特殊的杂志,它汇聚了军事占领与文化侵入,女性文化与都市氛围,民族传统与异国文化,国家利益与个人情趣等诸多因素。不仅是上海沦陷时期女性生活的一份珍贵的历史纪录,而且是了解日本侵华战争时期中日不对等关系下矛盾交织的文化互动的特殊标本。   《上海沦陷时期女声杂志研究》突破了以往单一的政治视角与新文学视角,清理了《女声》的研究现状,构建了《女声》创刊的舆论氛围,通过《女声》的主编、重要编辑、编辑策略、政治倾向、作者群、重要栏目等的梳理,探讨了上海沦陷时期传媒文化的丰富性、复杂性以及殖民地文化传播的特点。   《上海沦陷时期女声杂志研究》由涂晓华编著。

上海沦陷时期《女声》杂志研究-新闻传播学研究前沿-(第三辑)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上海沦陷期间《女声》杂志为中心,研究沦陷期间上海的报刊发展情况以及知识分子的言说状态、市民文化发展状态等。作者认为《女声》杂志不仅是上海沦陷时期女性生活的一份珍贵的历史纪录,而且是了解日本侵华战争时期,中日不对等关系下矛盾交织的文化互动的特殊标本。以此为中心,可以更为深入地观察上海沦陷期间的文化世态。

上海沦陷时期《女声》杂志研究-新闻传播学研究前沿-(第三辑) 目录

涂晓华博士著作序文 严绍望
制度殖民场域里的《女声》与后殖民语境中的《女声》研究 张泉
引 言
**章 绪论
 **节 近代中国女性报刊空间
 第二节 沦陷时期日本的基本文化殖民政策
 第三节 上海沦陷时期的文化形式
 第四节 沦陷区的话语空间
第二章 《女声》的创刊和编辑风格
 **节 《女声》的创刊与独立
 第二节 《女声》的宗旨及编辑方针
 第三节 《女声》的内容与风格
第三章 《女声》的政治倾向
 **节 《女声》的《国际新闻》栏目报道背景
 第二节 《女声》的《国际新闻》
 第三节 《女声》电影评论栏目的政治倾向
第四章 田村俊子与《女声》
 **节 田村俊子生平
 第二节 考察田村俊子1936—1938年作品
 第三节 《中央公论》社中国特派员田村俊子
 第四节 田村俊子与《女声》
 第五节 从《女声》看上海时代的田村俊子
第五章 关露的《女声》时代
 **节 关露与《女声》杂志
 第二节 关露与第二次“大东亚文学者代表大会”
 第三节 关露与田村俊子的关系
 第四节 评价关露的《女声》时代
第六章 《女声》的言论空间
 **节 丁景唐与《女声》
 第二节 丁景唐的朋友们与《女声》
 第三节 《女声》其他作者群
 第四节 《女声》中的日本因素
第七章 回到《女声》历史现场
 **节 从《女声》杂志看沦陷时期的话剧——兼及《中艺》杂志
 第二节 《女声》的《信箱》栏目
 第三节 张金海惨死案与詹氏杀夫案的文化分析
 第四节 比较《女声》与苏青的《天地》
 第五节 沦陷时期上海其他日伪杂志中的女性讨论
结语
附录一 《女声》关系人员实访记录
附录二 田村俊子年谱
附录三 关露年谱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上海沦陷时期《女声》杂志研究-新闻传播学研究前沿-(第三辑) 作者简介

涂晓华,女,1998年获北京大学文学硕士,200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获文学博士学位。2003年赴日本金泽大学、日本国际交流基金关西中心留学近两年。现为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教师。教学研究领域为:“报刊创意与策划”、“叙事学”、“接受美学“。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