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徐复观解释学思想研究

徐复观解释学思想研究

作者:刘毅青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02-01
开本: 16开 页数: 421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29.4(4.9折) 定价  ¥6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徐复观解释学思想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010129501
  • 条形码:9787010129501 ; 978-7-01-012950-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徐复观解释学思想研究 本书特色

《徐复观解释学思想研究》一书是从徐复观在思想史、文学批评史与艺术研究的具体阐释中梳理出其解释学思想,解释学本身就是人文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涉及文史哲艺,解释学研究可以应用于人文学科的各个方面,解释学具有跨学科的综合性特征。徐复观的解释学启发自自身的文学批评史与艺术史研究,本书的立足点也在立足于文艺,打通文史哲艺。本课题从申报立项到*后结题都归类在中国文学的文艺学学科。故此,在图书分类是酌情考虑放在中国文学。

徐复观解释学思想研究 内容简介

《徐复观解释学思想研究》一书是从徐复观在思想史、文学批评史与艺术研究的具体阐释中梳理出其解释学思想,解释学本身就是人文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涉及文史哲艺,解释学研究可以应用于人文学科的各个方面,解释学具有跨学科的综合性特征。徐复观的解释学启发自自身的文学批评史与艺术史研究,本书的立足点也在立足于文艺,打通文史哲艺。本课题从申报立项到*后结题都归类在中国文学的文艺学学科。故此,在图书分类是酌情考虑放在中国文学。

徐复观解释学思想研究 目录

绪论徐复观解释学研究概述 
簟一章思想史经验中的解释学 
**节何谓中国解释学 
一、中国学术现代转型中的徐复观学术思想 
二、解释学视野里的徐复观学术研究 
三、解释学与中国解释学的内涵 
第二节作为解释学的“追体验” 
一、徐复观艺术史研究中的“追体验” 
二、体验的认识论涵义 
三、“追体验”乃原初意蕴与当代生命体验间的碰撞 
第二章回到古典的解释动力 
**节现代语境里的中国解释学 
一、中国文化的重建是思想史意义上的对传统的现代阐释 
二、以西学为镜,不应让中学成为其注脚 
三、像古人自己那样理解他们 
第二节解释学的“忧患意识” 
一、“忧患意识”标志着精神个体的发展 
二、“忧患”及个体由责任感而形成族群的凝聚力 
三、“忧患意识”是与宗教意识相对的道德自律意识 
四、忧患意识内涵着忧乐意识 
第三章现代考据的解释学批判 
**节解释学视野下的考据学 
一、现代考据的科学主义倾向 
二、中国思想的非概念化、非体系性特质 
三、训诂与考据的释义方法违背汉语的特性 
第二节钱穆新考据学的解释学批判 
一、钱穆《庄老通辩》中新考据学的逻辑悖谬 
二、中国思想多由实际生活之体验而出 
三、中国现代学术对考据方法的夸大 
四、人文科学从根本上是解释学 
第四章徐复观解释学中的体验 
**节作为解释学基础的体验 
一、中国思想的内在性特质 
二、工夫是儒道思想创造的根源 
三、徐复观与熊十力在工夫论上的异同 
第二节孔子思想的内在脉络 
一、孔子思想是实践哲学 
二、孔子思想的范导性 
三、工夫与解释 
第五章“追体验”的解释学 
**节追体验:意义与意味之间的张力 
一、言有尽而意无穷 
二、理解要将文本必须还原为鲜活的生命 
三、“追体验”与“了解之同情” 
四、“意味”是一种情调 
五、“意味”是主客合一的审美体验 
第二节徐复观与伽达默尔:解释学的比较 
一、前理解不能固化为“合法偏见” 
二、“追体验”与“重新体验”的区别 
三、“追体验”承认原初意蕴的地位 
四、“追体验”是心向伟大精神的历程 
第六章解释学的限度与重建中国解释学 
**节解释学的逻各斯与道的解释学 
一、中国原初思想与现代人生存处境的激荡 
二、中国经典的解释要立足生命经验 
三、道的内在性与哲学的思辨性 
四、内在性由体验把握 
五、体验通向内在性阐释 
第二节突破解释学循环的中国解释学建构 
一、中国思想的条贯性与非逻各斯性 
二、中国思想的“人文逻辑” 
三、“追体验”:进入立体的生命世界 
第七章政治与解释的张力 
**节皇权政治与中国解释学 
一、皇权专制的权力特点 
二、儒家思想对皇权专制政治的反抗 
第二节隐微解释学 
一、思想史作为解释学 
二、儒家学术在皇权制度中寻找话语空间 
三、隐微书法的必要性 
四、乾嘉学派实证主义倾向的困境 
五、思想史的解释离不开具体的语境 
第八章中国文学解释学 
**节中国文学研究中考据学方法的检讨 
一、文学的真实与想象 
二、艺术形象是想象的产物 
三、体验作者的“生命情调” 
第二节文学解释:回到中国文学的历史语境 
一、文学史研究中“动的观点” 
二、文学观念不能背离文学实践 
三、纯文学观念在古典文学研究中的局限 
四、进步论史观对中国文学史的扭曲 
第三节中国诗学解释中的人格解释学 
一、“文如其人”与主体修养的关系 
二、文体出于心灵 
三、人格修养将个性扩大到社会性 
第四节读者理论的重建:以中国解释学推进解释学 
一、审美鉴赏必须付诸于知性的理解 
二、《锦瑟》诗解释中作者中心与读者中心的冲突 
三、考证的合理性在于重建作者的心灵世界 
四、作为召唤结构的作者原意 
五、理解是主观性与客观性之间的张力 
第九章中国艺术解释学 
**节解释学视野下的《兰亭序》真伪之辨 
一、徐复观对《兰亭序》真伪的辨析 
二、考据的问题在于用推理代替了实证 
三、辨伪的考据演绎法遵循线性的逻辑 
四、考据与解释之间的张力 
五、善,意前见的合理性 
第二节文人画与书、诗融合的美学解释 
一、“书画同源”与艺术自律 
二、书法对绘画的影响 
三、中国艺术形式与内容的互相涵摄 
四、诗书画融合的思想背景 
五、文入画凸显了中国美学观念 
第三节庄子道艺观的修养美学 
一、庖丁解牛:技的“心灵化” 
二、技艺来自身心合一 
三、修养工夫成就“负的主体” 
四、技道双进 
五、修养美学的当代意义 
第四节中国艺术精神的内在超越解释 
一、作为思想史意义的现代艺术 
二、对现代艺术精神根源的批判 
三、现代艺术反映了现代精神品质变化 
四、审美鉴赏成为提升主体心性的途径 
五、山水美学精神可嬗变于现代 
…… 
第十章跨文化语境中的中国解释学 
余论徐复观解释学再思考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展开全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