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拉康与后马克思主义思潮

拉康与后马克思主义思潮

系统研究拉康精神分析理论与后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关系。

作者:严泽胜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12-01
开本: 16开 页数: 222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中 图 价:¥29.4(7.0折) 定价  ¥42.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拉康与后马克思主义思潮 版权信息

拉康与后马克思主义思潮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哲学、马克思主义等理论工作者,高校师生
  《拉康与后马克思主义思潮》系统研究拉康精神分析理论与后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关系。全书尝试以拉康理论为线索,对其在当代左翼思想中所激发的理论想象予以梳理分析,以期一方面能展示拉康精神分析学在政治文化领域的影响效力,另一方面则能勘测出社会批判理论在当代语境中所能达至的深度和广度。本书由严泽胜著。

拉康与后马克思主义思潮 内容简介

    《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丛书:拉康与后马克思主义思潮》系统研究拉康精神分析理论与后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关系:导论部分讨论拉康与政治的关系;**章讨论拉康与阿尔都塞的关系,分析阿尔都塞先将拉康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勾连起来而对后马克思主义思潮发展的重要启示意义;第二章讨论美国当代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家詹姆逊对拉康理论的独到阐释以及运用拉康理论提出的马克思主义阐释学理论、对作为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的后现代主义的分析批判等;第三章讨论英国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拉克劳和墨菲对拉康理论的政治学阐发,如不可能的“真实”与对抗性的不可能的社会、“缝合”与意识形态霸权、激情与政治等;第四章讨论在当今国际理论界十分活跃的斯洛文尼亚理论家齐泽克的拉康式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涉及他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拉康式解读、对拉康“真实域”概念的精到阐释、运用拉康的幻象理论对意识形态概念的重构等;第五章以美国女性主义理论家朱迪思?巴特勒为例,探讨拉康理论对女性主义话语理论的建构、对当今性别身份政治所可能产生的理论意义;*后第六章讨论被誉为代表了哲学的未来的法国当代哲学家阿兰?巴迪欧的相关理论,涉及他对笛卡儿的“我思”与拉康的无意识主体之间并非断裂而是具有连续性的独特阐明等。

拉康与后马克思主义思潮 目录

从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到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代总序)王雨辰
引言
**章 意识形态的幽灵:主体建构与历史乌托邦
一、意识形态与主体建构
二、意识形态与历史乌托邦

第二章 重构领导权:激进民主与后乌托邦政治想象
一、作为真实域的政治
二、从“主体位置”到“欠缺的主体”
三、领导权与缝合的逻辑

第三章 穿越幻象:精神分析式的意识形态批判
一、差异的辩证法
二、质询“真实”
三、幻象的逻辑
四、穿越意识形态幻象

第四章 后现代精神分析的欲望政治学
一、欲望机器与精神分裂分析
二、漂流的欲望哲学

第五章 超越菲勒斯:性别政治与反抗的新形式
一、作为政治革命因素的“女性写作”
二、性差异对同一性逻辑的颠覆
三、符号域的革命
四、性别表演的政治学

第六章 走向“反哲学”的真理政治学
一、存在与事件
二、主体与真理

附录
一、拉康与分裂的主体
二、科耶夫:欲望和历史的辩证法
三、无神的神学:巴塔耶的“反神学”思想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拉康与后马克思主义思潮 节选

第四章 后现代精神分析的欲望政治学  发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那场世界范围内的革命狂欢节,对于生活在当今全球一体化的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体制内的人们来说,无疑已成为一个遥远的回忆,一个只是源源不断地提供有关解放的想象的怀旧的乌托邦。那曾经是一段“阳光灿烂的日子”,利奥塔在他的《利比多经济》中这样写道:“当你沐浴着阳光或在草地上漫步的时候,你就是在工作,像太阳一样。”这里的“太阳”意象当然不是指永恒地放射着理性光芒的宇宙中心,而是在赤裸的天空中浑身辐射着热力的欲望源泉。因此,60年代的革命自然是欲望的革命,革命的人群行进在洒满五月阳光的城市街道上,感觉空气中流动的都是欲望的气息。那是一种积极的、快乐的却又是漫无目的的欲望;那是一种想摧毁一切、同时又想拥有一切的欲望。欲望机器已经发动,“欲望号街车”就要出发。然而时间却突然中断了,定格在1968年5月的巴黎。当时间画面重新活动起来的时候,革命者已从街头退回到书斋,把资产阶级的平庸恶俗挡在窗外,尝试在话语领域酝酿另一场革命。利奥塔发表《利比多经济》是在1968年的“五月风暴”平息六年后的1974年,而在两年前的1972年,德勒兹和加塔里已经发表了他们合写的惊世骇俗的《反俄狄浦斯——资本主义与精神分裂症》(此书被视为“五月风暴”的真正的哲学宣言)。这两起哲学事件均可看做是现实中遭受挫败的政治革命在话语领域里的借尸还魂,即“欲望的政治”变成了“欲望的政治学”。 一、欲望机器与精神分裂分析  在访谈录《哲学与权力的谈判》中,德勒兹把《反俄狄浦斯》的主旨归纳为密切相关的两个方面:一是对俄狄浦斯和精神分析学的批判,二是对资本主义和它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的研究。这两方面的工作*终统一于一个目标:解放欲望机器。  “欲望机器”是德勒兹和加塔里发明的用来概括他们的唯物主义欲望理论的概念。在他们看来,欲望是一部机器,这并不是隐喻:如果欲望进行生产,它的产品是真实的;欲望只能在真实的世界里进行生产,而且只能生产真实的东西。欲望的客观存在本身就是真实域。真实域是拉康的概念,德勒兹和加塔里是在对拉康既借鉴又批判的意义上使用拉康的概念的。在拉康那里,真实域、象征域、想象域构成了主体生存的三个维度,欲望就是三者共同作用产生的“心理现实”。对拉康来说,欲望是需要(真实)表达在要求(想象、象征)中所产生的被排斥或压制在表达之外的剩余。压制构成了欲望的真理。也就是说,欲望是主体进入语言秩序遭象征去势后产生的心理效果:“欲望人化的时刻也就是幼儿(主体)进入语言的时刻”,“欲望之功能乃为能指在主体中之效果的*后的残余,欲望实为弗洛伊德式的我思。”因此,欲望不是“本能的”欲望,而是语言和无意识的效果,欲望之欠缺实基于语言能指链之欠缺。在德勒兹和加塔里看来,拉康的欲望理论有着截然相反的两极:一极与作为欲望机器的“对象а”相关,根据一种真实的生产来界定欲望,因而是超越于任何需要的观念和幻象的观念的;另一极与作为能指的大他者相关,重新引入了某种欠缺的概念。“对象а”是拉康在其思想发展的后期对真实域的讨论中的一个关键概念,它属于真实域,是欲望的原因而不是欲望的对象,也就是说,它生产欲望而不是满足欲望。但按拉康的理论,真实域是不可能的(即不可表征,因为它抵抗象征化),因此“对象а”只能以幻像的形式呈现于现实中。德勒兹和加塔里接受了拉康的真实域概念,但却反对他关于真实域是不可能的说法:“真实域不是不可能的;正相反,在真实域中一切都是可能的,一切都变得可能。”他们的意思是说,真实域是唯一的存在,它是自足的,“除真实域之外,我们不知道有其他之物,想象域和象征域在我们看来属于虚假范畴”。欲望就是真实域,“并不存在可被称为‘心理现实’的特殊存在形式”。  ……

拉康与后马克思主义思潮 作者简介

  严泽胜,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博士,现供职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著有《穿越“我思”的幻象一一拉康主体性理论及其当代效应》(东方出版社2007年版)。在《南京大学学报》、《国外理论动态》、《外国文学研究》、《外国文学评论》等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