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社会空间论

作者:王晓磊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01-01
开本: 32开 页数: 248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19.6(5.4折) 定价  ¥3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社会空间论 版权信息

社会空间论 本书特色

《社会认识与社会形态研究丛书:社会空间论》作者从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梳理出发,考察空间的语义和空间思想史,多方位界定社会空间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考察社会空间的实践生成,分别从感性活动、生产方式、意识形态、文化形式、社会交往、日常生活等方面来探讨社会空间的生成基础、变迁动力、形成规范、呈现依据、扩展手段、调整诱因等,进而考察社会空间在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的空间形态,在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双重背景下进行社会空间的批判与重构。

社会空间论 内容简介

人类实践是社会空间在自然空间的前提下生成的源泉。现代性的来临与滥觞凸显了社会空间的重要意义,现时代的社会空间在多种空间样式的并置和交织中呈现出复杂的面貌。《社会空间论》考察社会空间的实践生成与历史演进是透析现代性社会空间的棱镜,构建公平正义的空间样态是人类对未来社会空间的永恒追求。《社会空间论》由王晓磊同学著。

社会空间论 目录

**章 导论 
 **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国内外社会空间研究状况述评 
  一 国外研究状况综述 
  二 国内研究状况综述 
 第三节 社会空间论研究的意义 
 第四节 社会空间论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第二章 空间问题的思想史考察 
 **节 空间的语源语义辨析 
 第二节 西方空间研究的总体进路考察 
  一 传统形而上学空间概念的开启与承继 
  二 主体一身体向度在空间认识中的凸显 
  三 空间概念由哲学到科学的论域转变 
  四 空间的文化人类学与符号学理解 
 第三节 西方空间研究的论域局限与出路 
  一 西方空间研究的论域局限 
  二 统一空间观念的理论尝试与出路 
第三章 社会空间的一般规定 
 **节 社会空间的概念释义 
 第二节 社会空间的理论基础 
  一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空间思想 
  二 新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空间理论 
 第三节 社会空间的本质界定 
  一 社会空间的合理内涵 
  二 社会空间的主要特征 
  三 社会空间的基本类型 
第四章 社会空间的实践生成 
 **节 感性活动是社会空间生成的基础 
 第二节 生产方式是社会空间变迁的动力 
 第三节 意识形态是社会空间形成的规范 
 第四节 文化形式是社会空间呈现的依据 
 第五节 社会交往是社会空间扩大的手段 
 第六节 日常生活是社会空间调整的诱因 
第五章 社会空间的历史演进 
 **节 现代性是社会空间凸显的时代语境 
 第二节 社会空间历史演进的考察维度 
  一 人的生存境遇体现着社会空间的形态演进状况 
  二 从共时态与历时态双重维度考察社会空间的样态 
 第三节 原始社会的社会空间 
  一 原始社会的生存境遇 
  二 原始社会的空间样态 
 第四节 农业社会的社会空间 
  一 农业社会的生存境遇 
  二 农业社会的空间样态 
 第五节 工业社会的社会空间 
  一 工业社会的生存境遇 
  二 工业社会的空间样态 
 第六节 信息社会的社会空间 
  一 信息社会的生存境遇 
  二 信息社会的空间样态 
第六章 社会空间的未来展望 
 **节 后现代性是社会空间变革的历史前提 
 第二节 后现代视域下社会空间的批判与重构 
 第三节 展望社会空间的未来面貌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社会空间论 作者简介

王晓磊,男,1983年生,安徽阜阳人。2005年毕业于安徽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学士学位,2005—2010年于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攻读硕博连读研究生,师从欧阳康教授,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国外马克思主义、社会空间理论。人类实践是社会空间在自然空间的前提下生成的源泉。现代性的来临与滥觞凸显了社会空间的重要意义,现时代的社会空间在多种空间样式的并置和交织中呈现出复杂的面貌。考察社会空间的实践生成与历史演进是透析现代性社会空间的棱镜,构建公平正义的空间样态是人类对未来社会空间的永恒追求。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