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区位因素对技术创新的约束研究

区位因素对技术创新的约束研究

作者:孙卫东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12-01
开本: 32开 页数: 182
本类榜单:经济销量榜
中 图 价:¥17.3(7.5折) 定价  ¥23.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区位因素对技术创新的约束研究 版权信息

区位因素对技术创新的约束研究 本书特色

《区位因素对技术创新的约 束研究》对区域技术创新的区位约束规律进行深层挖 掘后提出,区位是一 个以土地为载体的经济空间场,由区位内源、区位通 道、区位场构成,区域技术 创新过程可以分为开发网络、研究网络、生产网络三 个子过程;区位对区域技 术创新的约束主要表现为区位内源、区位通道、区位 场对区域技术创新的约 束。本研究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利用定量分 析等非线性研究方法对 约束区域技术创新的区位问题进行多维度分析研究, 拓展了现有区位理论的 研究方法,深化了对区位的理解和认识,在经典区位 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区 域技术创新的区位约束理论模型,揭示了区域技术创 新的区位约束规律,为优 化区位,促进区域技术创新,进而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从区位方面提出了理论依 据与治理措施。      《区位因素对技术创新的约束研究》对优化区位 ,促进区域技术创新,进而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具有深 刻 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区位因素对技术创新的约束研究 内容简介

本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 利用定量分析等非线性方法对约束区域技术创新区位问题进行多维度分析研究, 拓展了现有区位理论的研究方法, 深化了对区位的理解和认识。在经典区位理论的基础上, 构建了区域技术创新的区位约束理论模型, 揭示了区域技术创新的区位约束规律, 为优化区位, 促进区域技术创新, 进而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从区位方面提出了理论依据与治理措施。案例分析所揭示的区域技术创新的区位约束规律具有普遍性, 对研究中国其他区域技术创新的区位约束也具有借鉴价值。

区位因素对技术创新的约束研究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1.2  基本概念的界定
    1.2.1  区域
    1.2.2  区域经济
    1.2.3  区位
  1.3  本研究的创新点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4.1  本研究的目的
    1.4.2  本研究的意义
  1.5  研究思路及框架体系
    1.5.1  本研究的思路
    1.5.2  研究的框架体系及方法
2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2.1  区位内源研究
    2.1.1  器物层区位内源研究
    2.1.2  区位制度研究
    2.1.3  区位文化研究
    2.1.4  区位內源研究的不足之处
  2.2  区位通道研究
    2.2.1  古典区位理论对区位通道的研究
    2.2.2  现代区位理论对区位通道的研究
    2.2.3  区位通道研究的不足之处
  2.3  区位场研究
    2.3.1  区位资源集聚性研究
    2.3.2  区位技术外部性研究
  2.4  区位因素对技术创新的约束研究的不足之处
3  区域技术创新的形成过程
  3.1  区域技术创新的开发网络
    3.1.1  互补性商务关系创新
    3.1.2  竞争性商务关系创新
    3.1.3  市场创新
    3.1.4  区域开发网络加速技术创新的路径
  3.2  区域技术创新的研究网络
    3.2.1  显性知识创新
    3.2.2  隐性知识创新
    3.2.3  区域技术创新
  3.3  区域技术创新的生产网络
    3.3.1  渐进式产品创新
    3.3.2  颠覆式产品创新
    3.3.3  区域产品创新
  3.4  区域技术创新评价
4  区位系统要素的结构组成
  4.1  区位结构模型及研究假设
  4.2  研究方法
  4.3  数据分析
    4.3.1  量表的信度分析
    4.3.2  量表的效度分析
    4.3.3  模型的拟合优度分析
    4.3.4  模型的主要参数分析
5  区域技术创新的区位约束模型
  5.1  区位对区域技术创新的约束原理
    5.1.1  回声模型
    5.1.2  刺激—反应模型
    5.1.3  区位对区域技术创新的约束
  5.2  研究模型与理论假设
  5.3  研究方法
  5.4  数据分析
    5.4.1  量表的信度分析
    5.4.2  量表的效度分析
    5.4.3  模型的拟合优度分析
    5.4.4  模型的主要参数分析
6  区位内源对区域技术创新的约束
  6.1  元区位对区域技术创新的约束
    6.1.1  元区位约束区域技术创新的蝴蝶效应
    6.1.2  元区位约東区域技术创新的途径
    6.1.3  克服元区位约束区域技术创新的路径选择
  6.2  区位规则对区域技术创新的约束
    6.2.1  创新文化对区域技术创新的约束
    6.2.2  创新制度对区域技术创新的约束
  6.3  器物性区位要素对区域技术创新的约束
    6.3.1  运输指数对区域技术创新的约束
    6.3.2  劳动指数对区域技术创新的约束
    6.3.3  技术指数对区域技术创新的约束
7  区位通道对区域技术创新的约束
  7.1  区位通道约束区域技术创新的差异性
  7.2  区位通道约束区域技术创新的路径
    7.2.1  区位要素途径
    7.2.2  区位规则途径
  7.3  案例分析
    7.3.1  区位通道的现状
    7.3.2  区位通道的系统动力学模型
    7.3.3  区位通道的省內分析
8  区位场对区域技术创新的约束
  8.1  区位场的形成
    8.1.1  区位场形成的动力
    8.1.2  区位场形成的路径
    8.1.3  区位场外部性的表现
  8.2  区位挡板
    8.2.1  自然挡板
    8.2.2  文化挡板
    8.2.3  制度挡板
  8.3  实际案例
  8.4  经济模型分析
    8.4.1  拓扑模型
    8.4.2  拓扑分析
    8.4.3  拓扑模型与实际的对比
9  突破区位约束  提升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9.1  区域技术创新的区位约束因素
    9.1.1  区位内源的约束因素
    9.1.2  区位通道的约束因素
    9.1.3  区位场的约束因素
  9.2  提升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9.2.1  健全创新制度,培育创新文化
    9.2.2  优化创新环境,吸引创新人才
    9.2.3  整合创新资源,提高创新竞争力
10  结论与展望
  10.1  研究结论
  10.2  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区位因素对技术创新的约束研究 作者简介

孙卫东(1967—),男,江苏淮安人,管理学博士,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国家商务管理培训师,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美国纽约理工大学公派访问学者,中国粳稻米产业协会专家委员,江苏省大米协会理事,多家企业管理顾问。主持省级以上课题4项,在CSSCI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 鲁铭(1971—),男,河南淮阳人,管理学博士,河南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教师,主要从事经济管理与创新管理研究,近年来主持及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厅级课题5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