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谋攻-国学百家讲坛-兵家分卷

谋攻-国学百家讲坛-兵家分卷

作者:宋一夫
出版社:现代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01-01
开本: 16开 页数: 163
本类榜单:政治军事销量榜
中 图 价:¥12.8(4.3折) 定价  ¥29.8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谋攻-国学百家讲坛-兵家分卷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0614316
  • 条形码:9787510614316 ; 978-7-5106-1431-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谋攻-国学百家讲坛-兵家分卷 本书特色

宋一夫编著的《国学百家讲坛》兵家分卷十二册,以中国国学的重要内容——兵家学说为核心,从中选出12个核心命题,即“形势、用间、地形、庙算、谋攻、战备、虚实、变化、奇正、争战、水火、军旅”,每一命题为一分册。 《谋攻》为其中一册,梳理了传统兵家学说的脉络,采取文白对照的方式,以清晰而系统的方式,讲解中华民族千年积累的兵家的优秀智慧。同时以历史战例对学说进行横向阐释。并拓展相关历史背景及历史知识。

谋攻-国学百家讲坛-兵家分卷 内容简介

  谋攻,意指进攻的计谋和策略?战争不单是财力、物力、兵力的较量,也是敌我双方施谋用计的较量。因而,高明的军事家总是用奇谋妙计进攻敌人,从而达到一举获胜的目的。“谋攻”说的核心在于一个“谋”字,“攻”是具体的军事行动,而善于用“谋”,则可使进攻千变万化,无往不胜。

谋攻-国学百家讲坛-兵家分卷 目录

国学漫谈
谋攻
孙武·说谋攻
历史战例 世民不战屈突厥
子仪单骑走敌营

司马穰苴·说谋攻
历史战例 赵充国镇边安民
冯异巧用变服计

吴起·说谋攻
历史战例 拓跋焘兵占夏都
李世勣步战破马阵

孙膑·说谋攻
历史战例 刘邦机变救危难
李光弼保卫太原

尉缭·说谋攻
历史战例 虞诩增灶破羌兵
军中火牌显神威

《六韬》·说谋攻
历史战例 耿弇一战下两城
朱棣挥鞭退南师

《黄石公三略》·说谋攻
历史战例 李想雪夜出奇兵
吴磷叠阵败金将

曹操·说谋攻
历史战例 曹操智斗吕飞将
荀攸饵敌败袁绍

李靖·说谋攻
历史战例 王世充诡诈李密
刘□草人诓晋王

何去非·说谋攻
历史战例 张巡削蒿射叛贼
寇准劝驾征辽兵

《百战奇略》·说谋攻
历史战例 檀道济量沙退敌
张巡草人借箭
展开全部

谋攻-国学百家讲坛-兵家分卷 节选

  世民不战屈突厥  突厥是隋朝和唐初北方的一个强大民族,它分为东西两部,控制了东起兴安岭、西到里海的广大地区,并经常骚扰内地。突厥骑兵来去迅速,能胜就战,战败就跑。  唐朝初年,立国基础不牢,又要镇压农民起义,消灭割据势力,无力对付突厥,李渊甚至打算将都城迁出长安(今陕西西安),以避开突厥势力,但由于李世民等人的反对而作罢。  不久,唐朝宫廷发生了一次政变,李世民杀死太子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从李渊手中接过了皇位,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玄武门之变”。突厥以为唐朝发生内乱,政局不稳,便趁机再次发动了进攻。  突厥颉利可汗率领大军一直打到渭河便桥之北,这里离长安只有四十里。颉利派他的心腹执失思力到长安了解唐朝方面的动静。执失思力拜见唐太宗李世民时,傲气十足。他威胁说:“颉利和突利二位可汗率领精兵百万,已经到了长安城外,你们怎么办?”  李世民义正词严地对执失思力说:“大唐给突厥的财物,多得数不清,我又和你们可汗当面订了和好的盟约。现在你们可汗竟然背弃盟约,率军深入到我都城附近,责任全在你们,我们是问心无愧的。你们虽然不是中原民族,也总该有人心,怎么能忘掉我们的大恩,在我面前夸口国强兵盛呢?你实在是大胆放肆,我今天先把你斩了!”执失思力一听说要杀他,吓得赶快磕头请求饶命。  李世民做好了军事部署后,就亲率大臣高士廉、房玄龄等六人,飞骑直奔渭水岸边,隔河严词谴责颉利背弃盟约,侵扰唐朝。突厥将领敬畏地下马向李世民施礼。随后,唐朝大军整队开来,鼓号齐鸣,士气高昂。颉利见执失思力被囚,唐军的军容又如此威武雄壮,心里畏惧,知道靠武力讹诈是不行了。  李世民命令大军后退布阵,准备单独留下和颉利继续对话。大臣萧瑀认为李世民轻敌,苦苦劝说他不要冒险。李世民自信地对大臣们说:“突厥以为大唐朝内有难,朕又刚刚继位,政局不稳,一定不会抵抗,所以才敢举国出动,杀到长安郊外。若关闭城门防守,突厥就会认为我们软弱可欺,必然大肆抢掠。朕偏偏故意只带几个将领出来,表示并不在乎他们:随后又出动大军,使他们知道,朕已经做好准备。这样的做法出乎他们的意料,使他们威逼我们屈服的阴谋不能实现。突厥深入我都城之下,也有艮惧之心。在这种情况下,要打,我们必胜;要和,也可以稳定一个时期。制服突厥,在此一举。如果诸位不信,请等着看吧!”  当天,突厥果然前来请求讲和,李世民在渭水便桥上和突厥再次订立了双方和好的盟约,突厥引军退去。  事后,萧踽问李世民:“颉利求和之前,各位将领争着请战,陛下不允许,叫他们引军后退,后来突厥自己退了,臣不知道其中的奥妙在哪里?”  李世民答道:“朕看到突厥兵士虽多,但不严整,估计他们只是想多讹诈我们的财物而已。当他们前来讲和的时候,可汗独自在渭水的西边,他的将领都来拜见我。如果在他们的退路上埋伏军队,前后夹击,消灭他们易如反掌。可是,国家还不安定,百姓也不富足,还是不打仗为好。战事一开,一定有很多损失。突厥失败了,和我们结下了仇,必然寻机报复,这样,朕就不能专心治国了。所以朕采取议和的办法,等他们以后骄傲懈怠,我们的力量更强大时,再一举征服它。”  贞观四年(630年),唐朝军队彻底打败突厥,俘虏了颉利。西北各族纷纷归附,称李世民为“天可汗”。  《孙子兵法》说:“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文中李世民轻骑退敌就收到了这样的效果。李世民可谓洞悉兵法,深谋远虑。  ……

谋攻-国学百家讲坛-兵家分卷 作者简介

  宋一夫,1955年生,哲学博士,编审。现任现代教育出版社社长兼党委书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学术著作有《二重结构理论》、《中华儒学通典》、《中华道学通典》、《中华佛学通典》等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