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土地利用格局时空动态研究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土地利用格局时空动态研究

作者:郭泺
出版社: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12-01
开本: 16开 页数: 138
本类榜单:经济销量榜
中 图 价:¥25.6(7.1折) 定价  ¥3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土地利用格局时空动态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1115393
  • 条形码:9787511115393 ; 978-7-5111-1539-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土地利用格局时空动态研究 本书特色

郭泺编著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土地利用格局时空动态研究)》以景观生态学原理为理论基础,以系统论为认识观,以遥感、全球定位、地理信息系统为技术手段,着重对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指数的数量分析和定量的空间分析,做到地面调查与遥感图像解译相结合,局部分析与宏观整体分析相结合,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相结合,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较好地处理和协调众多资料数据、地面调查数据与提取数据之间的吻合关系。着重于土地利用类型斑块镶嵌体的空间格局多指标分析、民族村寨空间分布的地理规律、民族村寨土地利用格局的时空变化以及人为干扰对景观生态系统的影响。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土地利用格局时空动态研究 内容简介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土地利用格局时空动态研究》系统地对我国贵州省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土地利用格局进行研究,通过实地调查结合遥感影像识别,建立了黔东南州土地利用分类体系,描述了该区域土地类型的结构特征。在GIS支持下采用景观格局指数和缓冲区分析法对黔东南州景观格局变化以及民族村寨空间分布进行定量描述,为黔东南州景观的生态保护和管理决策奠定了基础。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土地利用格局时空动态研究》可供从事土地管理与利用、生物多样性及传统知识研究、教学和管理的人员参考。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土地利用格局时空动态研究 目录

1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进展
1.1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研究进展
1.2 土地利用/覆盖监测方法研究进展
1.3 土地利用的景观生态学研究进展
1.4 空间数据分析方法

2 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概况
2.1 自然地理概况
2.2 自然资源概况
2.3 社会与经济发展概况

3 研究方法
3.1 数据来源
3.2 数据处理
3.3 数据分析方法

4 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分析
4.1 土地利用变化时间维的差异
4.2 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差异
4.3 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

5 土地利用变化的景观格局分析
5.1 景观斑块特征的变化
5.2 景观格局的时空变化
6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
6.1 自然驱动力分析
6.2 人为驱动力分析

7 土地利用格局的高程梯度变化
7.1 高程梯度的划分
7.2 土地利用格局特征沿高程的变化
7.3 高程梯度的土地转移时空变化
7.4 高程梯度的土地来源特征
7.5 高程梯度的动态度
7.6 高程梯度的土地利用程度
7.7 高程梯度的景观格局分析
7.8 本章小结

8 土地利用格局的坡度变化
8.1 坡度变化的分级
8.2 不同坡度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特征
8.3 不同坡度的土地转移特征
8.4 不同坡度的土地来源特征
8.5 坡度变化的动态度分析
8.6 坡度变化的土地利用程度
8.7 不同坡度级的景观格局分析
8.8 本章小结

9 民族村寨空间分布特征
9.1 民族村寨选取
9.2 民族村寨的空间分布特征
9.3 民族村寨分布与水系的距离分析
9.4 民族村寨分布与道路的距离分析
9.5 民族村寨空间分布的点模式分析
9.6 本章小结

10 民族村寨与土地利用相关性分析
10.1 各县市的民族村寨与土地利用相关性分析
10.2 各高程梯度的民族村寨与土地利用相关性分析
10.3 不同坡度级的民族村寨与土地利用格局相关性
10.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附图
展开全部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土地利用格局时空动态研究 节选

  由公式4-1求得各区县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变化率,结果如图4-4。由图4-4可见,总体上来看,从1993-2009年,①雷山县耕地变化幅度*小,变化幅度小于整体变化强度,且耕地面积减少;而施秉县、镇远县、麻江县、黄平县和三穗县耕地的相对变化率均大于1.5,以超过整体变化幅度的强度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天柱县、剑河县、榕江县和岑巩县耕地变化也超过的整体变化幅度,相对变化率均大于1.0小于1.2,耕地面积呈增加趋势。②林地以从江县变化强度*大,是整体变化强度的2倍以上,与整体变化趋势一致,面积不断减少。而黄平县、三穗县、丹寨县和凯里市林地变化与整体变化方向相反,面积有增加趋势。③雷山县和从江县的草地以面积增加的态势变化,与整体变化方向相反,其余各县的草地面积与整体变化方向一致,呈减少的趋势,强度相对较弱。④建筑用地以锦屏县、黎平县、天柱县、凯里市变化强度*大,变化强度均是整体变化强度的1.5倍,其次是丹寨县的建筑用地有所扩展。⑤雷山县和黄平县的水域以远大于整体变化强度的幅度,面积大幅增加。三穗县、从江县、榕江县和麻江县变化较剧烈,与整体的变化方向一致,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  从1993一1999年,①麻江县、施秉县、黄平县、三穗县和镇远县耕地以大于整体变化强度的幅度,面积大幅度增加,其次是天柱县、岑巩县、丹寨县、凯里市、台江县、剑河县、雷山县和从江县,耕地面积也有较大幅度的增加,而黎平县和锦屏县则有不同程度的减少。②林地以麻江县变化强度较大,林地面积大幅度减少,其次是凯里市、黄平县和天柱县。而黎平县、锦屏县、从江县、榕江县、三穗县和剑河县与整体的变化趋势相反,林地面积有所增加。③雷山县的草地与整体的变化方向相反,程增加趋势,其他县区均与整体变化方向一致,草地面积均有减少,变化强度并不大。④各县建筑用地变化方向均与整体变化一致,以凯里市变化*剧烈。⑤黄平县、施秉县和岑巩县的水域面积变化与整体变化相反,面积呈增加趋势,其他县区均与整体变化方向一致,水域面积减少,变化强度不大。  从1999-2009年来看:①黎平县、榕江县、从江县和锦屏县耕地超过整体变化强度2倍的幅度,面积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其次是台江县、剑河县、镇远县和施秉县,耕地面积也有所增加,而丹寨县和麻江县的耕地面积均以类似于整体增加的变化速度减少,其他各县同样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强度不大。②林地以麻江县、凯里市和黄平县变化强度较大,林地面积大幅度增加,与整体变化方向相反,强度在整体变化强度6倍以上,其次是丹寨县、施秉县、岑巩县、天柱县、镇远县、雷山县和三穗县。而黎平县、锦屏县、从江县、榕江县、台江县和剑河县与整体的变化趋势相同,林地面积有所减少。③榕江县的草地变化较强烈,与整体的变化方向相反,呈增加趋势,其次是三穗县、从江县、台江县,剑河县和雷山县。其他县区均与整体变化方向一致,草地面积均有减少,变化强度并不大。④建筑用地岑巩县、三穗县、榕江县和黄平县建筑用地有所减少,而锦屏县、黎平县、天柱县和麻江县建筑用地变化方向均与整体变化一致,建筑用地有所扩展,其他县区均有所增加,但强度不大。⑤丹寨县、麻江县县和岑巩县的水域面积变化与整体变化相反,面积呈减少趋势,其他县区均与整体变化方向一致,水域面积增加,变化强度不大。  总体上看,各区县土地利用变化差异明显,变化程度强弱有别。特别是耕地和林地是各区县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其变化强度较大。经济的增长和人口数量的增加,对建设用地的需求还将不断增大。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