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生态经济与可持续性-第二版

生态经济与可持续性-第二版

作者:樊万选
出版社: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05-01
开本: 16开 页数: 411
本类榜单:经济销量榜
中 图 价:¥39.1(7.1折) 定价  ¥5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微信公众号

生态经济与可持续性-第二版 版权信息

生态经济与可持续性-第二版 内容简介

  《生态经济与可持续性(第2版)》在第1版的基础上,作者樊万选广泛搜集新阶段的实效强的文献资料,积极参加和认真总结生态经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近年来一些新的研究成果,对原版部分章节进行了多处的修改、补充,进一步更新、丰富和完善该书的理论框架和内容。此次再版,全书共7篇28章,为方便对外交流,作者附录了要论英文若干篇。该专著内容丰富、颇多创新,理论价值和指导作用强。

生态经济与可持续性-第二版 目录

第1篇 理论基础

第1章 新的发展观: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1.1 源于不同理论基础的发展观

1.2 社会生产力的自然基础:生态系统

1.3 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

1.4 经济增长的战略选择?D?D可持续发展

第2章 生态道德文明、可持续发展与小康社会建设

2.1 生态环境保护道德规范的形成?D?D伦理学的新范畴

2.2 建设小康社会的两个前提: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

第2篇 自然生态系统的价值与利用的可持续性

第3章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1 世界淡水生态系统及水生物多样性

3.2 中国的水资源状况

3.3 中国的水资源污染

3.4 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问题

3.5 实施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4章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1 土地的供给与需求

4.2 土地可持续性政策与制度

4.3 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生态问题及其成因

4.4 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认识土地利用

第5章 农业生态系统的价值体现与生产能力

5.1 农业生态系统面积与增长状况

5.2 农业强化措施

5.3 生物多样性

5.4 碳贮存

5.5 系统的经济重要性

5.6 系统生产能力

第3篇 工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第6章 可持续性的新型工业化发展

6.1 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

6.2 环保产业与工业生态技术

6.3 产业合理布局与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共进

6.4 调结构增动力与加快工业转型升级

第7章 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7.1 农业生态经济区域划分

7.2 提高农业集约化程度

7.3 生态农业的经营模式及体系结构

第8章 农业应对气候变暖:创新开发理念加快技术研发

8.1 气候变化现状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8.2 应对气候变化创新农业开发思路

8.3 推进适应气候变化的农业开发策略和措施

第4篇 森林生态系统与可持续发展

第9章 世界森林生态系统

9.1 森林生态系统的定义及其变迁

9.2 森林的采伐及其损失

9.3 森林的非完整特征

9.4 森林火灾的发生与影响

第10章 森林在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中的作用

10.1 陆地生态系统中的**性生产力

10.2 森林生态效益与国民经济发展

10.3 森林生态与农业生产

10.4 森林的环境保护功能

10.5 加速发展,缓和矛盾与失调

第11章 平原农区林业发展的深层认识

11.1 平原农区林业发展的生态经济规律及效益费用分析

11.2 平原农区林业发展中的问题

11.3 新形势下平原农区林业的发展

第12章 集体林区营林的科学化与规范化

12.1 西峡县按系统序列发展林业尝试

12.2 多种结合,落实区划与规划

12.3 特点与启示

第13章 乡村林业社会化服务

13.1 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

13.2 集体林区乡村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功能与作用

13.3 规范化、系列化和产业化

第5篇 区域生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14章 区域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规划

14.1 规划的指导思想

14.2 规划的原则

第15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及其数理分析

15.1 构建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意义

15.2 国内外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状况

15.3 构建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目的、原则与方法

15.4 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设想与设计

15.5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数理分析

15.6 区域可持续发展行为的计量经济分析

第16章 中部开发:太行山国土整治

16.1 太行山区的自然资源状况

16.2 太行山区生态经济问题的严重性

16.3 太行山区生态经济恶性循环的原因分析

16.4 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

第17章 贯通东西:亚欧大陆桥中国地带的可持续发展

17.1 新亚欧大陆桥中国地带的对外开放

17.2 区域经济与发展的机遇

17.3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制约

17.4 战略构想

第18章 黄河流域的开发建设

18.1 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仍在恶化

18.2 从生态赤字走向生态建设

第19章 豫南长江流域的开发建设

19.1 豫南长江流域的概况及自然资源特点

19.2 地域性生态经济问题及成因

19.3 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途径

第6篇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与可持续发展

第20章 森林生态补偿

20.1 国外森林生态补偿理论研究进展

20.2 国外森林生态补偿政策实践

20.3 我国森林生态补偿的实施和存在的问题

20.4 国外森林生态补偿研究对我国的启示

20.5 建立和完善森林生态补偿机制的若干对策

第21章 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D?D以河南省为例

21.1 构建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的意义

21.2 河南的矿产资源与矿山开发对生态的不利影响

21.3 河南矿山生态环境恢复与补偿实施的成效及问题

21.4 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的原则与措施

21.5 建立河南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的政策建议

第22章 流域生态补偿

22.1 生态补偿理论基础

22.2 生态补偿的原则

22.3 生态补偿的主体和客体

22.4 生态补偿的方式与途径

22.5 我国流域生态补偿市场开发的实践

22.6 国外流域生态补偿的现状和探索

22.7 国外实践的启示和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

第23章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补偿机制构建

23.1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现状及生态补偿必要性分析

23.2 水源区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

23.3 南水北调生态补偿机制的政策建议

第7篇 借鉴与启示

第24章 美国的农业生态与可持续发展

24.1 美国的自然生态保护与治理

24.2 美国的农业生态经济政策

24.3 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政策的演变及其主要内容

24.4 把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作为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24.5 关于生态农场的考察

24.6 体会与建议

第25章 绿茵蓝天地为本?D?D美国的土地使用与管理

25.1 美国土地所有制概况

25.2 美国的土地利用类型

25.3 土地的垦复与城市化带来的问题

第26章 加拿大农场经营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启示

26.1 加拿大农业及农场经营的基本情况

26.2 农场经营状况的变化

26.3 加拿大农场数量、规模变化的原因分析

26.4 加拿大农场经营变化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启示

第27章 台湾地区农业发展与“农村再生条例”

27.1 台湾地区的土地改革与农业经济发展

27.2 《条例》及其主要内容

27.3 台湾各界对《条例》的反应与讨论

第28章 城市生理学

28.1 城市空气污染

28.2 工业

28.3 交通运输

28.4 噪声

28.5 污水

28.6 垃圾

28.7 将来的展望

附录

重要论文(英文)选录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