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经济发展中的财政分权体制改革研究

中国经济发展中的财政分权体制改革研究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07-01
开本: 16开 页数: 236
本类榜单:经济销量榜
中 图 价:¥44.3(7.5折) 定价  ¥5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国经济发展中的财政分权体制改革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09745090
  • 条形码:9787509745090 ; 978-7-5097-4509-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经济发展中的财政分权体制改革研究 本书特色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文库:中国经济发展中的财政分权体制改革研究》是一部对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财政体制进行研究的著作,侧重于20世纪90年代分税制财政管理改革以来的有关内容。在此阶段,中央、省级以下地方政府进行财政分权体制改革,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政策性效果。财政分权体制改革作为经济发展的内生性变量,在提高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效率方面成绩显著。   但是,现阶段的财政分权体制改革已经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从改革的进度看,财政分权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高速增长,导致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之间诸多发展不均衡。从改革的绩效看,财政分权体制具有多重激励,不仅要关注于效率,还要关注于公平,尤其是财权和事权不匹配导致的利益选择;不仅要有利于保持稳定、持续的经济增长,还要面对地方政府诸多自利性行为导致的社会经济矛盾,现有财政体制在上述方面差强人意。   客观评价中国的财政分权体制改革,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并存。当前亟待正视的事实在于,一方面,财政分权体制改革在关注效率的同时忽视了公平,追求高增长付出高成本,经济增长中福利短缺和分配机制出现“短板”;另一方面,各级政府激励有余而监管不足,尤其是个别地方官员为了实现个人晋升,利用财政权力为政治晋升做铺垫,甚至产生了贪腐、寻租等社会性问题。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文库:中国经济发展中的财政分权体制改革研究》从学术视角就这一主题做一些研究。

中国经济发展中的财政分权体制改革研究 内容简介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文库:中国经济发展中的财政分权体制改革研究》主要研究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财政体制,侧重于20世纪90年代分税制财政管理改革以来的有关内容。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文库:中国经济发展中的财政分权体制改革研究》分四篇,**篇为理论与比较,介绍了相关文献与研究综述,比较分析了发达国家地方经济发展中财政分权状况。第二篇为事实与检验,主要内容包括中国财政分权体制改革发展与演进,财政分权与经济发展:省际间比较,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以吉林省为例的分析与检验。第三篇为分析与研判,主要内容包括财政分权与分配差异:因患寡而不均,财政生态与地方政府行为:利益驱动下的政策选择,激励的悖论:分权化对企业的经济影响。第四篇为发展与完善,主要内容包括完善的路径,研究拓展。

中国经济发展中的财政分权体制改革研究 目录

导论
**篇 理论与比较
**章 文献与研究综述
**节 传统财政分权理论缘起
一 公共产品供给“市场解”二争论的出发点
二 蒂伯特模型二理想假设下地方性公共产品供给
三 奥茨的财政分权理论与发展
四 传统财政理论的启示
第二节 财政分权理论的深化
一 地方经济发展中的公共政策选择
二 预算约束与财政分权
第三节 财政分权与地方经济发展
一 公共产品供给与财政分权治理
二 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二观点评述
三 财政分权改革以来地方收入差距分析
四 均衡发展二财政职能与分权化治理
第二章 发达国家地方经济发展中财政分权比较分析
**节 美国财政分权体制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一 美国政府间财政关系分析
二 美国政府问事权划分与地方财政支出分析
三 美国地方财政收入来源结构分析
四 美国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分析
第二节 德国财政分权体制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一 德国政府问财政关系分析
二 德国政府间事权划分与地方财政支出分析
三 德国地方财政收入来源结构分析
四 德国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分析
第三节 日本财政分权体制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一 日本政府间财政关系分析
二 日本地方政府事权与财政支出分析
三 日本地方政府收入来源结构分析
四 日本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分析
第四节 发达国家财政分权体制与地方经济发展
一 发这国家财政分权体制比较分析
二 地方经济均衡发展中的财政作用

第二篇 事实与检验
第三章 中国财政分权体制改革发展与演进
**节 计划经济下财政管理体制
一 高度集中的财政管理体制
二 财政集权管理困境二分权化改革诱因
三 财政分权体制改革的初始模式
第二节 渐进式分权二财政管理体制转变
一 改革开放初期的财政管理体制
二 以两步“利改税”为起点的财政分权体制改革
三 1994年之后的财政分权体制改革
四 横向分权二双重管理职能的分离
第三节 财政分权体制改革的内生逻辑
一 从计划到市场二财政分权内生性及利益调整
二 财政分权体制改革目标
三 基于公共产品供给的规范分析二一个归纳
第四章 财政分权与经济发展二省际比较
**节 分权化改革的效率与公平
第二节 经济增长、分配差异与财政收支二特征性事实
第三节 模型和数据
一 模型和变量说明
二 变量的单位根检验
三 数据采源
第四节 分析与检验ⅰ二财政分权对县(市)经济增长的贡献
第五节 分析与检验ⅱ二财政分权扩大了县(市)分配差距吗?
第六节 几点启示
第五章 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二以吉林省为例
**节 财政分权与地方政策
一 经济发展战略与财政分权改革
二 地方政府“经纪人”、政府代理人和双重激励
第二节 财政分权与地方经济增长
——以吉林省为例
一 假设前提
二 模型设计
三 数据来源
四 实证分析与检验
五 财政分权促进了经济增长吗?
第三节 财政分权改革后地方政策偏好分析
一 财政分权体制下的激励方式
二 地方政府偏好的制度性成因
三 财政分权的效果二一种视角

第三篇 分析与研判
第六章 财政分权与分配差异二因患寡而不均
**节 财政政策与政府间财政关系分析
一 财政政策职能与调控效率
二 财政分权过程中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三 地方经济均衡发展与财政政策选择
第二节 财政分权促进地方经济均衡发展的实证分析
一 模型设计
二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三 实证分析及检验结果
第三节 地方经济发展中财政分权体制评析
一 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的财政分权体制诱因
二 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影响
三 均衡发展的财政管理
第七章 财政生态与地方政府行为二利益驱动下的政策选择
**节 分权下的财政生态解读
一 基于机械论思想的财政生态
二 分权治理对财政生态的社会经济影响
三 优化财政生态的分权治理预期
第二节 政策锁定与解锁
一 分权改革的政策锁定与利益获取
二 财政体制改革二“熨平”利益矛盾
第三节 发展抑或控制二预算管理的纠结
一 各级政府财政预算改革困境
二 各级政府预算管理与改革现状
三 财政预算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条件
四 财政分权体制下的预算管理创新
第四节 总结
第八章 激励的悖论二分权化对企业的经济影响
**节 分权化改革下国有资产“流失的悲剧”
一 公地经济与“流失的悲剧”
二 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表现形式
三 所有者主体缺位二国有资产流失的制度成因
第二节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二主体缺位
一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基本状况和特点
二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现实问题
三 原因剖析
四 分权改革下的治理缺失

第四篇 发展与完善
第九章 完善的路径
**节 面向和谐的财政分权改革
一 思考的标准和尺度
二 基本的目标
第二节 向改革方向迈进
一 对政策的修缮
二 路径选择
第三节 配套机制
一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二 融资结构与融资渠道的优化与拓宽
三 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第十章 研究拓展
总的结论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展开全部

中国经济发展中的财政分权体制改革研究 作者简介

  邵学峰,男,1971年2月生,经济学博士,现就职于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吉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牛导师、财政系副主任。丰要研究方向和兴趣是制度经济学、制度与经济行为、财政理论与政策。任教以来,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财政研究》等权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近50篇,其中有7篇被“人大复印资料”、《经济研究参考》等转载,出版专著或编著6部,获得省级以上奖励2项,主持或参与各类科研课题累计17项。先后赴台湾政治大学研访(2006)、德国Flensburg University项目合作(2007)、美国Flonsbury University访问学者并受聘为Adjunct Assistant Professor职务(2011-2012)。      张在茂,男,1969年12月生,经济学博士,现就职于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国资办,主任、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和兴趣是外国财政理论、财政理论与实践。先后发表论文近10篇。具有丰富的社会实践工作经验,先后在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政府采购中心、财政局担任过主要领导职务。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