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2012-中国都市经济系列研究-北京市产业空间结构研究

2012-中国都市经济系列研究-北京市产业空间结构研究

作者:张辉等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10-01
开本: 大16开 页数: 380
本类榜单:经济销量榜
中 图 价:¥44.6(7.2折) 定价  ¥62.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2012-中国都市经济系列研究-北京市产业空间结构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301219829
  • 条形码:9787301219829 ; 978-7-301-21982-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2012-中国都市经济系列研究-北京市产业空间结构研究 本书特色

     张辉等编著的《中国都市经济系列研究(2012北京市产业空间结构研究)》运用区域一体化理论,对我国四大经济区的19个国家战略发展区域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全面考察了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各战略区域内的一体化进程、协调发展程度,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作了科学的研判。在此基础上,本书从经济地理的视角出发,通过密度、距离和分割三大经济地理特征,对北京市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现状与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对调整北京产业空间结构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例如,北京市要建设世界城市和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就要缩短(时间)距离——加强交通规划和建设,紧密城区内以及与市外的联系;减少分割--调整经济结构,营造更加自由畅通的经济环境,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参与到区域经济的整合以及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中;提高密度--推进城市化建设,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统筹。      《中国都市经济系列研究(2012北京市产业空间结构研究)》集中从全球和区域一体化视角研究地方经济空间发展问题,不仅可作为有关地方经济发展问题的参考读物,也可作为区域经济学和经济地理学等课程的辅助教材。

2012-中国都市经济系列研究-北京市产业空间结构研究 内容简介

    张辉等编著的《中国都市经济系列研究(2012北京市产业空间结构研究)》运用区域一体化理论,对我国四大经济区的19个国家战略发展区域进行了系统研究,全面考察了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各战略区域内的一体化进程、协调发展程度,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作了科学的研判。在此基础上,报告从经济地理的视角出发,通过密度、距离和分割三大经济地理特征,对北京市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现状与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对调整北京产业空间结构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例如,北京市要建设世界城市和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就要缩短(时间)距离——加强交通规划和建设,紧密城区内以及与市外的联系;减少分割——调整经济结构,营造更加自由畅通的经济环境,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参与到区域经济的整合以及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中;提高密度——推进城市化建设,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统筹。

2012-中国都市经济系列研究-北京市产业空间结构研究 目录

概述  北京市的发展蓝图——世界城市及区域经济一体化
**部分  中国区域发展战略分析
 第1章  总体概况及研究理论方法
   1.1  总体概况
   1.2  文献综述及研究方法
 第2章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及其腹地
   2.1  珠三角城镇群
   2.2  海峡西岸经济区
   2.3  湖南长株潭城市群
   2.4  横琴岛地区
   2.5  小结
 第3章  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及其腹地
   3.1  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3.2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3.3  湖北武汉城市群
   3.4  安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示范区
   3.5  江苏沿海地区
   3.6  小结
 第4章  环渤海经济区及其腹地
   4.1  大小兴安岭地区
   4.2  辽宁沿海经济带
   4.3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4.4  河南中原城市群
   4.5  山西太原城市圈
   4.6  关中—天水经济区
   4.7  甘肃循环经济区
   4.8  河北沿海地区
   4.9  图们江区域
   4.10  小结
 第5章  成渝经济区及其腹地
   5.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5.2  中心性指数
   5.3  城镇等级—规模分形模型的实证研究
   5.4  城市聚类分析
   5.5  小结
   专题1  塑造中国区域经济的三种力量:市场化、国际化和一体化
第二部分  审视发展的视角——经济地理三大特征
 第6章  密度
   6.1  密度的概念
   专题2  区域一体化是当前的大趋势
   6.2  密度的特点
   专题3  北京市城乡二元结构
 第7章  距离
   7.1  距离的概念
   专题4  距离衰减原理和引力模型
   7.2  影响距离的因素
   7.3  距离的影响
   专题5  江浙两省县域人均gdp和与上海之间公路距离间的关系
 第8章  分割
   8.1  分割的概念
   8.2  分割的成因
   8.3  分割的后果
   专题6  世界贸易中的市场准入
第三部分  重塑经济地理——经验比较与特色道路
 第9章  集中和集聚
   9.1  集中和集聚的测度
   9.2  规模经济效应
   9.3  北京市集中和集聚
   9.4  集中和集聚的成本
   专题7  三次产业的集中和集聚——北京市产业结构高度分析
 第10章  劳动力流动与要素的流动
   10.1  北京市劳动力流动分析
   10.2  产业间要素的流动——产业间关联
   专题8  中国工业化增长和集中伴随着地区间的大规模劳动力移动
 第11章  专业化与产业结构分析
   11.1  生产专业化
   11.2  产业多样化
   专题9  北京市优势产业区
   专题10  产业相似度
第四部分  政策依托与发展体系
 第12章  和谐的城市化和区域一体化
   12.1  区域一体化与房地产
   12.2  区域一体化与城市交通
   12.3  区域一体化与环境
   12.4  区域一体化与经济发展
   专题11  技术进步对工业化进程的推动
   专题12  产业链分析
 第13章  合理畅通的资源配置
   13.1  北京市产业投入产出配置——*终消耗和主导产业
   13.2  北京市能源的配置——节能减排
   专题13  全国产业结构的变迁对经济效率的影响
 第14章  建设和谐发展的世界性城市
   14.1  高速发展的北京——经济密度的提高与城市化
   14.2  自由发展的北京——开放畅通的城市发展
   14.3  特色发展的北京——区县一体化与京津唐一体化
   14.4  京津唐城市群一体化进程研究
 第15章  结论
附表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2012-中国都市经济系列研究-北京市产业空间结构研究 作者简介

     张辉,男,1975年4月生,江苏省大丰市人。1998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经济学系,获经济学学士学位;2000年考入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区域经济学硕士研究生;2002年硕博连读,师从王缉慈教授,2005年6月获北京大学理学博士学位。2005年7月进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学术科研工作,合作导师为刘伟教授,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学。目前已发表各类学术论文约20篇,合著或参编著作5部,参与译著1部。截至2006年6月,参与世界银行等国际课题研究3项;参加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软科学、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等纵向课题研究12项;主持和参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浙江省宁波市、温州市、广东省佛山市、东莞市、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海南省海口市和香港骏豪集团公司等横向课题研究27项。 近年来,在《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中国软科学》等国内核心期刊发表的代表性文章有:“全球价值链下构建中国中药产业竞争优势”、“全球价值链理论与我国产业发展研究”、“全球价值链下地方产业集群升级模式研究”、“全球价值链动力机制与产业发展策略”和“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内在经济机理”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