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重估中国当代文学批评

重估中国当代文学批评

出版社: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03-01
开本: 16开 页数: 212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21.6(7.2折) 定价  ¥3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重估中国当代文学批评 版权信息

  • ISBN:9787205072582
  • 条形码:9787205072582 ; 978-7-205-07258-2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重估中国当代文学批评 本书特色

《重估中国当代文学批评》作为这次策划活动的*终成果,现结集出版,是一件好事。如能通过这个集子的影响,让更多的人关注文学,关注文化,共同推动文化创新,其功莫大焉。

重估中国当代文学批评 内容简介

文学批评的现状,是中国文化的寓言,这个寓言包含了以下三层含义:一、存中同文化转型过程中,文学批评面临着理论创新和话语重构,只有文化自觉,才能缩短这个历史进程;二、中国的知识阶层,特别是文学批评队伍和广大理论工作者,如果放弃文化责任,如果存学术操守上突破了道德底线,则中国文化建设毫无希望;三、包括文学批评这个小众化的工作,也是广阔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必然受制于种种环境因素,因此,文学的生成,还需要丰厚的社会土壤。而土壤何来?

重估中国当代文学批评 目录

序一 坚守文化使命 推动文艺创新
序二 大众传媒有份文化责任
为什么真正的批评总难出现(2011年1月10日~3月11日)
重估中国当代文学批评
真正透彻的批评为什么总难出现
当下的文学批评并非真正的多元化
中国批评家为什么不敢大声说“不”
闭上眼睛或泯灭良心说话这样的批评家越来越多
必须建构第三种批评模式
今天的批评缺乏生命的体温
建构中国文学批评理论体系的时机到了
“裁判员也应该下场摸摸球”
批评家不应该为了名利而争吵
一些人只把批评当成建构文坛地位的手段
胡乱吹捧*终伤害的是文学本身
调查与反馈(一)(2011年3月14日~3月28日)
热望“重估”之后降临一个文学新时代
本报“重估批评”系列文章在国内引起广泛关注
批评对创作启示不大更谈不上什么引领
当下没有真正意义的职业批评家
有良知和正义感的中国人都应该珍视批评
批评正在给文学帮倒忙(2011年4月1日~4月25日)
过度学术化的批评本质上是放弃文学
很多批评不是为学术 只是想投机
批评正在给文学帮倒忙 给商业帮大忙
今天的批评界欲望太多 思想太少
学习西方文论并非人家说什么就是什么
理论必须批评化 批评应该理论化
小结(2011年5月9日)
文学批评:建构理论更要高扬理想
本报“重估”重要观点回顾
调查与反馈(二)(2011年5月10日~5月23日)
近八成人认为当下批评没有呈现价值标准
74%受访者认为批评家进高校是好事儿
八成受访对象直言批评家的理论准备不充分
73%的受访者认为文学评奖做不到基本共识
批评的重建(2011年6月20日~7月8日)
不坚持标准会导致文化堕落
杂志如何成为真正的批评平台
批评的重建应当从回归作品入手
没有理论勇气 一切都免谈
文学批评 环境问题是首要的
中国一定要有新的文学
总结(2011年7月22日)
重估文学批评更要审视环境
附录
日本《火锅子》杂志推介本报“重估中国当代文学价值”大型系列策划
日本《伙锅子》杂志再次推介本报“重估文学批评”策划
从“人文精神讨论”到“文学批评重估”——如何唤起文学的尊严
后记
展开全部

重估中国当代文学批评 节选

好的文学批评**要有鉴赏力,第二要能发现和提问
评价文学批评的好与坏,不同的批评家会有不同的量度,孙郁的心中也有一个标准,这一标准体现在两个方面。
“我的标准是,好的文学批评**要看是否有鉴赏力。文学作品首先是一种艺术,是美的享受。批评家如果在审美方面没有感觉的话,那么他的批评至少有一半是站不住脚的。这是**要素。第二,发现和提问。批评家应该有能力找到文本所提供的智性的力量,也就是说,发现文本给人类的想象力、智慧、形象思维等等带来了什么,并对其作出解读。这一点也是相当重要的。如果批评家的审美意识比较差,但是有能力发现和提问,那么,他的批评也是具有一定价值的。如果两者可以完美结合,那就是*佳的结果。”
当下的文学批评远离文本,套话连篇,孙郁用“无法忍受”来形容自己对“批评套话”泛滥的感受。“目前批评的问题还包括学院化的知识操作。学院派话语用来研究经典作家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要研究当代作家就存在问题了。学院派话语的特点是程式化、模式化,与当下鲜活的生活和作家鲜活的文本之间存在着距离。在这套话语下写出来的文章,读起来不亲切,把本来生动的文本变得不生动了。”
“国外有些批评家,本身也是作家,比如卡尔维诺、尤瑟纳尔,他们的评论文章比较漂亮,国内很少见至0类似的批评文本,我期待这样的批评家在中国出现。”孙郁坦言,目前,一些很好的批评文章多来自作家的手笔,“比如,王蒙对一些作品的读解,汪曾祺对沈从文的读解,作家常常能够看到批评家看不到的一些东西,自然有时也回避了一些问题。当然,没有创作经验的人,纯粹搞批评、搞研究的学者,也能够把批评写得很好,比如郜元宝,比如王彬彬。王彬彬的批评文章,充满战斗力和生命力,还有林贤治关于散文和诗歌的一些批评文章也很有战斗力。他们沿着一条路走得很深,但是,偶尔也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了。”孙郁认为,王蒙、汪曾祺为代表的一类批评比铰包容、温和,但缺乏力量,恰恰可以与王彬彬、林贤治一类的批评形成互补,构成一个合力。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