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图解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推拿手法

图解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推拿手法

作者:谭树生编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09-01
开本: 16开 页数: 119
本类榜单:医学销量榜
中 图 价:¥20.6(7.1折) 定价  ¥2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图解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推拿手法 版权信息

  • ISBN:9787117163279
  • 条形码:9787117163279 ; 978-7-117-16327-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图解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推拿手法 本书特色

《图解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推拿手法》由谭树生、黄强民、庄小强主编,笔者在前人的基础上,把常见的容易出现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的肌肉归纳出来,将每一块肌肉的肌筋膜疼痛触发点位置在照片中的人体体表上做了标示,对其病因和引起的症状进行了简单的描述。推拿手法是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有效手段之一,因其无创,患者更易接受。希望此书能对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诊断和推拿治疗,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图解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推拿手法 内容简介

自上个世纪90年代Jenet Travell和David Simo合作编著的《肌筋膜疼痛与机能障碍激痛点手册》传入我国后,国内的临床医生越来越重视由骨骼肌功能失调引起的疾病。多年的临床实践表明,中医推拿疗法是治疗肌筋膜疼痛触发点引起的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有效手段之一,且推拿疗法无创,患者容易接受,非常值得推广,但目前市面上涉及这类内容的书籍很少。 书中概述了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学、临床特点、诊断条件、治疗方法,阐述了推拿疗法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主要作用、适应证、禁忌证、注意事项及常用手法。《图解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推拿手法》由谭树生、黄强民、庄小强主编,本书的重点在于对头项部、肩臂部、胸背部、腰臀部、腿部等的主要肌肉的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给以准确定位,并在照片中的人体体表进行标示,扼要陈述其发生原因、临床表现,详细介绍上述骨骼肌各自肌筋膜疼痛触发点上适宜采用的推拿手法的种类、操作要求、注意事项,并交代了上述骨骼肌的自我牵张方法以辅助治疗。 《图解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推拿手法》理论联系实际,实用性强,文图对照,直观易学,主要供骨科专业人员临床参考应用,其他医务人员也可参阅。

图解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推拿手法 目录

上篇 总论 **章 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概述 **节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第二节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病理生理 第三节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特点 第四节 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的认定条件 第五节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治疗方法 第二章 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推拿疗法概论 **节 推拿疗法的作用 第二节 推拿疗法的适应证 第三节 推拿疗法的禁忌证 第四节 推拿疗法的注意事项 第五节 推拿手法分类下篇 各论 第三章 头项部肌筋膜疼痛触发点 **节 颞肌肌筋膜疼痛触发点 第二节 咬肌肌筋膜疼痛触发点 第三节 头后大、小直肌肌筋膜疼痛触发点 第四节 头夹肌肌筋膜疼痛触发点 第五节 胸锁乳突肌肌筋膜疼痛触发点 第六节 斜角肌肌筋膜疼痛触发点 第七节 斜方肌肌筋膜疼痛触发点 第八节 肩胛提肌肌筋膜疼痛触发点 第四章 肩臂部肌筋膜疼痛触发点 **节 三角肌肌筋膜疼痛触发点 第二节 肱二头肌肌筋膜疼痛触发点 第三节 喙肱肌肌筋膜疼痛触发点 第四节 肱三头肌肌筋膜疼痛触发点 第五节 肱肌肌筋膜疼痛触发点 第六节 肱桡肌肌筋膜疼痛触发点 第七节 旋后肌和旋前圆肌肌筋膜疼痛触发点 第八节 掌长肌肌筋膜疼痛触发点 第五章 胸背部肌筋膜疼痛触发点 **节 冈上肌肌筋膜疼痛触发点 第二节 冈下肌肌筋膜疼痛触发点 第三节 大、小圆肌肌筋膜疼痛触发点 第四节 肩胛下肌肌筋膜疼痛触发点 第五节 菱形肌肌筋膜疼痛触发点 第六节 后上和后下锯肌肌筋膜疼痛触发点 第七节 胸大肌肌筋膜疼痛触发点 第八节 胸小肌肌筋膜疼痛触发点 第六章 腰臀部肌筋膜疼痛触发点 **节 髂腰肌肌筋膜疼痛触发点 第二节 腰方肌肌筋膜疼痛触发点 第三节 腹直肌肌筋膜疼痛触发点 第四节 腹外斜肌肌筋膜疼痛触发点 第五节 臀大肌肌筋膜疼痛触发点 第六节 臀中肌肌筋膜疼痛触发点 第七节 臀小肌肌筋膜疼痛触发点 第八节 梨状肌肌筋膜疼痛触发点 第七章 腿部肌筋膜疼痛触发点 **节 阔筋膜张肌肌筋膜疼痛触发点 第二节 缝匠肌肌筋膜疼痛触发点 第三节 股四头肌肌筋膜疼痛触发点 第四节 股内收肌肌筋膜疼痛触发点 第五节 胴绳肌肌筋膜疼痛触发点 第六节 小腿三头肌肌筋膜疼痛触发点 第七节 腓骨肌肌筋膜疼痛触发点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图解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推拿手法 作者简介

谭树生,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副主任医师。现任世界手法医学联合会副秘书长,广西康复医学会常务理事和广西中医推拿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西康复治疗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西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整脊分会委员,广西中医药学会整脊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与人合作主编了专著《韦以宗论脊柱亚健康与疾病防治》、《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的诊断与治疗》。  黄强民,上海体育学院运动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瑞典皇家医学科学研究院,是留欧医学博士。曾参与瑞典劳动保护基金、吴阶平科研基金、上海市教委和科委科研基金等项目的研究工作,并荣获一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十多项地市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与人合作主编了专著《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的诊断与治疗》和《运动损伤与康复》。  庄小强,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广西骨科学会常务委员,中国康复学会骨关节、风湿病专业委员。近年来主持和参与了科研项目5项,其中获市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有30多篇学术论文在国家级和省级期刊上发表,与人合作主编了专著《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的诊断与治疗》。  韦贵康,男,1938年生,1964年毕业于河南平乐正骨学院。现为广西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工作后到天津、北京、上海等地进修骨科两年。从事骨伤科医疗、教学与科研工作48年,曾先后担任广西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院长、广西中医学院院长、广西中医学院骨伤科研究所所长、广西科协副主席、中国中医骨伤科学会副会长、广西国际手法医学协会理事长、世界手法医学联合会主席、世界中医骨伤科联合会资深主席、全国高等中医院校骨伤科研究会资深会长、香港中医骨伤学院院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进步奖终评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研项目评审专家等社会职务。  长期从事脊柱损伤性疾病与相关疾病的研究,以手法治疗见长。发表医学论文90多篇,获国家专利3项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5项,主编学术著作14部,作为副主编参与编著学术著作12部,是“旋转复位法治疗颈椎性血压异常”、“脊柱损伤性疾病与骨伤手法治疗”、“脊柱四个生理曲度内在联系及其变化对颈肩腰背痛的影响”、“移动式均衡牵引架的研制与临床应用”、“中药痛安汤临床应用”、“脊柱科研成果的应用推广及意义”等科研项目的负责人。已培养硕士研究生103人,博士研究生5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被评为八桂名师、全国骨伤名师、全国名老中医,成立了全国先进名医工作站韦贵康名医工作室。  由他发起并注册成立的广西国际手法医学协会与世界手法医学联合会联手,分别在南宁、上海、台北、河内、迪拜及新加坡举行过多次国际学术会议。他多次应邀到新加坡、美国、澳大利亚、德国、奥地利、瑞典、日本、俄罗斯、马来西亚、泰国、越南、阿联酋等国家与中国港、澳、台地区讲学并进行学术交流,在国内外有一定的学术影响。  王和鸣,1965年毕业于福建医学院医学系。现任福建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福建省骨伤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骨伤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执行主编等职。大学毕业后,任福建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外科医师,1978年调入福建中医学院。同年受福建省卫生厅与福建中医学院派遣,师从我国著名骨伤科专家、南少林骨伤奇人林如高老中医,学习中医骨伤3年6个月。1982年从卫生部第一期中西医结合骨科进修班结业。1984年5月任福建中医学院骨伤系副主任,1987年9月任福建中医学院骨伤系主任,1992年6月至2006年2月任福建中医学院副院长,兼任福建省中医药研究院院长。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补骨方对骨折愈合的实验研究”、“巴戟天影响骨髓基质细胞转化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等科研课题20余项;主编《中医骨伤科学基础》、《中医伤科学》、《骨伤科基础研究》、《中医骨伤科学》等教材、专著19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获部、省级科技进步奖7项;其科研成果“我国第一个中医骨伤专业的创建与发展”获1989年度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其科研成果“中医骨伤科基础课程体系的创立与发展”获2005年福建省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2010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1984年获福建省政府工资升级奖励,1985年获福州市劳动模范称号,1989年获福建省优秀教师称号,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被评为福建省优秀专家和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07年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其“中医骨伤名师”称号,2008年荣获福建省高校名师奖。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