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体育课程实施主体论

体育课程实施主体论

作者:胡庆山
出版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11-01
开本: 16开 页数: 343
本类榜单:体育/运动销量榜
中 图 价:¥20.2(7.2折) 定价  ¥2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体育课程实施主体论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2252504
  • 条形码:9787562252504 ; 978-7-5622-5250-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体育课程实施主体论 本书特色

     在主体教育思想的启迪和当前新一轮体育课程实施实践需要的驱动下,胡庆山所著的《体育课程实施主体论》确立了体育课程实施主体论这一议题。如果说主体教育理论和主体教育思想是本研究主题的思维逻辑起点,那么肇始于2l世纪初的我国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及其实施,则为本课题得以*终确定的实践逻辑基点。虽然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与实施的*终结果还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其离开了体育课程实施主体的参与,那么其无疑将无果而终甚或以劣果而终。此外,就体育课程实施研究而言,其在国内至今仍然非常欠缺,且已有研究鲜少涉及到体育课程实施主体这一议题。因此,《体育课程实施主体论》突出对体育课程实施主体问题的研究,也就成为如今新一轮体育课程实施的实践所需和体育课程改革与实施研究的逻辑使然。本著作拟从理论与实证两个层面对体育课程实施主体问题进行较为系统和深入的探

体育课程实施主体论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从边缘融入中心:体育课程实施研究兴起的必然;课程实施的主体:体育课程实施研究的核心问题;聚焦现实的主体:体育课程实施主体参与的现状剖析等。

体育课程实施主体论 目录

导论    一、研究缘起及意义    二、相关研究之概述    三、研究对象与方法    四、研究的逻辑构架    五、创新追求与挑战**章  从边缘融入中心:体育课程实施研究兴起的必然  **节  课程实施研究的边缘地位    一、课程实施研究的历程短暂    二、课程实施研究的成果有限  第二节  体育课程实施研究的缺失    一、课程实施研究的现存问题    二、体育课程实施研究的不足  第三节  体育课程改革实践的呼唤    一、体育课程实施实践的亟需    二、体育课程改革完善的保证  第四节  体育课程实施研究的意义    一、有利于了解体育课程变革的实际    二、有利于深化对体育课程改革过程的认识    三、有利于修订既定的体育课程计划方案    四、有利于丰富体育课程与教学理论    五、有利于指导体育课程与教学实践  第五节  体育课程实施概念及本质    一、体育课程实施概念的厘定    二、体育课程实施本质的阐释  本章结语第二章  课程实施的主体:体育课程实施研究的核心问题  **节  体育课程实施研究的范畴    一、范畴的哲学语义分析    二、体育课程实施的范畴    三、体育课程实施研究的范畴  第二节  重物轻人研究范式的规避    一、范式的语义分析    二、体育课程实施研究范式的弊端    三、重物轻人研究范式的规避措施  第三节  体育课程实施主体的地位    一、体育课程实施主体是连结体育课程实施理论与实践的中间桥梁    二、体育课程实施主体是体育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执行者与调适者    三、体育课程实施主体是体育课程改革成败的评判员与首席发言人  第四节  体育课程实施主体的作用    一、解读并贯彻既定的体育课程计划    二、将自身的体验与禀赋倾注于实践    三、修正并完善体育课程实施的过程    四、总结并升华体育课程实施的经验  第五节  体育课程实施主体的构成    一、体育教师    二、学生    三、校长    四、体育教研人员    五、家长及社区成员  本章结语第三章  聚焦现实的主体:体育课程实施主体参与的现状剖析  **节  体育教师参与体育课程实施的现状分析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    二、调研结果与分析    三、本节小结  第二节  学生参与体育课程实施的现状分析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    二、调研结果与分析    三、本节小结  第三节  校长参与体育课程实施的现状分析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    二、调研结果与分析    三、本节小结  第四节  体育教研人员参与体育课程实施的现状分析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    二、调研结果与分析    三、本节小结  第五节  家长参与体育课程实施的现状分析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    二、调研结果与分析    三、本节小结  本章结语第四章  透视实然的主体:体育课程实施主体参与的理论厘析  **节  天经地义的主体:体育教师参与体育课程实施的理论分析    一、体育教师参与体育课程实施的共赢关系分析    二、影响体育教师参与体育课程实施的因素剖析    三、促进体育教师参与体育课程实施的几点建议    四、本节小结  第二节  一度沉默的主体:学生参与体育课程实施的理论分析      一、学生参与体育课程实施的共赢关系分析    二、影响学生参与体育课程实施的因素剖析    三、促进学生参与体育课程实施的几点建议    四、本节小结  第三节  决定成败的主体:校长参与体育课程实施的理论分析      一、校长参与体育课程实施的共赢关系分析    二、影响校长参与体育课程实施的因素剖析    三、促进校长参与体育课程实施的几点建议    四、本节小结  第四节  引领航线的主体:体育教研人员参与体育课程实施的理论分析    一、体育教研人员参与体育课程实施的共赢关系分析    二、影响体育教研人员参与体育课程实施的因素剖析    三、促进体育教研人员参与体育课程实施的几点建议    四、本节小结  第五节  难能可贵的主体:家长及社区成员参与体育课程实施的理论分析    一、家长及社区成员参与体育课程实施的共赢关系分析    二、影响家长及社区成员参与体育课程实施的因素剖析    三、促进家长及社区成员参与体育课程实施的几点建议    四、本节小结  本章结语第五章  整合应然的主体:体育课程实施多元主体的融合  **节  实施中的异变——融合体育课程实施主体的一个视角    一、体育课程实施中的异变及其类型    二、体育课程实施中异变产生的主要原因分析    三、体育课程实施异变现象的启示    四、本节小结  第二节  走向主体间性——融合体育课程实施主体的    一个机制      一、主体性与主体间性    二、主体间性:融合体育课程实施多元主体的机制    三、本节小结  第三节  思构整合路径——融合体育课程实施多元主体的建议    一、顺素质教育之势打造和谐的融合环境,借阳光体育之风营造浓厚的融合氛围    二、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中介和桥梁作用,增强体育课程实施多元主体的凝聚力    三、建立多元主体互融的评价与激励机制,提供多元主体融合的政策和组织保障    四、构筑多元主体融合的沟通与交流平台,植根多元主体的融合于交往实践活动  本章结语全书结语附录参考文献后
展开全部

体育课程实施主体论 作者简介

胡庆山,男,1980年8月出生,湖北松滋人,教育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6年6月于华中师范大学硕士毕业留校工作并保送本校教育学院攻读博士学位,2008年6月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2009年6月获得博士学位并获批为硕士生导师,同年11月进入北京体育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主要从事体育理论教学和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工作。 近年来,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体育总局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等国家及省部级课题lO余项,并参与国家及省部级课题研究多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在《体育科学》、《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上海体育学院学报》、《武汉体育学院学报》、《天津体育学院学报》等中文权威及核心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撰写的系列论文荣获第七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