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法院

作者:张小波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02-01
开本: 32开 页数: 275
读者评分:5分1条评论
本类榜单:小说销量榜
中 图 价:¥21.0(7.0折) 定价  ¥3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法院 版权信息

  • ISBN:9787539945668
  • 条形码:9787539945668 ; 978-7-5399-4566-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法院 本书特色

u《花城》称张小波的小说是给作家看的小说,他因此被誉为“作家中的作家”。 u日本著名汉学家近藤直子在翻译其小说后发出“你是中国文学带给世界的*大惊喜”的感叹。 u1996年,张小波策划和创作的《中国可以说不》在世界引起的巨大反响,入选香港《亚洲周刊》年度十大人物。 u美国《华盛顿邮报》:在中国描写监狱和司法制度洞穿力和观察力无人超过张小波。 u日本《读卖新闻》:他在时政领域的民族主义话语、他的辉煌出版业绩和他奇特的小说文本形成的巨大差异,既令人着迷又使人困惑。 u《新周刊》 :他是舞文弄墨、真言无忌的文字骑士。他曾是一个诗人,上世纪80年代以“城市诗派旗手”闻名于诗坛;他也是一个商人,以民营出版的灵活联动着翻阅的手指。从《中国可以说不》到《中国不高兴》,从《山楂树之恋》到《一问一世界》,他以出版立言,既是中国社会情绪的敏锐洞察者,也是记录时代之变的新锐出版人(“时代骑士勋章”授勋辞) u与张小波创造的民族主义符号形成巨大喧嚣相比,他的小说创作则呈现另一个向度——几乎是自我撕裂的一个幽暗分叉。正如评论所说:今天在中国,一位文学的奇才再一次用自身的独一无二的体验刷新了西方经典文本的自审模式,为世界的纯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u《法院》是为救赎而从潜意识开始的自由之旅;是以“事实”(真理的代称)为目标不断突进,而将暗无天日的溃败直接当做唯一的精神生活,并从中诞生自由体验的奇特文本;是以画地为牢、自我监禁的方式来起飞,越过鸿沟,达到精神彼岸的成功尝试;也是于虚无中用意念发光的特异功能的精彩展示。

法院 内容简介

  一位为病人治疗痔疮的名医,某一天被一名女患者所敲诈,紧接着被逮捕,被拘留,从此开始了与法庭打交道的恶梦般的生活。医生觉得自己受了天大的冤枉,认为发生的一切都是一场意外、一个错误,法庭应该倾听他的抗议。然而竟如同遇到了千载难逢的机会一般,开始向自己的对头——法官侃侃而谈,如逢知音,又利用自己掌握的法律知识揭对方的老底、威胁对方。在审判的历程中,小说借一位m律师的口说出了所谓“真相”。即,法律永远是不完备的,法律的真实意图永远莫测。m律师所说的其实是:人生就是一场破解谜底的生命运动,一场不断为自己设障碍又不断破除这障碍的搏斗,法律永远是需要更新的,人不能直接抵达真相,只能用生命的运动来感悟真相。   这部小说被著名作家残雪誉为“卡夫卡《审判》当之无愧的姊妹篇”,但同时由于张小波具有“通过冥想将苦难和剧痛直接变为精神游戏的巫术般的本能。只有在遍地巫风的国度里诞生的艺术家才会具有这种本能”,因此《法院》又是中国本土现实的影射。

法院 相关资料

  在文学史上,西方经典文学中那种决绝、酷烈、紧攥不放,横下一条心进行到底的自审模式,在《神曲》、莎士比亚悲剧、《浮士德》、卡夫卡、卡尔维诺和博尔赫斯等人的作品中曾达到极致,扣人心弦,改变了许许多多的读者的人生观。然而今天在中国,就在我们当中,一位文学的奇才再一次用自身的独一无二的体验刷新了西方经典文本的自审模式,为世界的纯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张小波这篇8万字的中篇,以罕见的黑暗的冲动,底气十足、出人意料的浓密的想像力,不可思议的、近似本能的潜在推理,在文学核心的地基上,营造了一座奇诡的、东方风味的建筑物。作为他的同道,我深深地懂得这种稀有的才华是多么的宝贵,并以能用此文来解读他的作品而感到自豪。   张小波这种从根源处生发的幽默在中国文坛上标出的高度是难以企及的,它来自一种天生具有高度哲理感悟的大脑。我们自己的文化传统中是没有这种基因的,张小波不仅仅继承了西方经典文学中的这个基因,而且将其发展成一种东方式的冥想。这也是东方人在精神领域中所树立的独特形象。                                                                                                        ——作家残雪     张小波的小说《每天淹死一个儿童的河》也是一篇诗——在我们这语言的废墟里,幸存下来的那些为数不多的诗篇之一。和过去所有的 “也是诗”的小说一样,它是关于诗的生成的寓言:不仅本身就是一个隐喻,而且从头到尾以无数的隐喻来构成。读这种作品,必须要在一句一句的谜上停步,凝视在那里浮现出来的神奇的形象,挖掘自己心里最不可解的谜底,同时也要跟踪连接那些形象的一丝不苟、但是隐藏的逻辑。总之,看张小波的小说是很费力的。如果你急着想看完,急着想知道什么结论的话,你只能和它错过去。因为这篇小说谈的就是:你匆匆忙忙活完了就只能错过去的那个,无不存在、但哪里也不存在的秘密   张小波和所有的过去的诗人一样,在这里追求其秘密:秘密的生命和生命的秘密。他一方面追求那永远抓不住的真正的生命手感的同时,一方面试图阐明使人变成诗人的追求过程。他再次回到自己的一切开始的那美丽的现场,再次走上那燃烧的旅途,以他又吓唬人又动人的故事来引诱你去追求那永不消灭的目标。                                                                                                ——日本汉学家近藤直子

法院 作者简介

  张小波,诗人、作家、图书出版人。     1986年获北大艺术节诗歌大奖。《花城》称张小波的小说是给作家看的小说,他因此被誉为“作家中的作家”。日本著名汉学家近藤直子在翻译其小说后发出“你是中国文学给世界的惊喜”的感叹。     1996年,因其策划和创作的《中国可以说不》在世界引起的巨大反响,入选香港《亚洲周刊》年度十大人物。《刘心武揭秘<红楼梦>》《求医不如求己》《山楂树之恋》《中国不高兴》《一问一世界》等多部畅销书策划人。

商品评论(1条)
  • 主题:张小波法院

    张小波,作家,知名文化商人。生于1964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城市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最早策划《中国可以说不》系列而崛起于中国出版界,成为成功书商。凤凰联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裁、重庆凤凰决定图书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前北京共和联动图书有限公司董事长。

    2018/4/13 14:38:20
    读者:201***(购买过本书)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