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公共基础知识

作者:李世和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09-01
开本: 16开 页数: 125页
本类榜单:考试销量榜
中 图 价:¥16.1(7.3折) 定价  ¥22.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公共基础知识 版权信息

公共基础知识 本书特色

《公共基础知识》:汲取首套技师培训教材精华 紧扣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要求包含教材题库答案模拟试卷 注重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升

公共基础知识 目录

序前言**章 职业道德**节 职业道德的概念及其特征一、概念二、特征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一、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特点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核心三、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第三节 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一、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二、遵纪守法、安全生产三、尊师爱徒、团结互助四、精心操作、重视质量复习思考题第二章 职业培训**节 职业培训概述一、意义二、发展趋势第二节 职业培训计划的制订一、职业培训计划的特点二、制订职业培训计划的方法第三节 教学原则与方法一、教学原则二、教学方法第四节 提高职业培训效果的方法和途径一、需求分析二、课程设计与讲师选择三、注重培训效果四、监督与评估五、激励措施复习思考题第三章 施工现场管理**节 生产组织管理一、机械产品的结构和生产特点二、合理组织机械产品生产的要求三、机械工业的生产组织体系四、日常生产的组织第二节 产品质量管理一、提高机械产品质量的重要性二、大力推广全面质量管理技术三、做好企业内部的质量管理工作第三节 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一、安全生产二、职业危害与防护三、工业生产的环境保护复习思考题第四章 现代管理**节 精益生产管理一、精益生产的诞生二、精益生产的基本理念和实质三、精益生产的主要方法四、精益生产的基础工具——“5S”五、精益生产的现场应用第二节 制造资源计划MRPⅡ一、物料需求计划MRP二、MRPⅡ的基本原理三、MRPⅡ的逻辑结构第三节 企业资源计划ERF一、ERP的特点二、ERP的管理思想三、ERP的主要功能模块第四节 ISO9000族标准一、什么是ISO二、ISO9000族标准的产生三、ISO9000族标准的构成与应用步骤和方法四、应用ISO9000族标准的步骤和方法五、TQc(全面质量管理)与ISO9000族标准的关系六、其他国际标准复习思考题第五章 高新技术**节 机电一体化技术一、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特征二、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构成三、组建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常用基本单元技术四、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五、机电一体化发展的主要方向第二节 可编程序控制器一、定义、功能和特点二、PLC组成、工作原理和编程语言三、PLC技术的应用四、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发展趋势第三节 精密成形和加工技术一、精密成形技术二、超高速、超精密加工技术复习思考题第六章 新材料**节 新型工程结构陶瓷一、耐高温、高强度、耐磨损陶瓷二、耐高温、高强度、高韧性陶瓷三、耐高温、耐腐蚀的透明陶瓷第二节 新型金属功能材料一、形状记忆合金二、超塑性合金三、减振合金四、储氢合金五、多孔金属第三节 复合材料一、树脂基复合材料二、纤维、晶须补强陶瓷基复合材料三、金属基复合材料第四节 超微颗粒材料一、超微颗粒材料的奇异特性二、常见的超微颗粒材料复习思考题试题库答案部分一、判断题试题(106) 答案(121)二、单选题试题(109) 答案(121)三、多选题试题(114) 答案(121)四、简答题试题(119) 答案(122)
展开全部

公共基础知识 节选

《公共基础知识》是依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制定的机械行业各工种的《国家职业标准》中对技师人才共同的知识要求编写的。《公共基础知识》的内容包括职业道德、职业培训、施工现场管理、现代管理、高新技术和新材料。每章末有复习思考题,书末附有与之配套的试题库和答案,以便于培训、考核和读者应试准备之用。本教材即适合各级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机构、职业培训部门、技师学院作为技师鉴定的考前培训教材,又可作为读者考前复习和自测使用的复习用书,也可供职业技能鉴定部门在技师鉴定命题时参考。

公共基础知识 相关资料

插图:道德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为了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依靠内心信念、社会舆论和传统习惯所维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以善和恶、荣誉和耻辱、正义和非正义等作为评价标准,并逐步形成一定的习惯和传统,用以指导或控制人们的行为。道德作为一种概念,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物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中国思想史上,道德有时指人的思想品质、修养程度、善恶评价,有时指风尚习俗和道德教育活动,但主要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在西方的古代文化中,道德指风俗、习惯,也含有原则、规范、品质及善恶评价的意思。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一些思想家虽然从不同时代、不同角度,探讨了道德、道德起源、道德原则、道德规范、道德理想、道德评价等问题,但由于历史条件和阶级的局限,并未能做出科学的解释。马克思主义从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实践中,从无产阶级的立场和利益出发,才科学地解释“道德”的含义。认为道德是依靠内心信念、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各种形式的教育力量,以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等为标准去评价人们的各种行为,调整人们之间的、个人与社会的各种关系,指导、控制人们的社会行为。道德与法不同,它没有强制性。这两种不同性质的行为规范在社会生活中是互相配合、互相补充的。道德由一定的社会基础决定,并为一定的阶级服务。任何道德都具有历史性,永恒不变的、适用于一切时代的道德是没有的。在有阶级存在的社会,统治阶级的道德是占统治地位的道德。一切剥削阶级所提倡的道德都是维护和巩固其统治的工具。无产阶级道德,即共产主义道德,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利益的反映,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高尚的道德。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