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柴泽俊-中国文博名家画传

柴泽俊-中国文博名家画传

作者:晨舟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08-01
所属丛书: 中国文博名家画传
开本: 32开 页数: 213
本类榜单:传记销量榜
中 图 价:¥56.0(7.0折) 定价  ¥8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柴泽俊-中国文博名家画传 版权信息

  • ISBN:9787501027521
  • 条形码:9787501027521 ; 978-7-5010-2752-1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柴泽俊-中国文博名家画传 内容简介

简介   柴泽俊是中国古代建筑保护与维修领域成长起来的著名专家。他少年贫寒,学历不高,却几十年如一日地奋斗在山西这座“中国古代建筑的宝库”内,对自成系列的唐宋元明清建筑如数家珍,主持实施了许多受业界广泛关注的维修范例。与此同时,他半个世纪笔耕不辍,留下了一系列反映山西古建全貌和时代特色的学术论著。此书正是站在这一高度,沿着他的人生与事业之路,通过翔实生动的趣闻和深入浅出的学术评价,图文并茂地展示了他独特而传奇的奋斗历程,并由此折射出新中国文物建筑保护与维修的壮丽画卷。

柴泽俊-中国文博名家画传 目录

一 早年岁月(公元1934~1955年)(一) 父亲去世之谜(二) 避难参峪村(三) 差一点随军南下(四) 两次进太原二 崭露头角(公元1956~1966年)(一) 悬瓮山下(二) 初上五台(三) 永乐宫迁建三 “文革”磨砺(公元1967~1977年)(一) 三条“罪状”(二) 重修南禅寺(三) 发现岩山寺金代壁画(四) 三陪赵朴老四 炉火纯青(公元1978~1995年)(一) 山西古建筑勘察(二) 古建研究的开山之作(三) 筹办古建专业培训班(四) 担任省古建所所长(五) 修缮几处珍贵的古建筑(六) 赴日本考察(七) 意大利万国博览会(八) 切除胆囊手术(九) “截留”之争(十〇) 合编《寺观壁画》(一一) 越级晋升五 重任在肩(公元1996~2004年)(一) 调任省文物局总工程师(二) 平遥城人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三) 赴台湾验收失盗国宝(四) 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 数部专著相继问世(六) 与好友交往(七) “又登木塔写春秋”六 晚年生活(公元2005年至今)(一) 连任三晋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二) 半个世纪的科学总结(三) 病袭志坚七 结语:别树一帜生平简表后记
展开全部

柴泽俊-中国文博名家画传 节选

从他的兴趣爱好与传奇经历中,人们可以看到公元20世纪古老山西的风土人情和沧桑变化;从他的一串串丰硕的学术成果里,人们可以触摸到公元20世纪山西古代建筑事业从无到有、曲折起伏的发展脉搏……他就是我国古代建筑维修领域内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著名专家柴泽俊,《中国文博名家画传:柴泽俊》图文并茂地向你展示了他独特而传奇的奋斗历程。

柴泽俊-中国文博名家画传 相关资料

(一)父亲去世之谜山西临汾古称平阳,地处山西南部。因位于古平水之阳而得名。又因是尧舜之都,故称尧都平阳,也叫唐都平阳。汾河之水南北纵贯其问,汇入黄河水域。这是一块传播文明的神奇土地,滋养出灿烂的平阳地域文化,孕育出无数杰出的才俊之辈。汉代的卫青、霍去病、霍光名扬史册。东晋法显以及记载他艰难历程的《佛国记》,在我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历经一千五百多年的沧桑岁月,在这块土地上又诞生了一个与法显有着同样情怀的生命。这就是本书所要讲述的心系古建的护法使者柴泽俊。公元1934年10月4日,柴泽俊就出生在山西临汾的东宜村(图一)。东宜村位于临汾市正西四十华里的汾河西侧,与它相连的是西宜、刘村、界峪、段村、西马册等四五十个村庄。这里村庄毗邻,沃野千里。再往西行,便是吕梁山脉延伸的山峰叫姑射山。其主峰叫平山。平山脚下泉水蜂涌,湍流东去,称为平水。据《元和郡县志》记载:“平山,在县西八里,平水出焉,今名姑射山。”平水主泉叫金龙池,距临汾市四十华里。在这东西宽阔、南北纵横达一华里的地段上,处处泉涌穴汇,水溢地表。其水清澈晶莹,水下泉眼密集,灌溉着数百个村庄,泽被万亩千田,养育着几十万尧都子民。东宜村便是这得天独厚的自然村落之一。全村有三百多户,主要是由四个大姓氏柴姓、李姓、孙姓和郭姓组成。其中柴姓和李姓又是这个村的大户家族。柴姓分布在村东、李姓居住在村西。据《山西通志·秦汉以来别谱》所载:“平阳郡著望二十三姓。其柴氏、姜氏、齐文公子高之后,有柴高子孙以为氏。”由于年代久远和资料欠缺,村中柴姓与《通志》记载的柴氏有何渊源待考,但东宜村的柴氏祖祖辈辈就生活在这里却是事实。柴泽俊的曾祖父叫柴百朋,生于公元1850年。从小聪明,人缘很好,勤奋一生。除了继承祖上留下的一套三间屋的院落和二十多亩地,还先后生育了四个儿子,即长子作栋、次子作梅、三子作梁、四子作庭。这“作”字辈的四个兄弟也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他们的父辈一样具有北方农民的淳朴、憨厚、勤劳的品质。四个儿子都读了几年私塾,在村里也算是能识文断字的人了。特别是老二作梅,喜爱读书,几年私塾下来,便跟着乡村一位中医学起医来。先是替人抓药、送药,渐渐地也能治些小病。加上为人和善,又乐意助人,因此在这十里八乡也有了些名气。看病的人不论远近都来找他,所以他在这一带口碑很好。很快,年已二十五岁的作梅与邻村的一位姑娘结婚。这一年是公元1905年。四个儿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