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重庆五里坡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

重庆五里坡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

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03-01
开本: 16开 页数: 324
本类榜单:农业/林业销量榜
中 图 价:¥32.3(3.8折) 定价  ¥8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重庆五里坡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 版权信息

  • ISBN:9787503853531
  • 条形码:9787503853531 ; 978-7-5038-5353-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重庆五里坡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 本书特色

本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分析深刻,不仅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自然地理环境、植物与植被、陆栖野生脊椎动物、鱼类、昆虫、地表无脊椎动物等科学资料,而且也对调查区的旅游资源、社区经济及其发展前景分析,以及对自然保护区的科学价值、自然保护和社会经济价值做出了全面的评价,还为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提出了重要的建议。实际上,本书是自然保护区科学调查和生态、经济、社会评价和发展前景的极有价值的参考性文献,值得从事生物多样性研究、自然保护和管理的科技工作者和管理干部一读。

重庆五里坡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 内容简介

巫山是我国华中地区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的热点地区之一。《重庆五里坡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依据大量翔实可靠的科学调查资料和数据,反映重庆五里坡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的自然景观、动植物区系、植被类型、珍稀动植物物种分布和种群现状等方面内容,论述并分析该森林生态系统在自然环境中的存在价值及保护意义,以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面临的生存前景、受威胁现状和地区水平濒危等级评估。在阻止物种灭绝、期望恢复生态系统中珍稀濒危动物物种的种群生存力、协调物种保护目标与当地社会发展需求而进行经济开发活动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和分析。

重庆五里坡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 目录


前言
第1章 重庆五里坡自然保护区自然环境和社区概况
1.1 自然概况
1.1.1 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
1.1.2 地质土壤
1.1.3 气候水文
1.2 生物资源
1.2.1 植物和植被
1.2.2 动物
1.3 社会经济
1.3.1 行政区划和人口
1.3.2 道路与交通
1.3.3 通讯状况
1.3.4 资源权属
1.3.5 经济状况
1.3.6 社区状况
1.3.7 旅游现状

第2章 重庆五里坡自然保护区植物与植被
2.1 调查地点及调查方法
2.1.1 前期工作基础
2.1.2 本项目的调查地点及调查方法
2.1.3 标本鉴定与群落划分依据
2.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2.1 植物区系分析
2.2.2 植被群落及其特征
2.2.3 植物多样性的特色分析
附:植物名录

第3章 重庆五里坡自然保护区陆栖野生脊椎动物
3.1 巫山县陆栖野生脊椎动物研究历史
3.2 陆栖野生脊椎动物生境类型
3.2.1 森林
3.2.2 灌丛、灌草丛
3.2.3 草地
3.2.4 山地裸岩(洞穴、裸岩)
3.2.5 水域湿地
3.2.6 农田耕作区
3.2.7 人类居住区
3.3 动物类群及其对生境的利用
3.3.1 哺乳类
3.3.2 鸟类
3.3.3 爬行类
3.3.4 两栖类
3.4 动物区系分析
3.5 珍稀濒危种及中国特有种
3.5.1 卣乳类
3.5.2 鸟类
3.5.3 爬行类
3.5.4 两栖类
3.6 讨论和分析
3.6.1 陆栖野生脊椎动物物种和生境的现状,以及面临的人类活动影响
3.6.2 重庆五里坡自然保护区分布的珍稀濒危动物在三峡库区中的地位
3.6.3 三峡库区珍稀濒危物种的地区分布差异
3.7 陆栖野生脊椎动物保护
3.7.1 致危因素影响
3.7.2 珍稀濒危物种抵御灭绝的脆弱性
3.7.3 保护对策探讨

第4章 重庆五里坡自然保护区其他动物类群
4.1 鱼类
4.2 昆虫
4.3 地表无脊椎动物
4.3.1 研究方法
4.3.2 调查结果

第5章 生态旅游
5.1 巫山县旅游资源简介
5.1.1 人文和自然景观条件优越
5.1.2 文化内蕴丰富
5.2 五里坡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
5.2.1 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前景分析
5.2.2 发展森林旅游制约因素分析
5.2.3 景区景点规划

第6章 社区及社区经济
6.1 自然保护区社区人文情况
6.1.1 社区分区
6.1.2 保护区机构与社区关系
6.2 社区社会结构
6.2.1 经济产业结构
6.2.2 农民生活情况
6.3 农村能源情况
6.4 人口状况
6.5 社区发展概况
6.5.1 保护管理与社区发展
6.5.2 开发项目存在的潜在影响

第7章 自然保护区评价
7.1 保护区生态区位评价
7.1.1 水土流失治理
7.1.2 三峡库区将成为长江流域*大的淡水水源基地
7.1.3 是神农架林区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延伸和补充
7.1.4 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保护
7.1.5 地带性森林植被的重要性
7.1.6 喀斯特地区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
7.2 保护区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评价
7.2.1 具有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特征
7.2.2 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
7.2.3 生态系统的群落多样性
7.2.4 珍稀濒危物种和地方特有种丰富,保护意义重大
7.2.5 物种区系交汇、过渡特征显著,古老孑遗物种较多
7.2.6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和生物种群的脆弱性
7.3 保护区自然环境评价
7.3.1 保护区的自然性
7.3.2 保护区面积的适宜性
7.4 保护区的社会经济效益评价
7.4.1 保护区的生态效益
7.4.2 保护区的社会效益
7.4.3 保护区的经济效益
7.5 综合评价
7.5.1 自然属性
7.5.2 可保护属性

第8章 自然保护区管理
8.1 基本现状
8.1.1 历史和法律地位
8.1.2 人员编制
8.1.3 土地权属
8.1.4 社区经济
8.2 主要管理措施及成就
8.2.1 建立保护管理机构
8.2.2 进行科学考察及其他科学研究
8.2.3 加强资源保护管理
8.2.4 生态移民成效卓著
8.2.5 森林防火成果显著
8.3 存在的主要问题
8.3.1 资金缺乏,基础设施落后
8.3.2 人员结构不合理,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8.3.3 资源管护难度较大
8.3.4 宣教培训工作不足,对外联系与交流不够
8.3.5 社区居民落后的农业生产生活方式对资源保护构成一定压力
8.4 管理规划
8.4.1 组织机构
8.4.2 人员编制
8.4.3 任务与职能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