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辽宁省昆虫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文集

辽宁省昆虫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文集

出版社: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02-01
开本: 16开 页数: 151
本类榜单:自然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26.4(5.5折) 定价  ¥4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辽宁省昆虫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文集 版权信息

  • ISBN:9787802337794
  • 条形码:9787802337794 ; 978-7-80233-779-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辽宁省昆虫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文集 本书特色

文集较系统的回顾了二十年来辽宁省昆虫学会所走过的历程。一是回顾辽宁省昆虫学会二十年来所做的工作;二是肯定历届理事会,尤其是一些老同志为辽宁省昆虫学会所做的贡献和所取得的成绩;三是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做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为今后做好学会的工作提供借鉴。

辽宁省昆虫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文集 内容简介

辽宁省昆虫学会自成立以来,坚持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以振兴辽宁省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服务三农”为宗旨,积极投身到辽宁省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开展学术交流、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科普宣传、生产调研和科学研究等活动,做了大量的、有益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得到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辽宁省科协和中国昆虫学会的好评和表彰,并深得广大会员的信任和热爱,真正地成为会员之家!
  文集较系统的回顾了二十年来辽宁省昆虫学会所走过的历程。一是回顾辽宁省昆虫学会二十年来所做的工作;二是肯定历届理事会,尤其是一些老同志为辽宁省昆虫学会所做的贡献和所取得的成绩;三是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做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为今后做好学会的工作提供借鉴。

辽宁省昆虫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文集 目录

**章 二十年弹指一挥间
一、辽宁省昆虫学会历届理事会领导组成成员
二、辽宁省昆虫学会历届理事会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简介
三、学会的主要工作
四、学会所获得的荣誉和奖励
五、成绩取得的原因
六、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 论文精选
用科学发展观规范保健食品生产的管理——再谈我国保健食品生产和市场
我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回顾与展望
辽宁省农药使用现状及存在问题与对策
有害生物预测预警的理论与实践
中国创新杀菌剂研究开发进展
创制杀菌剂丁香菌酯的生物活性研究
中国北方稻水象甲发生为害规律与防控研究进展
中国五种蜉金龟幼虫形态记述(鞘翅目,金龟科,蜉金龟亚科)
甜菜夜蛾性信息素基础研究与应用技术
我国东北中朝俄边境地区蜱的生态及防治对策研究
沈阳城市园林虫害调查及防控建议
栗山天牛生物学、生态学和防治技术的研究
辽宁省农业有害生物发生趋势及其主要对策
大气c02浓度升高对植物—植食性昆虫相互关系的影响
植物源农药—21世纪绿色农药
第三章 多年来支持辽宁省昆虫学会的企业简介
一、大连瑞泽农药股份有限公司
二、佳多科工贸有限责任公司
附 辽宁省昆虫学会章程
展开全部

辽宁省昆虫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文集 节选

文集较系统的回顾了二十年来辽宁省昆虫学会所走过的历程。一是回顾辽宁省昆虫学会二十年来所做的工作;二是肯定历届理事会,尤其是一些老同志为辽宁省昆虫学会所做的贡献和所取得的成绩;三是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做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为今后做好学会的工作提供借鉴。

辽宁省昆虫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文集 相关资料

3.3 以防范外来有害生物入侵为重点。突出抓好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建立外来有害生物风险评估体系,开展风险分析。严格引种审批,强化引进林木种苗检疫隔离试种和检疫监管,严防外来有害生物的传入。加强与进出境、农业、气象、交通、铁路、民航、工商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强化产地检疫、调运检疫和复检工作,防止危险性有害生物扩散传播。继续以林业重点工程为主战场,以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杨树天牛、松小蠹和林业害鼠(兔)等主要有害生物为重点,对跨区域发生、为害严重的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实施联防联治和重点治理。以食叶害虫防治为突破口,全面实施以生物防治为主的无公害防治。严格执行《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处置办法》,完善应急预案体系,按照属地管理、地方政府为主的原则,逐步建立和健全统一领导、各负其责、分级联动、反应及时、处置果断的应急机制,有效处置突发林业生物灾害事件。
3.4 调整防治生产力布局,逐步扩大防治领域
在继续抓好重点生态林有害生物防治的同时,充分关注天然林、天然次生林、荒漠林的有害生物防治。根据林业产业体系建设的要求,着力抓好商品林和经济林等有害生物防治。加强景观林有害生物防治,将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文化)遗产地的有害生物纳人防治工作重点。在继续抓好林业重点工程区主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同时,将沿海防护林、生物质能源林等新工程区的有害生物防治纳入重点工作范畴,保护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成果,为林业生态恢复提供强有力保障。
3.5 适应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积极推进防治体制机制创新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机构要加快职能转变,强化行业管理和行政执法。加强队伍素质培养,提升依法行政、科学防治、服务社会和应急反应的能力。突出基层防治服务网络建设,发挥县级防治机构、乡镇林业站作用,并从护林员、林业大户中培养林业“赤脚医生”,形成集监测、预防、除治功能于一体的县、乡、村三级防控服务网络。提高林农的防治有害生物意识,引导和扶持林农建立形式多样、自律互助的防治联合体,实行联防联治、群防群治,实现资源共享,降低防治成本,提高防治成效。鼓励和支持不同所有制形式的经济组织以专业公司、专业队、森林医院、树木医生等多种形式介入防治领域,开展承包防治、技术咨询等业务,形成多元化的防治格局,实行社会化有偿服务。健全和完善防治市场化机制和相关制度,保证防治工作有序开展,保障林农合法权益。
3.6 加大科研攻关力度,提高防治科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