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科学与社会

科学与社会

出版社: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10-01
开本: 16开 页数: 468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38.2(3.5折) 定价  ¥10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科学与社会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3516674
  • 条形码:9787563516674 ; 978-7-5635-1667-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科学与社会 本书特色

《科学与社会》的出版发行,进一步加强了中俄两国科技文化交流,将激励我国广大的科技工作者和青年学子在科学的道路上奋力攀登,同时也将积极促进我国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科学与社会 内容简介

《科学与社会》呈现给读者的是阿尔费罗夫的回忆录、访谈记和政论演讲,集中地反映了阿尔费罗夫院士在科学上的追求与建树,反映了他为发展科学与教育事业所作的重要贡献,反映了他一生中各个阶段的成长历程,反映了他所独具的个性特质和巨大的人格魅力。该书以记述作者被授予2000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章节作为开篇,其中包括作者精彩的诺贝尔学术讲座演讲稿。该书极其重要的部分是作者结束学业并被录用到列宁格勒物理技术研究所后的自传性札记。他的全部科学生涯都与该研究所联系在一起,在这里他走过了从一位年轻的专业人士到研究所所长和科学大师的成长之路。《科学与社会》还叙述了作者和当代杰出的物理学家们会面的情形,读来饶有兴味并颇具启发性。作为俄罗斯科学院的主要领导人和几届国家杜马代表,阿尔费罗夫院士一直在为挽救俄罗斯的科学与教育体系而不懈努力。他在这方面的活动集中反映在《科学与社会》所收编的一系列颇具代表性的访谈实录和演讲中,其中有许多发人深省的见解和论述。

科学与社会 目录


中文版序
任晓敏
寄语中国读者
阿尔费罗夫
前言
原著编委会
话说若列斯·阿尔费罗夫
彼得罗相
诺贝尔奖纪事
瑞典皇家科学院向媒体发布的公告
自传
诺贝尔讲座报告
“双异质结构:概念及其在物理学、电子学和技术上的应用”
在诺贝尔颁奖宴会上的演讲
*高承认之见证
鲍里斯·扎哈尔切尼亚
为了未来回首过去
缅怀父母
我们的地址不是房子和街道,我们的地址是苏联
战争
近卫军少尉马尔克斯·伊万诺维奇·阿尔费罗夫
我的故乡白俄罗斯
要记住,我们是列宁格勒人,要记住,我们来自“列电”
与杰出同行的会面
纪念当代伟大的物理学家
阿纳托利·彼得罗维奇·亚历山德罗夫——会见与回忆
关于卡皮察的独白
祖国理论物理学的奠基人
尼古拉·里尔
演讲
在苏联第二次人民代表大会上的演讲
科学院在彼得堡一列宁格勒的275年
即将进入2l世纪的物理学
2000年10月11日在国家杜马的演讲
2002年4月10日在国家杜马的演讲
政论作品
苏联物理学的摇篮
我庆幸,我的父母没有活到这个年代
“科学院事件”:事隔70年以后
“让驴子和学者走中间!”
任何情报机关都不能给我国提供核武器
我厌烦了为国家感到羞愧
俄罗斯是否需要科学部
没有信念就不能生存
俄罗斯没有自己的电子学是不行的
我们应该怪我们自己
动力学前景和有前景的动力学
我“发现”的美国
我的信念的源泉——人民和半导体电子学
阿尔费罗夫技术园区
后记
人名索引
译者附记
展开全部

科学与社会 节选

《科学与社会》呈现给读者的是阿尔费罗夫的回忆录、访谈记和政论演讲,集中地反映了阿尔费罗夫院士在科学上的追求与建树,反映了他为发展科学与教育事业所作的重要贡献,反映了他一生中各个阶段的成长历程,反映了他所独具的个性特质和巨大的人格魅力。该书以记述作者被授予2000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章节作为开篇,其中包括作者精彩的诺贝尔学术讲座演讲稿。该书极其重要的部分是作者结束学业并被录用到列宁格勒物理技术研究所后的自传性札记。他的全部科学生涯都与该研究所联系在一起,在这里他走过了从一位年轻的专业人士到研究所所长和科学大师的成长之路。《科学与社会》还叙述了作者和当代杰出的物理学家们会面的情形,读来饶有兴味并颇具启发性。作为俄罗斯科学院的主要领导人和几届国家杜马代表,阿尔费罗夫院士一直在为挽救俄罗斯的科学与教育体系而不懈努力。他在这方面的活动集中反映在《科学与社会》所收编的一系列颇具代表性的访谈实录和演讲中,其中有许多发人深省的见解和论述。

科学与社会 相关资料

缅怀父母
我的父亲伊万·卡尔波维奇·阿尔费罗夫于1894年9月8日(新历20日)生于维捷布斯克省列佩利县恰什尼基镇的一个没有土地的普通市民卡尔普·帕夫洛维奇·阿尔费奥尔家中:他冬天做鞋匠,夏天当木排工。阿尔费奥尔是白俄罗斯姓氏,在恰什尼基镇不少人姓这个姓。爸爸是在1915年开始在沙俄军队服役时改为姓阿尔费罗夫的。文书在为他登记姓名的时候喊道:“还叫什么阿尔费奥尔,就叫阿尔费罗夫吧,这才像我们的姓。”我认为这倒帮了我们的忙。曾经有过那么一些时候,没有一个纯正的俄罗斯姓氏会带来麻烦。爸爸就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当他填写各种履历表的时候总得解释,为什么他和自己的亲哥哥的姓氏不一样。
父亲生长在一个当时不算很大的家庭里。他的双亲,即卡尔普·帕夫洛维奇和他的妻子玛丽娅·格里戈里耶芙娜,一共有四个孩子:三个儿子瓦列里安、伊万和斯捷潘,还有一个女儿塔季扬娜。
据爸爸和他的哥哥瓦列里安·卡尔波维奇(瓦利亚伯伯)说,爸爸小时候是个活泼伶俐的男孩子。他在教堂唱诗班里唱得很好。当地的一位教师发现了这个有才能的男孩后,免费接收他进城里的学校学习,他在那个只有四个年级的学校里念完了三年级。这样一来,对当时那个时代和他自己所处的社会阶层来说他就算是最有文化的孩子了。夏天我爸爸和他自己的父亲(我的祖父)从维捷布斯克去往里加,沿西德维纳河做流放木材的工作,他在那里学会了玩一手“漂亮”的牌,但是更重要的是学会了说拉脱维亚语。大部分流放木材的工作都要经过拉脱维亚,因而有许多拉脱维亚人和他们一起工作。为了贴补家用,当时只有14岁、还是个少年的爸爸就开始在恰什尼基造纸厂工作了,从此以后,他的生活就和我国的造纸工业联系在了一起。
许多年后我曾看到过革命前出版的一个类似百科全书的出版物,关于我的故乡白俄罗斯,那上面写着这样的话:“白俄罗斯人是俄罗斯人中最贫困的。”关于恰什尼基镇则是这样写的:“这是列佩利县的一个小镇,从1793年加入俄罗斯;19世纪末这里的居民人口为5000人,他们中间的大部分人信仰犹太教。”
白俄罗斯农村和小集镇的贫民纷纷离开家乡到城市去打短工,而对维捷布斯克省的居民来说这样的城市首先是圣彼得堡。
1910年父亲的哥哥瓦列里安离开家到彼得堡去谋生,在德国电子技术公司“西门子”开始了自己的工人生涯,后来该公司变成了“电力”公司。他终生在同一个地方工作,技术精湛,是一位八级模范钳工。
1912年,当时还是17岁少年的我父亲也来到了

科学与社会 作者简介

阿尔费罗夫全名若列斯·伊万诺维奇·阿尔费罗夫,1930年出生在苏联白俄罗斯维捷布斯克,1952年毕业于列宁格勒的V.I.乌里扬诺夫(列宁)电子技术学院电子系;他从1953年起直到现在一直是俄罗斯科学院约飞物理技术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于1970年在约飞研究所获得了物理和数学理学博士学位。由于他在III-V半导体异质结构物理学这一领域中所取得的成就,阿尔费罗夫荣获了2000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并荣获了许多苏联的、俄罗斯的和国际的奖项和荣誉头衔。1972年,他当选为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1979年,当选为苏联科学院院士;1990年,他当选为苏联科学院副院长;1991年,他当选为俄罗斯科学院副院长并兼任俄罗斯科学院圣彼得堡科学中心主任。他还担任了《技术物理快报》杂志的主编。已有一颗小行星以阿尔费罗夫的名字命名。他还担任了俄罗斯国家杜马科学教育委员会成员。
阿尔费罗夫院士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在半导体异质结构物理与技术方面的创造性贡献大大推进了信息、能源和太空探索等领域的技术进步,给人类社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阿尔费罗夫院士还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领导的约飞物理与技术研究所和圣彼得堡科学教育中心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探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颇有借鉴意义。
阿尔费罗夫院士也是一位伟大的社会活动家。他博学睿智,谈吐幽默,热情奔放,待人真诚,极富人格魅力,并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对于科学技术的未来、俄罗斯的命运和人类社会的前途极为关注,发表了许多发自肺腑、振聋发聩的精辟见解。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