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09-01
开本: 16开 页数: 430
读者评分:5分1条评论
本类榜单:经济销量榜
中 图 价:¥34.6(7.2折) 定价  ¥4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010072326
  • 条形码:9787010072326 ; 978-7-01-007232-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的研究成果由云南师范大学杨林教授主持完成。该成果描述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及其形成过程,分析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及其可持续开发的环境条件,研究了人力资源开发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现代化实现度、产业结构变动和就业等的相关性,提出了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可持续开发的对策和途径。鉴定专家认为,该成果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科学的人力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分析框架,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 内容简介

通过深入研究,项目研究成果在以下方面形成创新:(1)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系统研究。构建由数量指数、质量指数、配置指数、需求指数、教育指数构成的人力资源评价的指标体系,对人力资源进行了综合定量评价,完善了人力资源定量评价的方法。在供给和需求预测的基础上,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人力资源数量、质量和结构进行了均衡分析,分别探讨了不同要素供需矛盾的表现及缓解途径。(2)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人力资本形成机制研究。构建了人力资本形成机制的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作了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和职业教育三个方面定量分析,论证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人力资本的形成机制,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人力资本的形成和积累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3)以理论探讨为基础,采用相应数学模型,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人力资本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人力资本投入与**次现代化实现程度之间关系、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与人力资本形成之间关系、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关系等进行了深入的实证分析。(4)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云南省人力资源进行了全面的GIS分析,提出了人力资源预测的模型与方法,完成了云南省人力资源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并探索了实现途径。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 目录


前言
**章 导论
 **节 研究现状评述
  一、西方人力资源理论发展沿革
  二、我国人力资源研究进展
 第二节 项目研究思路与框架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四、框架结构与主要研究结论
第二章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人力资源评价
 **节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人力资源的数量特征
  一、人力资源的数量
  二、人力资源数量的影响因素
  三、人力资源数量的定量分析
 第二节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人力资源的质量特征
  一、人力资源质量
  二、影响人力资源质量的因素
  三、人力资源质量的定量评价
  四、人力资源的质量特征
 第三节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人力资源的结构特征
  一、年龄结构
  二、性别结构
  三、产业结构
  四、民族结构
  五、科技结构
 第四节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人力资源综合评价
  一、人力资源评价指标体系
  二、评价方法
  三、人力资源的综合评价及分级状况
 第五节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人力资源总体特点与存在问题
  一、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人力资源总体特点
  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存在问题
第三章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人力资源空问结构
 **节 人力资源空间结构的含义和统计指标
  一、人力资源比例
  二、人力资源密度
  三、人力资源分布重心
  四、非均衡指数和再分布指数
 第二节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人力资源的空间差异
  一、人力资源数量的地区差异
  二、人力资源质量的地区差异
  三、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人力资源的城乡差异
 第三节 云南省人力资源空间结构
  一、人力资源空间分布的区域差异截面分析
  二、人力资源空间分布的时间序列分析
  三、云南省人力资源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
第四章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人力资本形成要素与形成机制
第五章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第六章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人力资源供需分析
第七章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效应
第八章 GIS技术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的应用
第九章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可持续开发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 节选

第二章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人力资源评价
第二节 连疆少数民族地区人力资源的质量特征
(一)健屎素质
健康素质主要是就人的身体素质而言,是劳动能力形成的基础。人力资源的健康素质通常影响劳动者从事经济活动的劳动效率、工作耐久力,及其一生中为社会提供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因此,身体的重要性体现在它是人的体力、智力形成和发展的基础。身体的健康又是由人的寿命长短和体质强弱反映出来的。寿命长短和体质强弱主要受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遗传和其他先天因素。人类的体质具有一定的继承性,这种继承性来源于人口代际问生理基因的保持、人口的遗传,并从根本上规定着人力资源的体质。第二,营养因素。营养是人体正常发育的重要条件,一个人儿童时期的营养状况,必然影响其未来成为人力资源时的体质、寿命,而且营养也是人体正常活动的重要条件。第三,环境因素。人的平均寿命的差异,主要是由环境条件引起的。平均寿命的长短,既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又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影响:第四,后天的努力程度。积极、经常、科学地锻炼身体,无疑会增强身体机能,延长寿命。当然,身体并不能预先完全决定人力资源的发展,而只是必要的前提和基础。决定人力资源发展水平的因素是后天的实践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训练程度等,甚至个人的一些身体缺陷,也可以通过学习和锻炼获得某种程度的补偿。
(二)科学文化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是指一定时空范围内现实和潜在人力资源的智力水平、文化知识状况及经验和劳动能力等。科学文化素质的形成是先天智力遗传与后天教育、培训和实践经验积累的结果。科学文化素质通常用某一群体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文化构成、受过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者分别占群体人力资源的比重、从事科学技术研究和应用的人数占群体人力资源的比重、全体工人的技术等级和文盲率等指标来反映。
劳动能力是构成人力资源的重要因素,它是人认识客观事物、获取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劳动能力的大小集中表现在人认识客观事物的深刻、正确和完全程度上,表现在人获取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速度和质量上。人们掌握知识和技能要以一定的能力为前提,能力制约着人们掌握知识的快慢、深浅、难易和巩固程度,能力的存在为掌握知识、技能提供了可能性,而这种可能性转为现实性则是在掌握知识和完成技能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所以,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活动是能力的表现形式,而能力则是掌握知识和完成技能活动的内在条件。平时所说的某人具有某种劳动能力,并不是根据他所具备的心理特征来直接判断的,而是通过他是否掌握了相应的知识和他所进行的技能活动间接地进行判断。一般地讲,掌握知识、技能的状况反映着能力的水平,但也并不是绝对的。具有相同文化水平的人或具有相同操作技术的人,他们的能力可能并不相同。另一方面,能力大致相同的人,因社会经历不同、学习与训练的时间长短不同,也会表现出不同的文化水平与技能水平。总而言之,每个人的科学文化素质是有差异的,缩小这种差异需要学习和训练。
  (三)思想素质
 思想素质主要指劳动者从事劳动的精神状态,包括事业心、责任心、敬业精神和进取心等。其中,劳动者的敬业精神和劳动态度是至关重要的。它决定着劳动行为的发生和发展,对劳动效果有着重大的影响。敬业精神是劳动者对自己所从事工作的喜爱程度和无私追求,表现为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对工作的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劳动态度是指劳动者对自己所从事工作的观点和看法。一般地说,劳动态度端正与否,往往会直接影响劳动者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影响劳动者的劳动效率、所生产产品的质量及劳动过程中物耗和能耗水平。
  ……

商品评论(1条)
  • 主题:很好的一本书,值得一读~~

    很好的一本书,值得一读~~

    2016/6/27 16:21:00
    读者:pat***(购买过本书)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