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翻译与自我

翻译与自我

作者:蔡新乐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06-01
开本: 32开 页数: 361 页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11.6(4.3折) 定价  ¥27.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翻译与自我 版权信息

  • ISBN:9787500470137
  • 条形码:9787500470137 ; 978-7-5004-7013-7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翻译与自我 本书特色

《翻译与自我》是对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的著作《死结》的翻译学批判。通过对这部著作的“细读”,《翻译与自我》试图用“反过来看”的方法来追索德里达的思维方式并为之定位,在此基础上就他所描述的逻各斯的思想“死结”展开分析,并将有关结果用之于对结构主义翻译观的反思与再书写。《翻译与自我》认为,如果承认理性主义确已呈现出无法通行这样的“死结”,其原因就在于逻辑的片面化与单一化使人只能局限于以自我为中心来展开思想,因而*终无法走向人与他者的正常交流。而西方文化之所以成就“断裂”的倾向,原因也就在这里。因此,反其道而行之,才可能铺设出思想的通道。但这也并不是要求与逻辑形成完全的反动,而是要像德里达那样游走于逻辑与修辞之间,*终突出诗化指向,以便继续向后转。

翻译与自我 目录


1 绪论
1.1 本书撰写的目的与对象
1.2 《死结》:题目的意义与翻译
1.3 “死结”之前的翻译问题
1.3.1 “灵机”、“灵知”与入神交际
1.3.2 连续性的意义及其翻译学的价值
1.4 方法与边界
1.5 没有界线的谢意

2 “死结”、“死亡”边界的“这边”的翻译及其意义
2.1 “死结”与翻译的可能性连接
2.1.1 人的生命、自我翻译与语词转化
2.1.2 语言、“死结”与翻译
2.1.3 主体的多元性与语言的“巴别塔化”
2.1.4 “死结”的研究史
2.2 “义务”与翻译
2.2.1 “义务”与“超义务”及其意义
2.2.2 “义务”的“指令”与翻译的作用
2.3 死结”的形态与“翻译思维”
2.3.1 “死结”的三种形态与现代技术支配下的翻译的难题
2.3.2 “死亡”的可译性与翻译思维
2.3.3 三种边界的翻译学启示:德里达对海德格尔的“死亡生存论分析”的分析
2.4 生死之间的斜线与“死亡”的多元性
2.4.1 生死与“死亡”
2.4.2 阐释循环的“死结”
2.5 “死结”的跨越:解释的模棱两可与极限的束结
2.5.1 “死结”的“结—构”
2.5.2 “到达”与“延异”
2.5.3 20世纪的“差异”理论与德里达“延异”的“死结”
2.6 小结:德里达对于翻译理论研究的启示

3 等待(在)到达(边上)
3.1 “死亡”之外:超出语言边际的“语际翻译”
3.1.1 “死亡”的多元与翻译的要求
3.1.2 “语际翻译”的非语言指向
3.2 “鬼魂”:不在哲学之内的生命及其可能含有的对话性
3.2.1 “死亡的生存论”虚构的边界与“语际翻译”的魂兮归来
3.2.2 “灵知”的“语际翻译”倾向:苏格拉底的“灵机”与翻译的基础
3.2.3 “自我翻译”的“内对话”
3.2.4 洛克的“心灵语言”、庄子的“物化”及其“语际翻译”
3.3 内在距离与“语际翻译”
3.3.1 “人知鱼之乐”的可能性与“语际翻译”的“自我翻译”基础
3.3.2 异己的“鬼魂”与停滞的“自我翻译”
3.3.3 “天人合一”的翻译学意义
3.4 等待、相互等待与翻译的可能性
3.4.1 德里达的三种“等待”
3.4.2 “等待”与翻译学研究
3.5 德里达“一以贯之”的思想倾向与语际的“死结”
3.5.1 德里达“一以贯之”的“自我翻译”
3.5.2 “逻各斯”的疑难
3.6 等待的意义与翻译的哲学化
3.6.1“死亡”的“这边”的“等待”
3.6.2 离散、殖民与“自我翻译”
3.6.3 “无名”的困惑与翻译倾向,“今之隐机者”与“主体的贫乏”
3.6.4 德里达的“主体”的女性化及其翻译指向
3.7 苏格拉底、庄子与德里达:对话的可能性及其翻译问题
3.7.1 苏格拉底与翻译的根本
3.7.2 庄子的“今之隐机者”与苏格拉底的“灵知”
3.8 “作为”被更换为“属于”的秘密:翻译
3.8.1 德里达对海德格尔“死亡的生存论分析”的颠覆
3.8.2 回到“作为”的可能性与生命本身的非结构意义
3.9 小结:海德格尔的批判性继承
3.9.1“思念之思”与“作为”
3.9.2 海德格尔的“作为一结构”及其对翻译研究的重大意义

4 结语:向海德格尔返回途中的翻译及其研究
4.1 海德格尔的结构主义的批判,兼论差异及不可通约性问题
4.2 “死亡”之后的翻译研究:“灵知”指向及其他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翻译与自我 节选

《翻译与自我》是对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的著作《死结》的翻译学解读和批判。作者认为,如果承认理性主义确已呈现出无法通行这样的“死结”,其原因就在于逻辑的片面化与单一化使人只能局限于以自我为中心来展开思想,因而*终无法走向人与他者的正常交流。因此,《翻译与自我》提出了“自我翻译”这一概念,认为“语际翻译”首先是它的一种表达形式。翻译研究应该首先是对人心灵的研究,然后才是其他层面或方面的探索。《翻译与自我》以苏格拉底为例,分析了“自我翻译”的意义和作用,并引入了庄子的有关思想,以说明中华文化资源对于翻译研究的重要价值。

翻译与自我 作者简介

蔡新乐(1964-),中山大学文学博士,现为河南省特聘教授,河南大学博士生导师,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建有博士点及博士后流动站)第一带头人;已出版有《文学翻译的释义学原理》、《文学翻译的艺术哲学》(获河南省社科二等奖)及《翻译的本体论研究》(获河南省社科二等奖)等专著多种,发表论文40余篇。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浏览历史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