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科技发展研究报告200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技发展战略问题研究

中国科技发展研究报告200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技发展战略问题研究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出版时间:2004-06-01
开本: 16 页数: 225 页
本类榜单:经济销量榜
中 图 价:¥21.5(4.3折) 定价  ¥5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国科技发展研究报告200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技发展战略问题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7801629086
  • 条形码:9787801629081 ; 978-7-80162-908-1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科技发展研究报告200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技发展战略问题研究 本书特色

《2003中国科技发展研究报告: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科技发展战略问题研究》是由经济管理出版社出版的。

中国科技发展研究报告200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技发展战略问题研究 内容简介

《2003中国科技发展研究报告: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科技发展战略问题研究》旨在对中国科技工作进行及时、客观和全面的总结与评估,关注科技发展的重大事件,探讨热点问题,展望未来动向,为广大读者提供中国科技发展的全景描绘,并为企业和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2003年报告主要包含以下内条: 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回顾及展望 快速增长的我国高技术产业 FDI对本地技术进步的影响——基于东莞分析 技术进步战争对我国科技发展的启示 1978-2002年技术创新政策的分析 财政科技投入的效益与制度化研究 中国科技竞争力的差距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技发展战略问题研究——基于国家创新体系的分析 综论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愿景及其含义 二十年战略机遇期科技含义分析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更重视科技知识的扩散与应用问题 发展国防科技是全面小康的前提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科技发展的制度保障。

中国科技发展研究报告200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技发展战略问题研究 目录

**部分 我国科技发展述评与展望**章 18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回顾及展望一、18年的科技体制改革的回顾二、我国现有科技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三、未来科技体制改革的四大关键问题第二章 快速增长的我国高技术产业一、我国高技术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二、投资、出口和技术创新是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三大主要因素三、高技术产业发展中的地区差异四、高速增长中需要关注的若干问题第三章 FDI对本地技术进步的影响——基于东莞的分析一、引言二、关于FDI与技术进步的文献综述三、FDI与技术进步联系的两个层次四、FDI与内生技术能力的培育:广东东莞案例五、结论性评价第四章 技术进步与就业创造之间关系的探讨一、技术进步及影响就业的方式二、对技术进步引起就业总量变化的不同看法三、技术进步与就业变化之间的若干关系四、政策含义第五章 高技术战争对我国科技发展的启示一、引言二、科学技术与战争的关系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历次局部战争的新特点四、高技术局部战争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启示第六章 1978~2002年技术创新政策的分析一、问题的提出与分析的对象二、创新政策特点分析三、从软件产业的政策看我国创新政策的作用四、结论与启示第七章 财政科技投人的效益与制度化研究一、财政科技投入的目标定位、效益和制度化的关系二、我国财政科技投入效益和制度化方面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三、美国和日本提高财政科技投入效益的做法与经验四、政策建议第八章 中国科技竞争力的差距一、中国基础研究的实力与差距二、中国技术的竞争力差距三、中国科技的综合竞争力差距四、中国科技投入的差距五、中国科技竞争力的基本结论第二部分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技发展战略问题研究——基于国家创新体系的分析**章 综论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我国科技发展提出了迫切的需求二、二十年战略机遇期意味着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资源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我们高度重视知识创造问题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我们更加重视知识扩散与应用问题五、竞争性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六、本报告的框架结构与基本观点第二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愿景及其科技含义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愿景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技需求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科技需求的政策含义第三章 二十年战略机遇期的科技含义分析一、二十年战略机遇期的本质特征二、二十年战略机遇期的科技含义三、中国科技发展的战略选择四、结论第四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高度重视知识创造问题一、知识创造是科学技奈研究的本质内涵二、典型国家知识创造模式的比较三、中国知识创造模式的现状与问题四、必须正确处理知识创造过程中面临的六大问题第五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更加重视科技知识的扩散与应用问题一、知识扩散与应用是科学技术研究的必然归宿二、我国的知识扩散和应用能力严重不足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知识应用战略取向四、加强知识扩散和应用的七大措施第六章 发展国防科技是全面小康的前提一、对2020年前我国国家利益的初步分析二、科学技术必须为国家利益服务三、关于我国国防科技发展战略的若干思考第七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科技发展的制度保障一、制度和政策约束仍然是中国科技发展的重要障碍二、竞争性市场体制的建立是推动中国科技发展的根本动力三、在政府主导下完成向竞争性市场制度过渡四、结论及其政策含义
展开全部

中国科技发展研究报告200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技发展战略问题研究 节选

《2003中国科技发展研究报告: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科技发展战略问题研究》旨在对中国科技工作进行及时、客观和全面的总结与评估,关注科技发展的重大事件,探讨热点问题,展望未来动向,为广大读者提供中国科技发展的全景描绘,并为企业和政府决策提供参考。2003年报告主要包含以下内条: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回顾及展望快速增长的我国高技术产业FDI对本地技术进步的影响——基于东莞分析技术进步战争对我国科技发展的启示1978-2002年技术创新政策的分析财政科技投入的效益与制度化研究中国科技竞争力的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技发展战略问题研究——基于国家创新体系的分析综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愿景及其含义二十年战略机遇期科技含义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更重视科技知识的扩散与应用问题发展国防科技是全面小康的前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科技发展的制度保障。

中国科技发展研究报告200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技发展战略问题研究 相关资料

插图:与政策重点的调整,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1985~1992年):改革拨款制度,放松对科研机构的管制。这一阶段,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是要落实“面向”、“依靠”的方针,主要政策走向是“放活科研机构、放活科技人员”。政策供给集中在拨款制度、技术市场、组织结构及人事制度等方面。第一,改革拨款制度。依据科技活动特点与分工,对全国各类科研机构的科研事业费实行分类管理。对主要从事技术开发的科研机构在五年内逐年削减事业费,直至完全或基本停拨;对主要从事基础研究的科研机构实行基金制,国家只拨给一定额度的事业费;对从事社会公益性研究工作和农业科研工作的机构,国家仍拨给事业费,实行包干;对从事多种类型研究工作的机构,其经费来源视具体情况通过多种渠道解决。核减下来的事业费,2/3留给国务院主管部门用于行业技术工作和国家重大科研项目,1/3由国家科委用做面向全国的科技委托信贷资金和科技贷款的贴息资金。拨款制度改革的目的有二:一是从资金供应上改变科研机构对行政主管部门的依附关系,迫使其通过主动为经济建设服务,争取多渠道的经费来源;二是用商品经济规律调整科技力量布局,扩大全社会的科技投入,加速科技成果商品化。这项改革进展较为顺利。到1991年,中央级科技开发机构实现了事业费减拨全部“到位”,地方到位率为80%,在全国县以上政府部门所属的5074个自然科学研究机构中,有1186个不再要科学事业费。③拨款制度的改革对长期形成的“大锅饭”制度是一个强有力的冲击,现在看来,也是改变科技人员的观念和促进科技产业化的一个最有力的杠杆。

中国科技发展研究报告200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技发展战略问题研究 作者简介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由群对中国科技发展问题有着丰富研究经验和强烈责任感的中青年学者构成。他们坚持科学与民主的学风,以团结协作、客观务实的态度开展研究工作。1999年开始,该学术群体每年围绕一个核心主题,选择中国科技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与讨论,并以《中国科技发展研究报告》和《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的形式发表研究成果。研究组成员主要来自国家科学技术部、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系统。工程研究所、国务院体改办和长城企业略研究所等机构。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