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1949-2005-中国经济发展史-(上.下册)

1949-2005-中国经济发展史-(上.下册)

作者:暂无
出版社: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12-01
开本: 16开 页数: 1902
本类榜单:经济销量榜
中 图 价:¥61.2(3.4折) 定价  ¥18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微信公众号

1949-2005-中国经济发展史-(上.下册) 版权信息

1949-2005-中国经济发展史-(上.下册) 节选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
    新阶段(1 996—2000年)
    “九五”期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中央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强农
业的基础地位,经过全国上下的共同努力,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稳定的发
展,农村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农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农业
生产持续稳定增长,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迈出新的步
伐,农村经济中非农产业不断发展;农民收入有所增长,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节  主要农产品供给短缺得到扭转
    “九五”期间,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持续增长,粮食除2000年由于自然灾害
减产幅度较大外,其他年份基本稳定在5亿吨左右,人均粮食占有量连续达到或
超过400公斤,多数农产品出现了阶段性、结构性、区域性供大于求①。农产品
供求关系的重大变化,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发展的突出成就,也是农业进入
新阶段的主要标志。
    “九五”期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中**产业增加值年均为14 258亿元,其
中2000年达到了14 212亿元,**产业所占比重由1995年的20.5%下降到
2000年的15.9%。按可比价格计算,这一时期,农业增加值年均3.5%,继续保
持平衡增长态势②。
    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连年获得好收成。粮食产量,1995年为46 662万
吨,1998年达到51 230万吨的历史*高水平,2000年为46 218万吨,“九五”期
间年均粮食产量达49 632万吨。粮食生产能力在这一时期已经能够大体稳定
在5亿吨左右的水平;棉花生产受市场需求制约,一直呈稳中有降之势,“九五”
   期间平均产量为430万吨;油料、糖料、肉类、水产品“九五”期间年均产量分别达
  到2 447万吨、8 638万吨、5 560万吨和3 840万吨。这一时期中国的粮食、棉
  花、油菜籽、烟叶、肉类、蛋类、水产品、蔬菜产量均居世界首位。成为名副其实的
  农业大国。
    农产品人均占有量也有明显提高。粮食人均占有量从"JLa"期末的387公
  斤提高到“九五”期间超过世界平均水平。2000年肉、蛋和水产品人均占有量分
  别达到48.4公斤、17.8公斤和33.8公斤③。中国大多数农产品供求状况发生
  了根本改变,已由供给长期短缺向总量大体平衡、丰年有余的新阶段转变。
    农民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九五”期间,我国农
  民人均纯收人年均增长为4.7%,没有解决温饱的农村贫困人口由1995年的
  6 500万人减少到2000年底的3 000万人。农民的消费结构明显改善,生活水平
  明显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恩格尔系数由1995年的58.6%下降到2000年
  50.1%④。
    第二节农村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出现新变化
    “九五”期间非农产业占农村经济的比重不断提高,2000年乡镇企业增加值
  占农村经济增加值的比重为64%,比1995年提高9.2个百分点。到2000年
  底,农村从事二、三产业的人员已达1.75亿人,比1995年增加1 100多万人。
    一、农业生产结构调整
    中共十五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指出,调整和优化农村经济结构,要着眼于世界
  农业科技加速发展的趋势和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适应国内外市场,依靠科技进
  步,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提高农村经济素质和效益。要按照
  高产优质高效的原则,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各业,重点围绕农副产品加工和发展
  优势产品,调整、提高农村工业;结合小城镇建设,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粮食作物
  要确保总产量稳定增长,提高单产,改善品种,尽快淘汰不适销品种。要及时把
  畜牧业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稳定发展生猪生产,突出发展草食型、节粮型畜禽
  业。加快发展水产养殖业。在农村结构调整政策的引导下,“九五”期间优质农
  产品发展较快,优质小麦、稻谷、大豆和油菜的播种面积都有较大增长,其他农产
  品的优质品率也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在“九五”前四年粮食生产连年丰收,总量供求平衡有余的背景下,2000年
  全国大部分地区压缩了粮食的种植面积,扩大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全年粮食
  播种面积占农作物的播种面积的比重首次降到70%以下。在种植业内部,粮食
  作物的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重由1995年的73%下降到2000年
  69.4%,经济作物比重首次上升到30%以上;在畜禽产品中,草食家畜和家禽的
  比重继续上升,猪肉的比重下降,猪肉在肉类总产量中的比重由1995年的
  68.7%下降到2000年的65.8%;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农业的比重由1995
  年的58.4%下降到2000年的55.7%,林牧渔业的比重则由41.6%上升到
  44.3%。与此同时,农业种植结构和品种结构调整步伐加快。2000年,全国优
  质冬小麦的面积已发展到3 333千公顷,约占冬小麦总面积的15%;“双低”(低
  芥酸、低硫代葡糖苷)油菜籽面积达到4 000千公顷,约占油菜籽总面积的63%;
  养殖业结构也有所改善,名特优新产品快速增长,水产养殖与捕捞的比例由
  1995年的54:46提高到2000年的60:40,海洋渔业与内陆渔业的比例则由
  57:43调整到59:41⑤。同时,区域化布局进程加快,主要农作物生产进一步
  向优势产区集中。我国农业生产开始向区域化、规模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
    二、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发展
    “九五”期间乡镇企业处于结构调整和体制创新的重要时期。中央要求各级
  党委和政府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对乡镇企业积极扶持,合理规划,分类指
  导,依法管理。乡镇企业要适应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需要,着重发展农副产品加工
  业和储藏、保鲜、运销业。东部地区乡镇企业要注重提高科技含量,发展高附加
  值产品和外向型经济。中西部地区也要尽量应用新技术,提高质量和效益。在
  改革中增强企业活力,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严禁逃废对金融机构的债务。
  要坚决压缩已经过剩的一般加工工业的生产能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第三产
  业和高新技术、出口创汇产品等。
    虽然处于结构调整和体制创新时期,乡镇企业在“九五”期间仍然保持了较
  快的增长。全国乡镇企业增加值已占整个国内生产总值的30%以上。同时,乡
  镇企业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出口交货值已占全国出口总额的
  40%左右。乡镇企业已成为农村经济的主体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成为农民
  收入的重要来源。乡镇企业的发展,也带来了农村就业结构的新变化。2000
  年,全国乡镇企业从业人员已经达到1.29亿人。“九五”末期,在农村劳动力中,
  从事非农产业的约占30%,从事农业生产的已下降到了70%左右。与此同时,
  农业产业化经营在这一时期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各地涌现出了一批能力强、
  与农户关系紧密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团,增强农产品的竞争力和抗市场风
  险的能力,提高了农业的经济效益。
    中共十五届三中全会把发展小城镇作为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战
  略。中央一再提出,小城镇建设要合理布局,积极引导,切实做好小城镇发展的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