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当代中国宗教卷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当代中国宗教卷

作者:暂无
出版社:民族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01-01
开本: 32开 页数: 373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中 图 价:¥19.6(4.9折) 定价  ¥4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微信公众号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当代中国宗教卷 版权信息

  • ISBN:9787105091119
  • 条形码:9787105091119 ; 978-7-105-09111-9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当代中国宗教卷 节选

史观与宗教研究方法论
    吕大吉
  内容提要  本文深刻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对于科学研究宗
  教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认为唯物史观在以下方面提供了方法论
  上的指导原则:一是不要从宗教本身的历史去说明宗教,也不要用
  人类的其他精神因素去说明宗教的本质。二是宗教是社会意识和上
  层建筑的一部分,由社会存在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只有在社会经济
  基础中才能找到宗教的根据和本质。宗教的发展决定于社会的发
  展、只有从上层建筑如何适应于经济基础的发展而发展的历史过程
  着手分析,才能找到宗教发展的客观规律。四是神人宗教关系是人
  人社会关系在观念上的反映,只有把神人关系还原为人人关系,并
  用阶级斗争的观点和阶级分析的方法去说明阶级社会中的人人关
  系,才能正确揭示宗教的社会功能和历史作用。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唯物史观  宗教  研究方法
    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上建立起
  来的宗教理论,它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经受了历史实践的检
  验,至今仍是有生命力的。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宗教观可以为我
  们的宗教研究提供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指导。但是我们决不能把马
 克思主义的这个观点或那个理论当成现成的结论或永恒不变的教
条,更不能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个别论断当成证明的工具。
彻底的辩证法不承认超时空的绝对物,当然也反对把马克思主义自
身绝对化。马克思主义应该是一种开放的系统,既要敢于随时抛弃
已被实践证明为错误的东西,更要不断研究新的问题,吸取新的营
养,使自身得到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并不曾建立一个完整
的宗教学体系。他们的宗教理论并没有穷尽宗教问题的各个方面,
也不是绝对真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宗教理论,我们不能持宗教徒
式的迷信态度,不能用经典作家的语录去代替对宗教现象的具体
分析。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宗教观在哪些方面可以为宗教研究提供
方法论呢?马克思主义在社会科学方面的伟大贡献就在于把辩证唯
物主义的世界观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提出了历史唯物论。唯物史
观用社会的经济基础去说明一切上层建筑的特性和本质,用经济基
础的变化和发展来说明上层建筑的变化和发展,这就揭示了上层建
筑各部分的本质,给了我们一把打开宗教世界和天国秘密的钥匙。
唯物主义历史观在以下四个方面给我们提供了方法论上的指导
原则:
    1.不要从宗教本身的历史去说明宗教,也不要用人类的其他
精神因素去说明宗教的本质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提出了唯物史
观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原理之后,就立即用这个原理去
批判宗教研究中的唯心主义历史观,批判他们用精神去说明精神,
从宗教本身去说明宗教的陈腐观点:
    那些使人们满足于这类诸精神史的观点,本身就是宗
    教的观点,因为人们抱着这种观点,就会安于宗教,就会
    认为宗教是Cuasa Sui[自身原因](因为“自我意识”和
    “人”也还是宗教的),而不去从经济条件解释宗教,不去
    说明:一定的工业关系和交往关系如何必然地和一定的社
    会形式,从而和一定的国家形式以及一定的宗教意识形式
    相联系。如果施蒂纳注意一下中世纪的现实历史,他也许
    就会了解:基督教徒关于世界的观念在中世纪为什么正是
    采取这样的形式,这种观念怎么会在后来转变为另一观
    念;他也许就会了解:“基督教本身”没有任何历史,基
    督教在不同时代所采取的不同形式,不是“宗教精神的自
    我规定”和“它的继续发展”,而是受完全经济的原因、
    丝毫不受宗教精神影响的原因所制约的。①
    宗教不是一个绝对独立自足的“王国”,它的根本原因不在自
身之中。马克思主义以外的其他宗教学说的根本缺陷就在这里,他
们或者用人的恐惧感、依赖感、好奇心来解释宗教的原因,或者用
人类的天性、人生的需要,道德的要求、社会安宁的必需来说明宗
教的根据,或者用上帝的启示、教主的创造,绝对精神或实体和自
我意识的表现以及诸如此类的东西来规定宗教的本质,总之一句
话,是用精神性的因素来说明宗教这种精神性现象。在这种唯心主
义宗教观的支配之下来观察宗教的历史发展,各种宗教之所以在不
同的历史时期采取不同的形式,就变成了“宗教精神的自我规定”
和“它的继续发展”,这种说明问题的方法有一个总的特点,即:
就宗教本身来说明宗教。这无异于逻辑上的同义反复,实质上是什
么东西也没有说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从根本上揭破了
这种历史观的非科学性,使我们在宗教学研究中自觉地避免重复唯
心史观宗教学的覆辙。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当代中国宗教卷 作者简介

p>吕大吉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中国宗教学会顾问。自1953年就学
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后长期从事哲学、西方哲学史和
宗教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著作有:《(洛克物
性理论研究)》、《(宗教学通论)》(主编)、《人道与神
道——宗教伦理学导论)》、《(西方宗教学说史)》、《(宗
教学通论新编)》、《(宗教学纲要)》(主编)、《(中国宗
教与中国文化)》(合著)、《(从哲学到宗教——吕大
吉学术论文选集)》、《(中国各民族原始宗教资料集
成)》(总主编),译著有《(比较宗教学史)》(夏普著)、
《(人类理智研究)》(休谟著)等。
龚学增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81获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世界宗教研究系宗教学原
理专业硕士学位,后到中共中央党校工作,现为中
共中央党校民族与宗教理论教研室教授。教学科研
方向涉及宗教学、民族学、科学社会主义、哲学等
领域。出版、发表民族、宗教及其他方面的著作近
17种、论文一百余篇。主要著作有:《(社会主义与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