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托尔斯泰研究

托尔斯泰研究

作者:杨正先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05-01
开本: 大32开 页数: 334
读者评分:5分2条评论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9.4(3.6折)?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中 图 价:¥18.7(7.2折)定价  ¥2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托尔斯泰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00468042
  • 条形码:9787500468042 ; 978-7-5004-6804-2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托尔斯泰研究 本书特色

列夫·托尔斯泰是人类历史上少有的伟大思想家和艺术家。在文学的天地里,他是一位巨人,是一座极其高大的山峰。他的作品对我国读者产生过巨大影响。但长期以来,我们对他的研究零乱不足,作者的这部书及时地填补了这一空白。本书以托尔斯泰的三部主要作品为重点展开论述,对托氏思想和艺术上那些众所周知的特点和问题,比如作为托氏思想体系纲领的“托尔斯泰主义”,其创作方法上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那贯穿其全部生命、全部理论著作和文学创作的巨大而无法解决的、使其终于为之付出生命的矛盾,都给出了自己的陈述和评论,对于我国广大的教师、研究者、学生,作者的这些努力,都很有参考价值。全书议论精当,文章条理分明,推理严密,细致而周到,表现出深厚的文字功底和学术造诣。这也是这本著作的一个特点。

托尔斯泰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托尔斯泰的三部主要作品为重点来展开论述,对托尔斯泰思想和艺术上的特点进行了深入探讨。**章对托尔斯泰的一生做评介,突出他的追求、矛盾和出走;第二、三、四章对其三大代表作《安娜卡列尼娜》 《战争与和平》和《复活》做了深入分析;第五章探讨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尤其是对作为托尔斯泰思想体系纲领的“托尔斯泰主义”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第六章探讨托尔斯泰的美学观;第七章对国内外托尔斯泰的研究情况进行评介;*后一章探讨托尔斯泰与中国的关系。

托尔斯泰研究 目录


**章 伟大的思想家、艺术家托尔斯泰探索的一生
一 青少年时代的托尔斯泰
二 军人托尔斯泰
三 教育家托尔斯泰
四 《战争与和平》创作前后的托尔斯泰
五 《安娜·卡列宁娜》创作前后的托尔斯泰
六 世界观转变中的托尔斯泰
七 晚年的家庭悲剧、出走和逝世
八 托尔斯泰的创作特色
第二章 《战争与和平》
一 《战争与和平》的创作过程
二 《战争与和平》的情节
三 《战争与和平》的主题
四 《战争与和平》的人物形象
五 《战争与和平》中的几个主要家族
六 《战争与和平》的艺术特色
第三章 《安娜·卡列宁娜》
一 《安娜·卡列宁娜》的创作过程
二 《安娜·卡列宁娜》的情节
三 《安娜·卡列宁娜》的主题
四 《安娜·卡列宁娜》的人物形象
五 《安娜·卡列宁娜》的卷首题词
六 《安娜·卡列宁娜》的艺术特色
第四章 《复活》
一 《复活》的创作过程
二 《复活》的情节
三 《复活》的主题和思想内容
四 《复活》的人物形象
五 涅赫留多夫和玛丝洛娃的“复活”
六 《复活》的艺术特色
第五章 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和托尔斯泰主义
一 托尔斯泰的世界观
二 托尔斯泰主义
第六章 托尔斯泰的美学观
一 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必要条件
二 真正的艺术必须创新
三 艺术必须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
四 真正的艺术必须具有感染力
第七章 托尔斯泰研究评论史
一 19世纪俄罗斯评论界对托尔斯泰的评价
二 20世纪俄罗斯和前苏联评论界对托尔斯泰的评论
三 欧美作家评论家论托尔斯泰
第八章 托尔斯泰与中国
一 托尔斯泰的中国情结
二 托尔斯泰及其作品在中国
三 托尔斯泰和中国文学
主要参考书目
展开全部

托尔斯泰研究 节选

bsp;序
    列夫·托尔斯泰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艺术家。在文
学领域,他是一位巨人,是一座极其高大的山峰。他对世界有着
巨大的影响。他的作品自从一百多年前介绍到中国以来,对中国
的文化界、思想界和现代文学界都产生过巨大影响。但长期以
来,我国对托尔斯泰的研究显得零乱而不足,单篇的论文有一
些,系统的专著则缺失。正先老师的这部书恰是及时地填补了这
一不该有的空白。
    正先老师的著作是抓住了研究对象的要点的。他以托尔斯泰
的三部主要作品为重点展开论述,并且对托氏思想和艺术上那些
众所周知的特点和问题,比如作为托氏思想体系纲领的“托尔
斯泰主义”,其创作方法上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贯穿其全部
生命、全部理论著作和文学创作的巨大而无法解决的、使其为之
付出生命的矛盾,都给出了自己的陈述和评论,对于我国广大的
教师、研究者、学生而言,正先老师所作出的这些努力,都是很
有参考价值的。
    正先老师侃侃而谈,议论精当,文章条理分明,推理严密,
细致而周到,表现出深厚的文字功底和学术造诣。这也是这本著
作的一个特点。
    为此,我郑重地向读者推荐正先老师的这本专著。也让我和
   所有学习与讲授俄国文学的同行和朋友们,一同来为他的这一重
  大成果表示祝贺!
    智  量
    2007年1月于华东师范大学

第四章
    《复活》
    一《复活》的创作过程
    《复活》写于1889—1899年,是托尔斯泰十年心血的结晶。
这十年,正是俄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十年。这时农村受到资本
主义势力的侵蚀加速破产,劳动人民的生活更加赤贫;另一方
面,由于工业的发展,俄国工人阶级壮大。1895年,列宁在彼
得堡组织了“工人阶级斗争协会”,**次把马克思主义和工人
运动结合起来,展开了俄国工人阶级的伟大斗争。
    从1881年起,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已经转到了宗法制农民的
立场上来。他的创作更深刻地反映了宗法制农民日益增长的抗议
和愤怒情绪,批判那个他所憎恶的社会。1889年3月22日和4
月21日,他在写给一位画家朋友的信中说:“必须写,有某种
我看见了而除我之外没人看见的东西。”“必须把心灵中已经成
熟的东西表达出来。”
    《复活》主要是利用了两份生活素材。一份是著名法律活动
家A.P.科尼给托尔斯泰讲述的一个故事。科尼是一个具有非凡
的智慧和广阔的眼界,才气奔放、谈锋很健的俄罗斯著名法学
 家,在认识托尔斯泰以前,就在社会各界人士中享有盛名。1887
年夏他来到亚斯纳雅·波良纳会见托尔斯泰。他并不完全赞同托
尔斯泰的一些观点,常常和他争论,用事实证明“不抗恶”在
许多情况下会成为“对恶的帮助”。但他也看到托尔斯泰是一位
*能唤醒社会意识的人,是一位能对沙皇专制制度以致命打击的
作家。他的故事“注定要在托尔斯泰的创作活动中留下痕迹”。①
科尼讲的是个什么故事呢?70年代前半期,科尼曾任彼得堡地
区法院的检察官,有一次他那里来了一个年轻人,“他的脸色苍
白,富有表情,不安而炽热的眼光显示出他内心的忧虑。他的衣
着和举止显示出他惯常出入上层社会”。②他要求检察官把他的
信转交给一个名叫罗扎莉娅·奥尼的女犯人。从年轻人的讲话中
科尼得知,罗扎莉娅是一个芬兰妓女,被控告从一个喝醉的
“客人”那里偷窃了100卢布,然后把钱藏到女主人那里。科尼
进一步了解了她的生活经历:
    罗扎莉娅是一位徘常善良的姑娘。她是一个鳏夫的女
    儿,父亲是芬兰某省一个庄园主的佃户,庄园主是彼得堡的
    一位阔太太。经过门诊检查,知道自己得了胃癌,活不了多
    久了,便去请求庄园主在他死后不要丢弃他的孤女。庄园主
    答应了他,在他死后收养了他的女儿。起初她们还替她打扮
    打扮,也很宠她,给她吃糖果吃坏了肚子。但后来出现了另
    外一些引人注意的事情,或者是干脆觉得她讨人厌而把她送
    进了女仆室,在仆人中间长到16岁。这时来了一位主人的
 亲戚,刚从一个为特权阶层子弟设立的高等学校毕业的年轻
人,也就是后来要跟女犯人结婚的未婚夫。这位客人看中了
她。就在别墅做客期间,他诱惑了不幸的姑娘,等到这诱惑
的后果显露出来时,怒不可遏的太太气愤地赶走了……不是
按常理赶走她的亲戚,而是赶走了罗扎莉娅。后来她的诱惑
者抛弃了她。她生下孩子,把孩子塞进育婴堂后,就一步一
步地堕落下去,直到*后落到干草广场附近的窑子里。而那
个年轻人在乡下和省里待了一段时间后,就搬到彼得堡去
住,开始走上正规的、认真而有理性的生活轨道。终于有一
天,命运使他去当了区法庭的陪审员,他认出这个被指控犯
盗窃罪的不幸妓女,就是他自己年轻时自私的情欲所造成的
牺牲品。可以想象得到,在他下决心为她牺牲一切——自
由、名望以及可能是某种很深的感情——来赎回自己的罪过
以前,他心里是受尽了煎熬的。这就是他为什么如此坚决地
要求实现他的那种被伟大德国哲学家称之为惩罚自己的
权利。①
    年轻人要求和罗扎莉娅结婚,以此赎罪(科尼对此曾以他
们地位、性格、习惯、生活旨趣和精神需要的迥异加以劝阻)。
罗扎莉娅同意了,但她患了斑疹伤寒,在监狱的医院里死去了。



托尔斯泰研究 作者简介

杨正先,教授,1946年生于云南陆良县南盘江畔,1969年毕业于昆明师范学院中文系。1980-1981年在华东师范大学进修,在王智量教授等指导下专攻外国文学,对列夫·托尔斯泰情有独钟。2001年从云南曲靖师范学院调广东韩山师范学院任教至今。发表外国文学等方面的论文60余篇,其中多篇发表于核心刊物或被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转载;参编外国文学教材、教参等20余种,其中7种为主编;出版外国文学专著《文化史论断想》等。主持广东省“151”工程《列夫·托尔斯泰专题学习网站》的建立。

商品评论(2条)
  • 主题:托尔斯泰研究

    以托尔斯泰的三部主要作品为重点来展开论述,对托尔斯泰思想和艺术上的特点进行了深入探讨。

    2023/5/28 17:02:09
    读者:zhu***(购买过本书)
  • 主题:

    很好,谢谢中图网,价格比较优惠,图书内容经典经典,值得收藏!

    2022/12/25 18:02:38
    读者:ztw***(购买过本书)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