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人类学批判

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人类学批判

作者:罗秋立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04-01
开本: 大32开 页数: 333
读者评分:5分1条评论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中 图 价:¥15.4(7.0折) 定价  ¥22.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人类学批判 版权信息

  • ISBN:9787010069555
  • 条形码:9787010069555 ; 978-7-01-006955-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人类学批判 本书特色

本书的主要论题是要揭示马克思唯物史观对社会人类学的批判,所以,我们首先解决的理论问题是唯物史观批判的对象。社会人类学从19世纪60年代成立以来学派林立,理论观点纷繁复杂,但我们能借用科学哲学理论中的范式理论把它们统摄在一个理论框架上,从而为马克思唯物史观找到批判的标靶。我们认为,社会达尔文主义以其在社会文化生活中的巨大影响力,不但把人类学推上了“科学史”的舞台,而且也成为统摄人类学界内各种理论的基本理论原则和理论框架,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生物进化论原则如“共同起源”、“自然选择”、“逐渐进化”等原则在社会人类学理论中得到铺展与发挥。社会人类学的发展模式和科学范式理论的发展一样,经历了前科学、科学、反常、危机和变革的不同时期;随着社会达尔文主义受质疑和挑战的声音的增强,社会人类学面临着重重危机,社会人类学范式变革的时刻也即将到来。本书认为,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对该范式的变革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人类学批判 内容简介

社会人类学范式理论把社会关系或社会机体及其发展看成是一种生物学图式的展现。这在理论上是根本错误的,在方法论上也是行不通的,其实质是机械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观念的显露。马克思的实践原则是他对社会人类学批判的理论根基。由于把自己的理论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马克思就既能把社会人类学理论的精华吸收到自己的理论中来,同时又形成对它的批判。马克思以其世界历史眼光指戳了民族中心主义的虚幻性和反动性;以其“一”和“多”的历史辩证法批驳了历史发展单线论的机械性与浅薄:他的社会整体主义方法论和”猴体解剖法”与社会人类学的文化比较方法也是有本质的差别的。恩格斯继承了马克思社会人类学批判的基本路向。我们应该运用逻辑和历史的眼光看待他们两人理论的特点和差异。

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人类学批判 目录

导言
**章 文化范式与社会人类学范式理论的建构
一、文化范式理论
  (一)库恩的“范式”理论
  (二)麦金太尔的文化范式理论
 二、社会人类学前科学时期的思想
  (一)社会人类学的奠基者之一——维柯
  (二)社会人类学的奠基者之二——卢梭
 三、社会人类学范式理论——社会达尔文主义
  (一)达尔文主义的形成
  (二)达尔文主义与现代文化范式的变革
  (三)社会人类学范式理论的建构
 四、西方学者对社会人类学范式理论的反思
  (一)人类学界对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批判
  (二)哲学社会科学界对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反思
第二章 马克思与社会人类学对话的理论平台——社会批判理论
 一、马克思晚年笔记与人类学的关系
  (一)关于马克思晚年笔记理论主旨的争论
  (二)马克思晚年笔记与人本主义人类学的理论界限
  (三)马克思晚年笔记是社会批判理论意义上的“人类学”
 二、社会批判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视野
  (一)从政治经济学批判到社会批判理论的转变
  (二)社会批判理论解开了东方社会历史进程的司芬克斯之谜
  (三)社会批判理论对“猴体”的逆向解剖法是唯物史观的重要方法论
 三、马克思晚年笔记是对社会批判理论的澄明
  (一)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思想来源
  (二)青年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论
  (三)马克思晚年笔记对社会批判理论的澄明
第三章马克思社会人类学批判的理论根基——实践原则
 一、青年马克思对法哲学生物学原则的批判
 二、马克思的实践概念
  (一)实践概念在西方哲学思想中的逻辑推演
  (二)实践概念的新世界观表达
  (三)劳动在实践概念中的核心地位
 三、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一)社会关系是实践活动关系的展现
……
第四章 马克思社会人类学批判的理论凸显
第五章 马克思和恩格斯社会人类学批判之比较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人类学批判 节选

**章 文化范式与社会人类学
范式理论的建构
人类学是一门西学,这个名称来自于希腊文的anthropos(人)和logia(科学),从字面意义上讲,人类学就是指研究人的学问。现代学科意义上的人类学形成于l9世纪60年代,它是基于近代科学观念基础上,避免任何主观的想象与宗教神学观点的影响,实证地探讨人类的由来与现状。社会人类学与马克思理论有密切的联系,一方面,社会人类学关于原始社会、婚姻、家庭、精神价值观与社会发展机制的探讨课题与历史唯物主义视阈有某种相通性,历史唯物主义的形成与确立蕴含了社会人类学的课题,正是这样,社会人类学著作和研究材料成为马克思理论批判的*重要切人点之一;另一方面,社会人类学思想是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的重要理论来源,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体现为两大并列的理论批判,即政治经济学批判和社会批判理论,如果说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成为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理论源泉,那么,社会人类学思想就是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论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通过对人类学思想的吸收,马克思弥补了他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不足,帮助他揭开了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秘密,从而展现了历史发展的“一”和“多”的历史辩证法。马克思在生之年确实曾对社会人类学著作进行认真研读,那么,马克思是怎样看待社会人类学的?
  ……

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人类学批判 作者简介

罗秋立,1971年9月生。广东饶平人。复旦大学哲学硕士(2001年)、哲学博士(2005年);现任韩山师范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西方政治哲学、经济伦理学。独立承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课题:《当代西方政治哲学方法论研究》(2008-2010年)一项,已承担并完成省级课题、院级课题各一项;在《伦理学研究》等核心期刊上发表《马克思的道德哲学批判》等学术论文十多篇。

商品评论(1条)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