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21世纪中国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制度研究-社会保障重大项目文库

21世纪中国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制度研究-社会保障重大项目文库

作者:赵曼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12-01
开本: 16开 页数: 387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19.8(4.3折) 定价  ¥4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21世纪中国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制度研究-社会保障重大项目文库 版权信息

21世纪中国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制度研究-社会保障重大项目文库 本书特色

本书系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重大招标课题成果。该课题研究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体制转轨背景下中国的就业与失业、资源枯竭型失业与反失业、农民工的就业与社会保障、我国失地农民就业与社会保障问题研究、失地农民的机会成本与补偿、农垦企业员工的就业与再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与相关体制配套改革、高校毕业生就业诚信度研究、女性阶段性就业、转轨时期职业卫生工作机制、转轨时期的失业与失业保险制度改革、公共就业服务支出绩效评估。 本课题的研究不仅丰富了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领域的理论成果,也支持和鼓励了课题组成员的一些颇有价值的长期研究计划。

21世纪中国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制度研究-社会保障重大项目文库 内容简介

《21世纪中国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制度研究》系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重大招标课题成果。该课题研究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体制转轨背景下中国的就业与失业、资源枯竭型失业与反失业、农民工的就业与社会保障、我国失地农民就业与社会保障问题研究、失地农民的机会成本与补偿、农垦企业员工的就业与再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与相关体制配套改革、高校毕业生就业诚信度研究、女性阶段性就业、转轨时期职业卫生工作机制、转轨时期的失业与失业保险制度改革、公共就业服务支出绩效评估。 本课题的研究不仅丰富了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领域的理论成果,也支持和鼓励了课题组成员的一些颇有价值的长期研究计划。

21世纪中国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制度研究-社会保障重大项目文库 目录

1 体制转轨背景下中国的就业与失业1.1 总就业与再就业:长期的难题和眼前的矛盾1.2 总量过剩、结构失衡与体制摩擦1.3 转轨时期反失业公共政策难点界定2 资源枯竭型失业与反失业2.1 相关分析范畴的界定2.1.1 资源型产业2.1.2 资源型企业2.1.3 资源型城市2.1.4 资源型企业与资源型城市的形成 2.2 矿竭城衰:中国资源枯竭产业的困境2.2.1 中国资源型产业的现状2.2.2 资源枯竭型产业困境成因探析2.3 资源枯竭型国有企业改制中的员工安置2.3.1 资源枯竭型国有企业改制途径2.3.2 荆襄化工集团改制途径选择与员工状况分析2.4 矿山企业下岗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状况与再就业约束2.4.1 矿山企业下岗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状况2.4.2 矿山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约束2.5 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及其启示2.5.1 德国鲁尔区经济结构转型分析2.5.2 法国经济结构转型分析2.5.3 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经验 2.6 资源枯竭型失业就业促进对策2.6.1 扶持矿业与扩大经济存量中的就业空间2.6.2 发展替代产业,重构经济增量中的就业空间2.6.3 招商引资促进就业2.6.4 提高下岗失业人员就业能力 3 农民工的就业与社会保障3.1 农民工的流动就业与平等就业3.1.1 农民工流动就业格局的阶段划分3.1.2 农民工流动就业的现状分析3.1.3 农民工流动就业的成因与外部效应3.1.4 “民工潮”背景下的“民工荒”现象3.1.5 “民工荒”成因分析3.2 农民进城就业与教育培训3.2.1 农民进城就业的教育培训现状3.2.2 进城就业农民工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3.2.3 农民工培训主体的投资行为分析3.2.4 完善进城就业农民工教育培训的对策3.3 农民工面临的社会风险与社会保障3.3.1 农民工面临的社会风险3.3.2 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制约因素3.3.3 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模式比较 3.4 统筹城乡劳动力就业与社会保障3.4.1 统筹城乡就业与实现城乡劳动力平等就业3.4.2 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4 我国失地农民就业与社会保障问题研究5 失地农民的机会成本与补偿6 农垦企业员工的就业与再就业7 高校毕业生就业与相关体制配套改革8 高校毕业生就业诚信度研究9 女性阶段性就业10 转轨时期职业卫生工作机制11 转轨时期的失业与失业保险制度改革12 公共就业服务支出绩效评估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21世纪中国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制度研究-社会保障重大项目文库 节选


    《21世纪中国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制度研究》系国家教育部人文社
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重大招标课题成果。
    重大的体制转轨总是同社会结构的急剧变迁相联系,由此带来就业
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调整与改革。21世纪初,体制转轨、社会转型、
中国加入wT0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对中国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就
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应置于完善劳动力市场、调整产业
结构、国有企业“改制”等“大盘子”中进行统筹规划,使解决问题
的思路符合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需要,并*终纳入中国特色的市场经
济体系。
    就业和社会保障是宏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之一。失业是现代社会*
普遍、*重要的经济现象之一。西方经济学的各流派对失业问题进行了
深入的研究,形成各有侧重、各成体系的失业治理理论。社会保障是世
界各国*重要的社会政策。这些理论和政策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为21
世纪中国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提供了借鉴。我国是一个发展中
国家,对中国的失业治理和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将促进劳动经济学、
社会保障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等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拓展上述相
关学科的研究空间和深度。同时,也为中国特色的失业治理和社会保障
模式提供理论支持。
    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执政理念的基础。
就业和社会保障是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头等大事。立足于我
国的基本国情,应在国民经济长期发展中确立“积极的就业发展战
略”,使之与计划生育、科教兴国战略综合起来,共同打造一幅人口规
模适度、劳动力素质提高、就业充分的宏伟蓝图。
    就业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劳动者参与社会生活、
维持个人尊严的*重要方式。大量失业人员的存在,意味着一部分家庭
的痛苦、人力资源的浪费、社会保障负担的增加和国民经济产出的损
失。因此,迫切需要将失业率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绝大多数劳动者
有就业或创业的机会。
    进入21世纪,中国的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发展战略的主体思路是:
就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必须考虑与其他经济、社会
变量的若干重大关系。需要从前瞻的角度,以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双重
视角研究我国21世纪初期的反失业公共政策,通过对这一特殊历史时
期的就业与失业态势的分析,对中国特定历史背景下经济增长与就业增
长的战略关系,人口、资源、环境与就业的战略关系,以及就业与失
业、风险与保障、劳动利益与资本利益、就业优先与效率优先等若干重
大关系进行剖析,形成基于“以人为本”理念及“科学发展观”的积
极就业发展战略。
    目前,已实施的反失业公共政策的有效性亟待提高。中国城镇目前
面临着就业与再就业的巨大压力,政府促进就业与再就业工程的逻辑起
点是基于城镇失业的共性特征。近年来这些促进就业的公共政策取得了
较为良好的政策效应,但是,这些政策更多的是解决了中国失业“面”
上的问题,对下述就业与再就业中的一些难点问题的解决其政策效应有
限:(1)人力资本低下及社会资本极度匮乏的弱势群体再就业问题;
(2)失地农民就业安置及其权益保障问题;城乡统筹就业以及农民工
的平等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3)处于职业教育或普通高等教育系统
低端院校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4)资源枯竭性独立工矿区的失业
人员再就业与产业转型问题;(5)农垦企业职工的就业与再就业问题;
(6)女性就业问题。与此同时,即使是“面”上的政策,也存在着不
同政策组合,同一政策在不同区域执行的效率也是有差异的,其政策合
意性程度也是不同的。亟待针对失业矛盾*集中的若干环节,通过实地
调研,深层次剖析其产生及其恶化的原因,“对症下药”,将促进就业
的政策由“面”细化到“点”,逐个击破,提高反失业公共政策的有
效性。
    本课题研究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经济体制转轨背景下中国的就业与失业问题的宏观透视,分
析了我国的总就业机会问题及其结构,探讨了就业中存在的问题、结构
矛盾与体制摩擦。
    (2)城乡统筹就业与平等就业。这一问题涉及到城市化、工业化
与“三农问题”的内在关系。城市化、工业化是实现城乡统筹就业以

21世纪中国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制度研究-社会保障重大项目文库 作者简介

p>赵曼,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兼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保险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湖北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保障。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金项目、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