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陈步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文选

陈步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文选

作者:暂无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10-01
开本: 32开 页数: 308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12.9(4.3折) 定价  ¥3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微信公众号

陈步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文选 版权信息

  • ISBN:750046361
  • 条形码:9787500463610 ; 978-7-5004-6361-0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陈步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文选 节选

的话
    陈步(1921—1994),他23岁大学毕业到73岁离世,服务
社会整半个世纪,辗转四个领域:前五年主要任教于高校;新中
国成立后的13年在中宣部任公务员;1962—1980年在商务印书馆
及院刊当编辑(其间由于“五七”年遭不公正待遇,有九年下放
农村);1980—1986年调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所,从事社科研究;
1986年离休、1994年去世。除了因病不起外都在从事研究工作,
直到临终前还在殷殷嘱托整编、出版.《陈石遗集》等事宜。
    本集主要收入他在马列院时发表的研究成果。其时他是研究
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常务顾问、中国自然辩证法学会理事、国
家特殊津贴专家。文章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领域,探究
哲学、思维科学、农学、医学及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等方面的问
题。人谓“学贯中西、博古通今”,与国内外学术界有广泛的交
流。
    陈步早年师从陈康(中寰)教授学习西方哲学,尤长于数
理逻辑的研究,20世纪50年代,他翻译了维纳的《控制论》;
60年代又翻译了《人有人的用处》、《控制论与社会》以及与
“三论”有关的一系列西方名著,成为我国研究思维科学和人工
   智能方面的先行者之一。在商务印书馆17年的任职期间专门从
  事西方名著的编译出版工作。其间共校订国外名著二百余部、组
  稿五十余部、编辑出版二十余种。嘉惠士林,功不可没。改革开
  放后继续翻译世界名著——Merio Bungre教授的《因果论》及其
  系列论文,涉及“三论”、管理科学、经济科学并结集(由于时
  间等因素,大部分文稿尚在搁置待发表之中)。后期曾参与恩格
  斯《自然辩证法》德文中译本的校译工作。随着工作岗位的变
  动,他的成果中编著多于译著;译著多于论著。三者又密切相
  关,前两者成为后者的信息源,后者是融会贯通、提炼升华的结
  晶。并形成了特殊的文风,人谓“惜墨如金”。又为了扩大或便
  于交流,他的论文常以中英两种文字发表、本集选用若干篇。值
  得一提的是在累计长达九年下放农村生活期间,他仍能潜心研
  究,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做学问。在传统中医理论、医学和农学
  研究上积累了丰富资料和学习心得。从哲学和思维科学的视角,
  探讨中医理论和中医知识体系的构建和中西医对比研究,提出许
  多引人注目的观点。如他的《棉作》一文,仅收集的卡片就有
  两卡片屉之多,他由传统棉作而得出了今后棉田的数学模式。这
  些论文确实是变压力为动力的结果。
    陈步离休前承担了院重点课题——“历史文化遗产整理”
  的“陈衍”子项的工作,即检索、复制、整理、校点陈衍著作。
  陈步为陈衍嫡孙,自幼耳濡目染,有扎实的国学功底。由他主持
  此项工作,可谓实至名归。同时,他又具有良好的西学训练,因
  而绝不仅仅满足于“董理旧典”、“祖述先贤”。在从事大量艰苦
  细致的收集、整理、考证和校释工作的同时,他还以陈衍的学术
  历程和学术理念为个案,从文化史研究的宏观视角讨论传统文化
  的现代传承这一重大命题,并试图从中探索出规律性的认识,这
  些都是在他身后,即当前哲学界、文化界的热门话题,也是院重
 点课题历史文化遗产整理的根本目的。
    90年代起,陈步体弱多病,经常住院,因而更加抓紧工作,
  以极大的毅力投入历史文化遗产课题,并且着手后继工作的启
  动,如怎么出版《陈石遗集》,如何撰写有关陈衍研究的论文
  等。
    他认为:陈衍生平正值近代中国社会与思想剧烈转型的时
期。自道咸迄于清末,内忧外患,国是日非,学者感于时艰,思
有以振作,遂重举经世致用的大旗。而西学东渐,亦对中国固有
之学术产生深刻影响。陈衍作为这一时期有代表性的学者,其学
术活动虽仍以“整理国故”为主,但其学术理念亦已融人相当
的时代意识。彼时以国学名家的士林耆宿,其核心的诉求莫不在
于通过有系统地整理传统学术推动中国文化的新生,只是侧重不
同,方法有异。
    1926年,陈衍在《复章太炎书》中说:“窃叹区区旧学,考
据、词章数千年无能兼者。歧而二之,即已误矣。卜商、荀况,
已属偏至,何论许、郑、杜、韩?”(《石遗室文四集》)考据之
学要求逻辑和事实二者合一,做到言之有理、持之有故,重在理
性思维;词章即文学,其要素为文字以及使用文字的特定思维形
式,重在形象思维。陈步由这个传统命题引导出对中国传统文化
和思维特性的哲学思考。他认为:所谓“考据、词章无能兼
者”,实际道出了中国人思维特性中存在的缺陷,即形象思维发
达而理性思维不足。这一方面造就了中国独有的词章美学的特殊
成就,另一方面也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逻辑思维的发展,导致概
念性语言文字的不足和系统知识体系的欠缺。表现在传统学术
上,或凭虚搏击、劳而无功,或偏枯琐碎、难成系统。譬如中国
传统的社会结构,圆满自足、自我保护、与外隔绝、不求进取。
这也构成了中国落后的特殊原因。传统文化的整理者们不但要对
   整理的对象有清醒的认识,更要避免自身主体深陷其中而不自
  知。他还注意到,晚清时期的陈衍,在参与“洋务”、介绍西学
  的同时,也反对当时普遍存在的鄙薄国学、盲目崇洋的潮流,主
  张各省仍保留一个旧式学堂,以为民族文化与学术香火传递之根
  基。回顾20世纪我们民族传统文化所经历的坎坷命运,陈衍的
  观点至今仍发人深省。
    陈步认为,传统学术文化的整理工作有资料性整理和逻辑性
  整理之分。汉学和宋学之所以中断,是因为研究工具不足(一
  是小学研究不足,二是系统知识欠缺)。清代朴学的兴起,原因
  很多,但与明中期以来西学的传人不无关系。经过大约二百年的
  努力,以逻辑和事实为基础的考据学初步建立起来。朴学家们的
  研究工作,包括陈衍的研究工作,都是整理传统文化的试点工
  作。这是一项系统而漫长的传承与出新“工程”,中间一度歇绝
  乃至停顿,如今尤须致意,否则中国式的文艺复兴就将迟缓不
  前。对于传统文化的弱点,要有自知自觉。要以世界的观点重新
  审视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引进和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
  成分(他特别强调了语义学和分析哲学的重要性),有针对性地
  改造传统文化,以深入的研究推动合理的继承,使其在新的历史
  条件下焕发新的生机。
    今日的中国正处于前所未有的繁荣发展时期,振兴民族文
  化、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我们拥有前人无法
  企及的优势和条件,更应当以坚强的自信和理性的精神从事这项
  伟大的工程。这也正是陈步生前所期盼的。
    本集收入的五篇陈衍研究论文、选自陈步后期所撰有关文
  稿。发表在《陈石遗集》中,这次在形式上略为整理或补充:
  论文一为“前言”;论文二已收入“附录”;论文三为“经济
  篇”之“题介”所整理;论文四本集系首次发表;论文五由
   “石遗先生年谱”及家族传说所撰;《陈石遗著作总目录》由原
  集子所附“著作目录”增补为有版本的目录,共(73)种著作
  (118)个版本,是迄今*完整的一份目录;也是院课题成果的
  一个提升,相信对后来的研究者会有用。这里一并言明。
 稳态和中医学
——兼评坎农的《躯体的智慧》
    《躯体的智慧》(The Wisdom of the Body)一书是w.B.坎农
(Cannon)教授诸多科研成果中的精华,是他个人学术成就的代
表作,也是今天研究稳态问题的必读名著。此书已由范岳年、魏
有仁译出,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①,我现在结合此书讲述两点个
人意见,谨供读者参考。
  一  稳态史的回顾
    躯体的稳定性或稳态(homeostasis)是一个似乎人人都懂但
又不是人人都懂的问题。躯体自古就被看作“小宇宙”,以之来
和大宇宙作比较,要弄清它的机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生理学
上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要从1859—1860年算起,这一年,法国著
名生理学家c.伯纳德提出了这个问题并且作出了血液、淋巴液
和躯体全部液体这三个依序相续的推测。大约70年后,美国的
   坎农作了实验证明和理论阐述并撰成此书(1932)。再过十余
  年,美国N.维纳教授发表《控制论》(1948),对稳态问题作出
  了非常重要的贡献。从那时到现在,三十多年的时光过去了,稳
  态理论未见有进一步的发展。所以,我们现在讨论的是一个历史
  上有过重大突破但眼前却又进退两难的课题。
    维纳1960年在论及控制论中*重要的问题时说:“首先是研
  究自行组织系统、非线性系统以及同生命是怎样一回事有关的那
  些问题。但是,所有这些——三种提法说的是同一样事情。”
    这三种提法说明了问题的难度。生命、生命体的自行组织以
  及该组织的非线性性质,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着的。如果我们把生
  命体粗略地划分为整体、器官、细胞、分子和亚分子五个水平作
  考虑时,我们看出,不论维纳从任何一级水平出发,他的提法部
  和理论中医学颇为相似,因为该提法是指躯体整体这个*高一级
  水平的。然而,这一水平的问题*难解决,因为,在生命科学
  中,水平愈低就愈能方便使用已有的科学方法作出近似的处理;
  反之,水平愈高,则常用的科研方法自身就有一个疑问:我们能
  用研究无生命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生命科学吗?这是一个世界上诸
  多学者一再讨论而仍无结论的问题。换个角度看,情况也是如
  此。生命是什么?它迄今很难完全摆脱哲学性质的讨论,维纳本
  人在其所著的《人有人的用处》一书中甚至说它是个语义学的
  问题。其次,生命体的自行组织是亿万年进化过程的产物,在今
  天的研究工作中,从遗传信息开始,无论取得什么水平,都是采
  用信息论的观点进行探讨的。这也就是说,躯体中的任一水平的
  任一基元都被看作一个既能收讯又能发讯的“电台”,由此建立
  了不同形式的同步聚合系统,人们以此近似地解释了躯体的组织
  性。在这里,信息和物质是等义的,因为在客观世界中,没有无
  载体的信息,也没有无信息的载体,信息论无非是从诸物质载体
   中抽取其作为信息的共性进行研究罢了。上述思想远远超出了旧
  组织学的概念,它有重要的科研价值,但它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
  个假说,谁要是能在这上面作出新的突破,无疑将把稳态研究推
  向前进。第三,紧跟着自行组织问题的就是非线性系统,因为
  “同步聚合”和“非线性”几乎同义。人们已知,在数学上,非
  线性系统大部分无解,有解或有近似解的只是其中的极少数,这
  样,我们的科研工作就被局限在非常狭小的范围之内了。所以,
  维纳的见解虽然是有价值的,但他安排的这条科研道路从理论到
  实践都是困难的。
    这个困难纯粹是人为的吗?不然。就前述的五个水平而言,
  生理学研究从来都是从中间水平着手,或是从器官水平出发,或
  是从细胞水平出发。我们知道,凡从中间水平入手的研究工作,
  其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必然有二:一是向下研究,一是向上研究。
  举例说,当代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和遗传学研究就是属于前者,而
  一百多年来的稳态研究就是属于后者。正因为稳态研究必然涉及
  躯体的统一性,又因为当前的稳态研究是从中间水平开始作向上
  的探讨,所以,它本来就是一个预期出现种种困难的研究工作,
  所以,维纳的思路以及由此而面临的困难都是逻辑的必然。
    现在我们再回顾一下伯纳德——坎农——维纳这条关于稳态
  研究的思想线索的实际情况:
    伯纳德和坎农都曾长期从事神经生理研究,虽则他们的重点
  都是内效应神经系统:引人注意的是:在他们提出的稳态概念
  中,神经系统都居次要地位。前面已经提到伯纳德关于躯体稳定
  性的三个答案。依据这三个答案,伯纳德提倡的是一种“没有
  脑袋”的生理学。然而,伯纳德的思想是正确的,今天看来,
  它的正确性是建立在非正常生理学即病理学中,正因为如此,伯
  纳德在生理学史上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