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翰墨情缘-周颖南文库(卷十)

翰墨情缘-周颖南文库(卷十)

作者:刘小岩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6-06-01
所属丛书: 周颖南文库
开本: 32 页数: 241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18.2(5.5折) 定价  ¥33.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翰墨情缘-周颖南文库(卷十) 版权信息

  • ISBN:7303068783
  • 条形码:9787303068784 ; 978-7-303-06878-4
  • 装帧:精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翰墨情缘-周颖南文库(卷十) 本书特色

周颖南1929年生于福建仙游。1950年南渡印度尼西亚创业,1970年举家迁居新加坡。他是成功的海外华人企业家,目前他的公司已在新加坡,印尼雅加达,中国北京、成都等地投资创办20余家餐厅,年经营额3000余万美元,并于2001年3月在新加坡股票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周颖南也是著名的海外华文作家、文艺理论家、鉴赏家,被誉为“南洋一枝笔”、儒商代表。发表文学作品200多万字,出版文集多部。 中国现代文学馆专门开辟了“周颖南文库”收藏其作品,他是获此殊荣的海外**人。《周颖南文库》共15卷本,本书是其中之一《翰墨情缘(精)》,收集了周颖南与亲友之间的200封书信,让读者从这些信中进一步了解周颖南。

翰墨情缘-周颖南文库(卷十) 内容简介

周颖南曾把《叶圣陶周颖南通信集》、《俞平伯周颖南通信集》与《大师华翰——刘海粟周颖南通信集》出版问世。又把《丰子恺周颖南通信集》、《丁玲与我的通信》等收入文集,作为永恒的纪念。基于同样的信念,近一年多来,周颖南从几百家的几千封书信中选出200多家,每家选具有代表性的一封,由青年作家刘小岩精选200封,按各自发信的日期为序,结成一集,谓之《翰墨情缘》。

翰墨情缘-周颖南文库(卷十) 目录

前言
**编师友篇
丰子恺函(画家、文学家、翻译家)
杨令茀函(词人)
王益知函(中国文史馆馆员)
陈子奋函(画家、篆刻家)
刘海粟函(画家)
张伯驹函(中国文史馆馆员、著名收藏家)
叶圣陶函(文学家、教育家)
张国基函(中国侨联主席)
钱歌川函(散文作家、台湾大学教授)
罗稚华函(书法家)
张荷君函(上海文史馆馆员)
童第周函(科学家)
巴金函(文学家)
俞平伯函(文学家、红学家)
谢国桢函(明史及图书馆专家)
郭风函(福建作协主席、作家)
丁玲函(作家)
李宝森函(律师、诗人)
谢海燕函(南京艺术学院教授、画家)
万簌鸣函(动画片专家)
陈兼舆函(诗人、书法家)
沈鹏函(书法家)
黄君坦函(中国文史馆馆员)
钱松■函(江苏省国画院画家)
夏承焘函(词人)
庄明理函(中国侨联副主席)
施蛰存函(作家)
顾廷龙函(原上海图书馆馆长)
萧军函(作家)
高瑛函(女诗人)
朱复勘函(篆刻家)
程十发函(上海中国画院院长)
胡絮青函(女画家)
苏渊雷函(上海华东师大教授)
冰心函(文学家)
钱钟书(并夫人杨绛)函(学者、作家)
许宝骙函(北京团结报社长、红学家)
项垄函(演员)
王遽常函(书法家)
王辛笛函(诗人)
杨烈宇函(科学家)
郑逸梅函(作家、文史掌故专家)
冯英子函(作家)
张人希函(画家)
端木蕻良函(作家、红学家)
黄衣青函(儿童文学作家)
朱鸣冈函(木刻家、画家)
张震泽函(辽宁大学教授)
杨仁恺函(书画鉴定专家、原辽宁省博物馆馆长)
陈明函(剧作家)
朱子奇函(诗人)
萧乾函(作家)
项南函(原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
杜宣函(作家)
程思远函(中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周而复函(作家)
李希凡函(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红学专家)
季羡林函(北京大学教授)
计燕荪函(女画家)
冯其庸函(红学家、教授、原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
牛满江函(著名科学家)
钱谷融函(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第二编知交篇
侯恺函(北京荣宝斋总经理)
丰一吟函(翻译家)
周哲文函(篆刻家)
秦岭云函(画家)
吴悦石函(画家)
黄墨谷函(词人)
林懋义函(作家)
陈从周函(同济大学教授、园林专家)
黄永玉函(画家)
方友德函(福建日报编辑)
方增先函(上海关术馆馆长、画家)
周碧初函(画家)
林金定函(青年画家)
朱开源(朱源)函(《仙溪乡讯》编辑)
潘素函(画家)
邓云乡函(作家)
孟宪益函(名中医)
廖冰兄函(漫画家)
叶至善函(作家)
宗福先函(戏剧家)
韩天衡函(上海中国画院副院长)
许怀中函(福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宋元模、梁秀珍函(归侨作家)
袁运甫、钱月华函(画家)
商金林函(北京大学教授)
赵沛霖函(天津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所长)
陶宗令函(作家)
余耀康函(书法家)
周秀廷函(画家)
夏宗禹函(作家)
于植元函(大连师范学校教授、书法家)
王琦函(著名中医)
龙协涛函(北京大学教授)
刘麟函(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
杨犁函(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
姜习、林则普函(世烹联、中国烹协会长、秘书长)
安文江函(佛山大学教授)
徐中玉函(上海作协主席、华东师大教授)
雷加函(作家)
蒋祖林函(科研工作者)
谷苇函(上海记者)
张洁函(作家)
俞润民函(俞平伯纪念馆名誉馆长、科学工作者)
陈毓和函(画家)
方行函(鲁迅研究专家)
夏传才函(河北师大教授、中国诗经学会会长)
张德俊函(常州刘海粟美术馆馆长)
涿鹿县委、县政府函
张葆全函(广西师大校长、教授)
游清泉函(湖北函授大学校长)
兴化大学校董事会筹备委员会函
许安琪函(扬州大学教授)
王宏喜函(画家)
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函
裘沙、王伟君函(画家)
赵跟喜函(千唐志斋博物馆馆长)
朱克昌函(扬州大学党委书记)
瞿勃函(作家)
庄善裕函(华侨大学校长)
潘亚暾函(暨南大学教授)
陈贤茂函(汕头大学教授)
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函
唐金海函(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关阔函(画家)
叶子铭函(茅盾研究会会长、南京大学教授)
薛行彪函(画家)
李培森函(吉林省旅游局局长)
周宏兴函(北京人文大学副校长)
庄钟庆函(厦门大学教授)
韩玄真函(画家)
黄介山函(广西师大校长)
庄辛函(作家)
吴正格函(厨师作家)
张立勤函(作家)
凌月麟函(上海鲁迅纪念馆馆长)
邹访今函(归侨作家)
许建辉函(老作家姚雪垠秘书)
赵健函(中国新闻社记者)
顾铭洪函(扬州大学校长)
王运天函(博物馆专家)
黄珂函(海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画家)
黄加秀函(福建省仙游师范学校副校长)
董企铭函(洛阳工学院院长)
丁涛函(南京艺术学院教授)
范如松函(国务院侨办工作人员)
吴承业函(华侨大学校长)
余寿文函(清华大学教授)
冯树森函(钓鱼台国宾馆管理局局长)
夏蕙瑛函(画家)
朱开平函(《福建日报》新闻研究所所长)
罗君策函(中国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
王祖福函(原江苏省太仓市人大主任)
李荣胜函(中国作家协会办公室主任)
涂光绶函(原陕西科技大学教授)
施建伟函(同济大学海外华文文学研究所主任)
涂绍钧函(中国丁玲研究会主任)_
陈锦清函(作家、原抗美援朝中国人民志愿军成员)
刘惠文函(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
董良晕函(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
石长波函(黑龙江商学院旅游烹饪系主任)
高成鸢函(作家)
缪力函(中国文联出版社社长、总编辑)
第三编港澳台及海外篇
蒋抱一函(印尼华侨诗人、书法家)
李家耀函(马来西亚画家)
何竹荪函(香港学者)
李铸晋函(美国堪萨斯大学艺术史教授)
饶宗颐函(香港大学教授、敦煌学、甲骨文专家)
梁龙光(又名披云)函(澳门学者)
竺摩法师函(马来西亚槟城僧人、佛学专家)
蒋彝函(旅美画家)
任真汉函(香港画家)
周策纵函(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教授、红学专家)
宋哲美函(香港东南亚研究所所长)
洛夫函(台湾诗人)
黄东平函(印尼华人作家)
方北方函(马来西亚写作人(华文)协会主席)
施颖洲函(菲律宾华人作家)
於梨华函(旅美作家)
陈立夫函(中国国民党元老)
西岛慎一函(日本汉学家、作家)
聂华苓函(旅美华人作家)
林健民函(菲律宾作家、企业家)
王润华函(新加坡作家协会会长)
吴耀堂函(香港作家)
痖弦函(台湾诗人)
唐裕函(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长、新加坡企业家)
陈共存函(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名誉会长)
郑子瑜函(香港作家、学者)
黄孟文函(新加坡作家协会原会长)
黄祖耀函(新加坡大华银行集团主席兼总裁)
田原函(旅日作家)
朴宰雨函(韩国外国语大学校教授)
谷川毅函(日本作家)
王一桃函(香港文艺家协会会长)
蒋蕴和函(香港医师)
褚家立函(美国华人学者)
张玉欣函(台湾中国饮食文化基金会主任)
展开全部

翰墨情缘-周颖南文库(卷十) 节选

丰一吟函

颖南先生:
*近重新拜读您的大作《迎春夜话》,颇有感触。有感触而任其埋藏在
心中,终非所宜。因此决定写下来,请您指教。
全书共十五篇,其内容涉及天南地北,古今中外。读了以后,很长知识
;同时深感祖国的文化艺术在星洲放出异彩,光辉灿烂,令人欣慰。正如您
在文中所说:“艺术没有国界,学术同样也没有国界的。”而您虽非以文艺
为专业,却酷爱文艺,交了不少文艺界的朋友。您主张:“艺术家一定要脚
踏实地,扎根在人民群众生活中,去寻找创作的源泉。创作出人民群众所喜
爱的艺术作品来。”这使我想起我父亲在1962年所作的一首诗中的四句话:
“创作源泉何处寻?人民生活*关心。繁红一树花千朵,无限生机在此根。
”寓意岂非相似吗?
提起我父亲,我就想起了您与他的友谊。记得在1972年12月2日那一天
,您带着幼小的子女来到了我家门口。那时正是豺狼当道、乌云蔽日的时候
,我家早已由原来的整幢房子被迫缩到了楼上。楼下已经搬进三户人家来。
父亲的活动范围基本上只局限在五平方米大小的房问里。这里既是他的卧室
,又是他的书房和坐起间。他就在这小房间里与您会面。
后来(1979年)您在写给我的信上说:“令尊当年被点名批判,我是知道
的,我去拜访他,完全是由于尊敬他的心情所驱使。如果我通过某某关系,
可能难以如愿。”您说对了。当时即使有人敢来看我父亲,恐怕也会被以某
种理由挡住而不让见的。可是您却大胆地自己找上门来了。
《迎春夜话》序言的**句话就是“周颖南先生热爱朋友。热爱书画艺
术,热爱文学。”对于这三个“热爱”,只要读完了这本著作,就会首肯序
言作者的看法。然而在这三个热爱中,序言作者潘先生把“热爱朋友”放在
首位,我看不是没有道理的:热爱书画艺术,热爱文学,就必然热爱文艺界
的朋友;而对文艺界的朋友越是热爱,也就说明爱文艺的心情越是挚诚。
我父亲去世后,您来信致以亲切的慰问,并说:“我失却了良师,也失
却了挚友,留下的只是无穷的悼念!”您提出,要在新加坡出版我父亲的画
集,以示纪念。并说:“你们父女情深,请您写一篇纪念的文字附印,一定
是*动人的。您的意见怎样?请来信。”
颖南先生,当时我心里是多么高兴啊。这十年来,父亲的画只有被批判
的份儿,又有谁会替他出画集呢?我是多么想把这兴奋的情绪形诸笔墨,传
递给您知道啊!可是,在那草木皆兵、动辄得咎的日子里,除非是胆大包天
,才敢赞同您的建议,给您写有感之文。我终于在复信中说出了违心之言,
以种种借口婉谢了您所提出的要求。画集还是问世了,这说明您和马骏先生
是有远见的。
说来也是巧,就在我丧父的1975年,您也遭到了打扰,而且我们两家的
父亲是同岁。为了纪念您父亲,您写了一篇回忆文章。这说明您对您父亲怀
有真挚而深切的感情。在当时,我也何尝不想写文章纪念我父亲,可是环境
哪里许可!这愿望今年终于得以实现了,我已一连写了五篇纪念文,已经或
者将要发表。在这里,有感于阅读您的大作,我还想补写在那五篇文章中没
有来得及写进去的一个主题,那便是“友谊”。
父亲曾经在他的《缘缘堂随笔》的《儿女》一文中说:“我以为世间人
与人的关系,*自然*合理的莫如朋友。君臣、父子、昆弟、夫妇之情,在
十分自然合理的时候都不外乎是一种广义的友谊。
P76-77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