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趣言中国古代兵法文库·趣言《何博士备论》

趣言中国古代兵法文库·趣言《何博士备论》

作者:姚振文
出版社: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9-01
开本: 16开 页数: 136
本类榜单:政治军事销量榜
中 图 价:¥17.4(7.0折) 定价  ¥24.8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趣言中国古代兵法文库·趣言《何博士备论》 版权信息

  • ISBN:9787207125767
  • 条形码:9787207125767 ; 978-7-207-12576-7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趣言中国古代兵法文库·趣言《何博士备论》 内容简介

《何博士备论》,简称《备论》,成书于北宋元祐年间,武学博士何去非撰。它是我国部物集,历数战国至五代各王朝的兴盛存亡及杰出过得失,意图从中寻求历史的借鉴。《趣言〈何博士备论〉》在原书一朝或一人专论的基础上,构建整体内容体系。本书力求保持其思想理论方面的原汁原味,要让读者在品读这些理论的过程中感悟古人的用兵智慧和生存智慧。

趣言中国古代兵法文库·趣言《何博士备论》趣言中国古代兵法文库·趣言《何博士备论》 前言

“词理优赡,长于论兵” ——《趣言(何博士备论) 》序言 中国是兵学大国,也是 兵学王国。据《中国兵 目》及《中国兵书知见录》 的统计,中国历代兵书共计 4221种,存世兵书共计 2308部。这其中,除《武 经七书》以外,真正上档次 的、理论比较高的并不 多,宋代的《何博士备论》 (以下简称《备论》)算是少 有的经典兵书之一。该书以 人为中心论兵,又寓兵于史 ,通过对人物事迹的, 带出兵法原则的讨论,既有 较好的可读性,又具备较强 的学术性和理论性,堪称兵 学宝库中的大雅之作。 北宋时,之所以会出现 这样一部经典兵书,与宋代 兵学的兴盛有密切关系。中 国传统兵学在春秋战国时期 形成一次发展高峰,然后经 过秦汉、魏晋南北朝及隋唐 时期的积累和沉淀,到两宋 再次形成一次高峰。 这一时期兵学发展的一 个突出表现是兵儒融合与文 人论兵。儒学在宋代实现了 哲学化和理学化,这意味着 它的思想主一步迈人了 理论化的,而与儒学相 伴发展的兵学也随之 提升了理论层次,并在文武 关系、仁诈关系、义利关系 等方面做出更加辩证的探讨 ,由此使许多兵学问题的研 究走向深入。 宋代兵学发展的理论化 提升,其直接表现就是人们 开始从“学”的角度论兵。据 考察,“兵学”一词早使用 在北宋神宗时期。北宋为什 么会出现《备论》这样一部 经典论兵之作?概括而言, 它是隋唐五代过渡到两宋之 后政治状况、军事实践及思 想文化不断发展演变的结果 。 隋唐后期的藩镇割据局 面终导致了唐朝的灭亡。 之后的五代便成为武将主宰 的历史舞台,后汉大将史弘 肇曾放言:“安定国家,在 大剑,安用毛锥(毛笔) ?”而后晋军阀安重荣更是 坦言:宁有种耶?兵 强马壮者为之尔。” 北宋是在结束唐末及五 代十国时期割据混战的基础 上建立起来的。所以统治者 在反思历史的教训时,一直 将武人干政作为时代祸乱的 根源。为此,北宋建立之初 ,宋太祖一方面通过“杯酒 释兵权”的方式,消解和剥 夺武人手中的权力,另一方 面希望通过恢复儒家思想治 国而实现文治之 间衡。此时,重文轻武 的倾向已经开始萌芽。 开宝五年(972年),赵文武双全的辛仲甫为益 州兵马都监。赵匡胤欣然任 命,然而辛仲甫竟然拒绝上 任,他认为自己学的是儒家 圣贤之道,不该去当武将。 后赵匡胤好说歹说,才说 服他上任(宋代盛行圣人与共治,有比较开 明),任期一结束,辛仲甫 马上就转为了文官。宋太宗 即位之后,连续两次对辽用 兵失败,尤其是第二次失败 ,对他打击很大,觉得“”方面已经没有什么前途 ,其统治政策开始由“文武 并重”转为“文治”为主。此 后,“重文抑武”的治国理念 逐渐占据地位。 北宋崇文抑武的治国方 略有一定的现实合理性,但 也因此造成了诸多弊端,比 如国防策略上的“守内虚外” 、军事战略上的消极防御、 君将关系上的“将从中御”以 及军制层面上的“以文制武” 等等,加上其他各种因素交 织在一起,终导致了宋代 军事上的“积弱”状况。 什么叫积弱状况?就是 军事实力弱,对外战争老是 失败。辽朝比较强大,宋打 不过情有可原,然而,连小邦西夏也打不过,就有 点说不过去了。堂堂中原大 国,养着百万军队,竟然在 对夏战争中接连失败,这使 得统治者不得不痛心反思, 切实重视军事问题,积极倡 导兵学研究。 仁宗庆历七年(1047年) ,皇帝诏令曾公亮等人组织 编写了一部综合性军事著作 ,即《武要》四十卷。 值得注意的是,它是中国兵 学早的一部以“武经” 命名的官修兵书,并由仁宗 皇帝亲自作序。 如此一来,社会上出现 了文人论兵的热潮。当时的 文人有较高的地位,又有远 大的理想抱负,所以谈兵论 战的热情十分高涨。晁公武 说:“仁庙时,天下久 ,人不元昊既叛,边 将数败,朝廷颇访知兵者, 士大夫人人言兵矣。”(《郡 斋读书志》)秦观更言:“今 世之学兵法者,肩相摩,袂 相属。”(《防》)大文 学家苏洵及他的两个儿子也 都是论兵高手,苏洵撰有《 权书》,苏轼论兵有《孙武 论》(上、下)。苏洵曾向韩 琦自荐自己的兵书说:“洵 著书无他长,及言兵事,论 古今形势,至自比贾谊。所 献《权书》,虽古人已往成 败之迹,苟深晓其义,施之 于今,无所不可。”(《嘉祐 集》卷十一) 然而,文人论兵归论兵 ,真正能到前线指挥打仗的 并不多。而此时的武将群体 仍然受到排挤,整体素质都 比较低。所以,提升将帅素 养,培养将帅人才成为当时 为迫切的问题。 宋神宗当政后,积极推变法,决心富国强兵。首 先是恢度,然后是 编订教材(武举人学 的)。元丰三年(1080年 )四月,神宗特诏命国子监 司业朱服等人专门负责校订 《武经七书》,“诏校订《 孙子》《吴子》《六韬》《 司马法》《三略》《尉缭子 》《李靖问对》等书,镂版

趣言中国古代兵法文库·趣言《何博士备论》 目录

章 “自战其亲而忘其仇敌”——趣言《六国论》
一、六国之祸的根源何在?
二、“合纵”缘何难以对抗“连横”?
三、问题的关键在韩魏
第二章 “救败之师,利于固守”——趣言《秦论》
一、形势不同,攻守策略亦不同
二、险要地形在攻守博弈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民心是攻守战略背后的量
第三章 楚汉风云中的“真力”与“真智”——趣言《楚汉论》
一、得天下者,何为凭借?
二、项羽失“真力”而失天下
三、刘邦得“真智”而得天下
第四章 晁臣还是愚臣——趣言《晁错论》
一、国之重臣,可分四类
二、晁臣还是愚臣?
三、吴王败因,失“正”还是失“奇”?
第五章 “兵有所必用,有所不必用”——趣言《汉武帝论》
一、“兵有所必用”,“有所不必用”
二、汉初“息兵”之无奈
三、汉武兴兵之当然
第六章 李广缘何难封?——趣言《李广论》
一、法制与纪律的重要性
二、李广难封,因其“治军不用纪律”
三、将帅既要有“死吾之恩”,又要有“以死吾之令”
第七章 “听主”与“制将”——趣言《李陵论》
一、“听主”与“制将”
二、“善将将者,不以其将予敌”
三、“善为将者,不以其身予敌”
第八章 “,而兵无常形”——趣言《霍去病论》
一、“自得于兵之妙用者,皆天之所资也”
二、“不以法为守,而以法为用”
三、“兵家之胜,不可先传”
第九章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趣言《刘伯升论》
一、锋芒太锐,易招祸端
二、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三、“深谋至计”,方能定天下
第十章 “识众寡之用者胜”——趣言《汉光武论》
一、“以众而败”与“以寡而胜”
二、“古之善论将者,必知其胜任之多寡”
三、刘秀用兵之“真情”与“权术”
第十一章 “气足以御材,度足以养智”——趣言《邓禹论》
一、“骄敌之强”与“怠敌之锐”
二、“坚制之气”与“善待之度”
三、邓禹之错在于“气与度者不足以持守之”
第十二章 “智计殊绝于人”——趣言《魏论》之曹公
一、恃“智”而崛起
二、负“智”而兵败
三、“无穷之变诈,不独用于敌”
四、“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
第十三章 “司马懿敌孔明之智也”——趣言《司马仲达论》
一、君臣之难处
二、隐忍以崛起
三、“兵动若神,谋无再计”
第十四章 “急于智名而锐”——趣言《邓艾论》
一、“天之成,常出于权”
二、“今日之情”不可拘泥于“既往之迹”
三、偷渡,侥?
第十五章 “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
——趣言《吴论》之两代三雄
一、孙坚“三失大机业不就”
二、孙策“一举而遂收江东,为鼎足之资”
三、孙权“审机察变,持保江东”
第十六章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趣言《蜀论》之刘备君臣
一、刘备缘何不逐鹿中原?
二、荆州之失,孔明之过?
三、孔明“之志,而之量”
第十七章 为将之术,如何自保——趣言《陆机论》
一、“善为将者,不以其身轻任其寄”
二、“君臣所以相得之始,固结其心”
三、“陆生之不讲为将之术也”
第十八章 西晋何以短期夭亡——趣言《晋论》
一、“晋取魏之道,为无名”
二、“凡晋室之大变,皆魏有以遗之”
三、“五胡之祸”,“乃在于数百岁之淹缓”
四、“无侍其所隐之福,而忽所隐之祸”
第十九章 “投鞭断流”,何以致败?——趣言《苻坚论》
一、“质于义顺则犯”
二、“考于奇智则诎”
三、“违忠智之言,收奸幸之计”
第二十章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趣言《宋武帝论》
一、“天下之事”,“在乎善用其机”
二、“谢安以气怯而失机”
三、“宋武以志卑而失机”
第二十一章 猛将抑或谋将——趣言《杨素论》
一、“良将之所挟,亦曰智勇而已”
二、素既是猛将,又是谋将
三、“素之御戎,严整而喜诛”
四、“素之术”,“未足以为胜之工也”
第二十二章 大唐缘何由盛转衰——趣言《唐论》
一、“据天下之势,必有所以制天下之权”
二、唐太宗之时,“皆所以立权而固天下之势者也”
三、唐玄宗之后,“盖唐以权夺势倾而亡天下”
第二十三章 兔死狗烹,鸟尽弓藏——趣言《郭崇韬论》
一、汉高祖缘臣?
二、光武帝何臣?
三、郭崇韬何以遭杀身之祸?
第二十四章 “强臣骄兵制其命”——趣言《五代论》
一、五代政权兴亡的历史
二、五代政权更迭迅速的原因
三、五代“强臣骄兵”现象对后世的启示
展开全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