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老子学刊:半年刊:第十八辑(二〇二一年第二期)

老子学刊:半年刊:第十八辑(二〇二一年第二期)

出版社:巴蜀书社出版时间:2021-12-01
开本: 16开 页数: 206页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中 图 价:¥41.8(7.2折) 定价  ¥5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老子学刊:半年刊:第十八辑(二〇二一年第二期) 版权信息

老子学刊:半年刊:第十八辑(二〇二一年第二期) 内容简介

《老子学刊》2021年第2期第十八辑),收录了16篇专业学术论文及文章,围绕老子《道德经》、道家道教文化以及其他传统文化等领域,通过“老子专题研究”“道学研究”“传统文化与三教关系研究”“书评”等版块,专题研究、特稿、专论等形式,从哲学、学、文献学、历史学、伦理学等多个角度分析了老子《道德经》的思想渊源及其历史影响,考察了道家道教文化的历史脉络及其现代意义,体现了不同作者对于上述问题的新的学术探索。

老子学刊:半年刊:第十八辑(二〇二一年第二期) 目录

老子专题研究

感性存在视域下的老子“身道”思想

《淮南子》引《老子》的文本特征及文献价值…

论王安石对《老子》治道的阐发与践行

“尊道贵德”实践法则的生成逻辑·

《老子指归》和汉简《老子》的分章特征及其义理依据

存在之思与境界之道

——海德格尔对《老子》之道的存在论回应

《老子》“常论”与《周易》之关系浅析

道学研究

请库与贡王

——台湾高屏地区灵宝道派的请库科仪

从萨守坚到王灵官

——关于神霄派的几点考辨

徐海印的内丹思想论略

从“天人感应”到“承负说”——论道教环境美学的确立

道教思想与朝鲜汉文小说的“仙游”叙事

论道教的读经

雷思齐《易图通变》对老子思想的运用

《医道还元》的兵家思想…

传统文化与三教关系

春秋时期的文化定型概论

书评与会议综述

民间研究的新突破

——黄建兴著《师教:中国南方仪式传统比较研究》述评…

廖玲胡探索与呈现

——评《马伯乐道教学术论著》

学科融合、时代关切与妈祖信俗探究

——妈祖文化与乡村振兴学术研讨会综述

《老子学刊》稿约
展开全部

老子学刊:半年刊:第十八辑(二〇二一年第二期) 节选

感性存在视域下的老子“身道”思想

老子的“身道”就是探讨身体之道,我们探讨老子“身道”思想可以将身体放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去理解。这种理解方式不是将身体把握为客体的、被动的存在物,而是在主体的、实践的层面将身体视为现实的感性存在和感性活动。在以往的形而上学之中,身体尚未获得一个合法的存在论地位,身是从属于一个抽象的主体,作为主体的“我”与“身体”之间的关系被表述为“我有一个身体”,除此之外,还需要补充一个命题,即“我有一个心灵(或意识、精神等)”,才能够实现对主体的完整表述。而颠覆了传统形而上学“身心二元论”的感性哲学则主张“我就是身体”①,这就意味着“我”作为“主体”是直接凭借“身体”而存在的。“我”作为“主体”在存在论的意义上拒绝被划分为“身体”与“心灵”的二元对立,“我”与世界的关系就是“身体”与世界的关系,这种关系被称为感性的对象性活动,这种本体论可以结为“身心一元论”。

道家哲学主张“无为养身”“以身事道”“率身从道”“身与道合”等。在道家哲学中,

“身”为主体领悟天道提供了本体上的天下提供了价值上的标准。“身”

与“道”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以至于道家的追随者会通过“治身”来达到“治国治天下”的伦理与政治目标。基于感性存在论的视角,澄清《老子》中“身”与“道”的关系将有助于我们从思想的起源之处充分理解道家的“身道”思想。

一、老子“身道”思想的主旨:身体的遮蔽及解放

老子“身道”思想的主旨是:揭示身与道相背离的、被遮蔽的状态,指出身的解放路径。“身”既指可屈伸的身体,也指作为主体的“我”。如此而言,通达“道”的起点应该是自我的“身体一主体”,而非某种外在的、派生的存在物。然而,经验世界中的身体并是契合于“道”,而是与“道”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张力。根据“身”与“道”之间离与合的关系,身体的存在状态可以被区分为:与道相离的无道之身或遮蔽之身,以及与道相合的“道身”或自然之身。

“道身”并非某种神秘的、玄学意义上的身体存在状态,而是符合“道”的自然无为特征的身体存在状态。但“道身”这一概念并非指向某个直观的客体,而是理性反思之后产生的概念。也就是说,只有对经验中的“无道之身行反思和分析之后,才能理解“有道之身”的意义及其内涵。

“无道之身”就是被遮蔽的身体。经验世界中的身体很有可能受到各种外在事物的干扰,从而失去其本能,表现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在这里,身体的感官由于受到世俗礼乐的纷扰而失去了感觉的本质。而圣人由于洞悉了感觉错乱的原因在于“以物役己”,于是“圣人为腹不为目”①。由于身体无可厚非地作为“物”而存在,所以必然地遵照一般自然事物的“道”,那么,能够养身的也必定是“物”。但是,也恰恰因为身体是“物”,能够遮蔽身体的也必然是“物”。身体究竟是“以物养己”抑或“以物役己”,并不取决于“物”本身,而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己”与“物”之间的关系。所谓“以物养己”,就是“物”按照人的方式同人发生关系;所谓“贵难得之货”,就意味着人屈从于“物”的方式,而无法按人的方式跟“物”发生关系,结果就导致了“以物役己”。

老子学刊:半年刊:第十八辑(二〇二一年第二期) 作者简介

詹石窗,1954年生,厦门市人,哲学博士,现任四川大学杰出教授,四川大学老子研究院院长,国家985工程四川大学·哲学与社会研究创新基地学术带头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四川大学道教与文化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十三五”规划文化重大项目“中华续道藏”,国家社科学科评审专家等职,主要著作有《易学与道教思想关系研究》《道教文化十五讲》等20余部,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朱熹与〈周易〉先天学关系考论》等学术论文200多篇,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委托重大项目《百年道教研究与创新工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百年道学精华集成》、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百年道家与道教研究著作提要集成》等课题10多项,著作先后获省部级奖15项。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