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诗的活力与新原质

诗的活力与新原质

作者:林庚
出版社: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出版时间:2022-04-01
开本: 32开 页数: 360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18.6(3.2折) 定价  ¥5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诗的活力与新原质 版权信息

  • ISBN:9787807683322
  • 条形码:9787807683322 ; 978-7-80768-332-2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诗的活力与新原质 本书特色

★北京大学中文系博雅荣休教授葛晓音整理编选,万字导读诠释大师卓越成就; ★人人都能读懂,品悟古典诗词之美,领悟“盛唐气象”与“少年精神”,了解诗的活力与新原质。 ★装帧大气别致,内外封典雅,镂空工艺,进口轻型纸,厚却轻,书脊锁线,可完全摊开阅读。

诗的活力与新原质 内容简介

林庚是诗人,也是研究诗歌的学者。本书精选了他的诗词论文、随笔等四十余篇,分为盛唐气象、唐诗远音、谈诗稿、新诗探索四部分,呈现了他在古诗和新诗两大领域的学术建树和主要观点,特别是他作为一个诗人论述古典诗词的独到之处。 林庚特别推重盛唐诗和浪漫派诗人,原因在于他特别重视诗的活力与新原质。诗的内容原是取之于生活中*敏感的事物,“新的诗风*直接的,莫过于新的事物上新的感情”,这便是诗的原质;而唐代正是诗的新原质发现得*多的时期。

诗的活力与新原质 目录

导 读 …………………………………………………… 葛晓音


盛唐气象

陈子昂与建安风骨 …………………………………………………………18 盛唐气象 ………………………………………………………………………39 略谈唐诗高潮中的一些标志 …………………………………………………63

唐诗的语言 ……………………………………………………………………76 唐诗的格律 ……………………………………………………………………96 李白的艺术成就 ……………………………………………………………107 漫谈李白诗歌中的夸张 ……………………………………………………118

从唐诗的特色谈起 …………………………………………………………121 唐诗随笔 ……………………………………………………………………125

“边塞诗”随笔 ……………………………………………………………129 王之涣的《凉州词》 ………………………………………………………135


唐诗远音

漫谈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借鉴 ……………………………………………142

屈原与宋玉 …………………………………………………………………156 说“木叶” ……………………………………………………………………165 山水诗是怎样产生的 ……………………………………………………172

青与绿 ………………………………………………………………………187

《楚辞》里“兮”字的性质 ……………………………………………189

从《楚辞》的断句说到《涉江》 ………………………………………195

说《橘颂》 ……………………………………………………………………209 说《国殇》 ……………………………………………………………………215


谈诗稿

《君子于役》 …………………………………………………………………222 风雨如晦 鸡鸣不已 ……………………………………………………225

青青子衿 ……………………………………………………………………228

《易水歌》 ……………………………………………………………………231 山有木兮木有枝 心悦君兮君不知 ………………………………233

《青青河畔草》 ………………………………………………………………235 《步出城东门》 ………………………………………………………………238 岂无园中葵 懿此出深泽 ………………………………………………241

及时当勉励 岁月不待人 ………………………………………………244

春晚绿野秀 …………………………………………………………………247

寒槐渐如束 秋菊行当把 借问此何时 凉风怀朔马 …… …249

漫谈庾信《昭君辞应诏》 ………………………………………………251

秦时明月汉时关 …………………………………………………………254

谈孟浩然《过故人庄》 …………………………………………………256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261

春草明年绿 王孙归不归 ……………………………………………… 263


新诗探索

诗与自由诗 ………………………………………………………………266

从自由诗到九言诗 ………………………………………………………270

诗的韵律 …………………………………………………………………291

诗的语言 …………………………………………………………………298

再论新诗的形式 …………………………………………………………304

新诗的“建行”问题 ……………………………………………………312

关于新诗形式的问题和建议 …………………………………………315

诗的活力与诗的新原质 …………………………………………………331


展开全部

诗的活力与新原质 节选

试读一:《易水歌》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以此闻名,而短短的两句诗乃永垂于千古。在诗里表现雄壮的情绪之难,在于令人心悦诚服,而不在嚣张夸大;在能表现出那暂时感情的后面蕴藏着的更永久普遍的情操,而不在那一时的冲动。大约悲壮之辞往往易于感情用事,而人在感情之下便难于辨别真伪,于是字里行间不但欺骗了别人,而且也欺骗了自己。许多一时兴高采烈的作品,事后自己读起来也觉得索然无 味,正是那表现欺骗了自己的缘故。《易水歌》以轻轻两句遂为千古绝唱,我们读到它时,何尝一定要有荆轲的身世。这正是艺术的普遍性,它超越了时间与空间而诉之于那永久的情操。 “萧萧”二字诗中常见。古诗:“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风萧萧”三字所以自然带起了一片高秋之意。古人说“登山临水兮送将归”,而这里说“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它们之间似乎是一个对照,又似乎是一个解释。我们不便说它究竟是什么, 但我们却寻出了另外的一些诗句。这里我们首先记得那“明月照积雪”(谢灵运《岁暮》)的辽阔。 “明月照积雪”,清洁而寒冷,所谓“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易水歌》点出了“寒”字,谢诗没有点出,但都因其寒而高,因其高而更多情致。杜诗说“风急天高猿啸哀”,猿啸为什么 要哀,我们自然无可解释。然而我们不见那“朔风劲且哀”吗? 朔风是北风,它自然要刚劲无比,但这个“哀”字却正是这诗 的传神之处。那么壮士这一去又岂可还乎?“一去”正是写一个“劲”字,“不复还”岂不又是一个“哀”字?天下巧合之事必有一个道理,何况都是名句,何况又各不相关。各不相关而有一个更深的一致,这便是艺术的普遍性。我们每当秋原辽阔、寒水明净,独立在风声萧萧之中,即使我们并非壮士,也必有壮士的胸怀,所以这诗便离开了荆轲而存在。它虽是荆轲说出来的,却属于每一个人。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我们人与人之间的这一点知, 我们人与自然间的一点相得,这之间似乎可以说,又似乎不可以 说,然而它却把我们的心灵带到一个更辽阔的世界去。那广漠的 原野乃是生命之所自来,我们在狭小的人生中早已把它忘记,在文艺上乃又认识了它,我们生命虽然短暂,在这里却有了永生的意味。 专诸刺吴王,身死而功成;荆轲刺秦王,身死而事败,然而我们久已忘掉了专诸,而在赞美着荆轲。士固不可以成败论,而 我们之更怀念荆轲,岂不正因为这短短的诗吗?诗人创造了诗, 同时也创造了自己,它属于荆轲,也属于一切的人们。 试读二:漫谈庾信《昭君辞应诏》 敛眉光禄塞,还望夫人城。片片红颜落,双双泪眼生。 冰河牵马渡,雪路抱鞍行。胡风入骨冷,夜月照心明。方调 琴上曲,变入胡笳声。 “昭君怨”是个传统的主题,本诗的特点在于并没有从这个“怨”字出发,而是写了昭君出塞途中越过胡汉边界时的一段心情。这里有与祖国家园的永诀,有茫茫前途的难卜,有范夫人城所唤起的对一个巾帼女子故事的追思。 范夫人城本事见《汉书·匈奴传》应劭注:“本汉将筑此城。将亡,其妻率余众完保之。因以为名也。”可是昭君的出塞与范夫人的守边毕竟又是不同的。范夫人率余众保全了祖国的边城, 命运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昭君出塞,等待着她的究竟是什么呢? 一个四顾无援的异域,一个一切由他人支配的陌生天地,一个孤零零的弱女子要有多大的勇气来面对这未可知的命运!何况范夫人始终身在祖国,而昭君的出塞则是注定了一去不复还的, 相形之下,这里将产生多么复杂的矛盾心情。这既非一个“怨” 字所能概括,而这首诗也并没有把这些复杂矛盾铺开来写,却突 然地把这千言万语凝结为一个无言之美,让昭君的血肉之躯升华 到一个通明透彻的光辉形象,化为无尽的言说,这便是全诗* 精彩的几句:“冰河牵马渡,雪路抱鞍行。胡风入骨冷,夜月照 心明。” 全诗的前四句“敛眉”“还望”“红颜落”“泪眼生”,感情的徘徊历历可数;“冰河牵马渡”而后,这些字面就都不见了,突然加紧了步伐直上征途。“冰河牵马渡”,写马要人牵了渡河,重点还仿佛是在于马;而“雪路抱鞍行”则虽然也写了人与马的共同命运,却显然已把重点从马转移到了人。但这两句总的说来还只是停留在冰天雪地外部世界的描写上;到了“胡风入骨冷”, 马已完全不在话下,形象也开始从外部世界进入到人的肌体的内部,通过胡地刺骨的寒风,仿佛是一把解剖刀,要穿透这血肉之躯,于是“夜月照心明”终于一刹那间把昭君的内心世界照得通明透亮。 在那晴空万里、皓月高悬、冰雪无垠的原野上,一切晶莹洁净,一个弱女子,形影相吊,向着未来的命运在进发,这时只有那一轮皎洁的明月才成为她寂寞中的唯一相知,才能揭开她那美好无私的单纯心灵,来面对一切而无愧!这便是“夜月照心明”句所以力透纸背,成为全诗高峰的缘故。 这一步紧似一步地飞跃到全诗的高峰,犹如跳高的好手在飞跃横杆的一刹那之前要有一段助跑;助跑是必要的,但还只是过程,决定性的乃是那令人凝神屏息的飞跃横杆的一刹那。全诗的前面四句说明了昭君出塞的心情,到了走向高峰的四句,这心情便逐步飞跃向一个完整的境界。这境界的飞跃,才达到了那全部思想感情的真正高度,没有这个高度,助跑就不会有多少人爱看,诗歌语言也就不过只留下了精炼的铺陈而已。

诗的活力与新原质 作者简介

林庚(1910—2006),原籍福建闽侯(今福州市),生于北京。1928年考入清华大学中文系,师从朱自清等先生,毕业后留校任教,后在厦门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等校执教。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兼擅新诗创作,著有《中国文学史》《诗人李白》《唐诗综论》《冬眠曲及其他》等。 葛晓音,1946年生,上海市人。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82年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1989年起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曾任日本东京大学文学部及大学院人文社会系教授,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讲座教授。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博雅荣休教授,主要从事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研究,著有《八代诗史》《汉唐文学的嬗变》《山水田园诗派研究》《诗国高潮与盛唐文化》《先秦汉魏六朝诗歌体式研究》《唐诗流变论要》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