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寻迹——闲话闵行地名

寻迹——闲话闵行地名

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1-01
开本: 16开 页数: 260
本类榜单:文化销量榜
中 图 价:¥28.4(4.9折) 定价  ¥5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寻迹——闲话闵行地名 版权信息

寻迹——闲话闵行地名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大众*“发现闵行之美”闵行区政协文史丛书之一种 *查考闵行各种地名来源,具有珍贵的乡土史地知识和文化资料价值

寻迹——闲话闵行地名 内容简介

地(路)名是一个地区人类活动和自然形态相结合的历史产物,被称为地方历史的活化石。闵行地区从农耕时期淳朴的以地理特征、方位、聚居人群为主要命名的方式起,近现代时期又经历如编号命名、植物命名、以特定字命名等发展阶段,很终形成今天百花齐放、各具特色的地名文化。本书将聚焦“地名”这个近在身边却又易被遗忘的领域,从现有的行政区划地名、历史政区名称,以及那些已被历史长河淹没但又极具意义和故事性的地(路)名中挑选出很值得回味品读的,呈现给读者,为读者留住那份乡愁的记忆。

寻迹——闲话闵行地名 目录

目 录

《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总序

代序(暂缺)

江 河 厚 土

上海县的来龙去脉

从“敏行”到“闵行”

与水结缘,因水而兴

曾是鹤之故乡

地名中的时代烙印

条条大路通“云南”

老地名知多少

镇 名 溯 源

漕运要道华潮浦

以庙名而得纪王

紫堤龙江市 诸翟已千年

彩虹贯空架虹桥

云间二陆与七宝

梅尧臣与梅家弄

四通八达汇莘庄

从“砖桥”到“颛桥”

华亭鹤唳在北桥

三冈之水聚马桥

从塘湾街到塘湾镇

木行兴起陈家行

从杜村到杜家行

周浦塘畔苏家桥

观潮胜地鲁家汇

闸港原来有个镇

村 头 宅 尾

“??上村”与“号上三邑”

韩仓和韩湘子

冯氏与冯家旗杆

井亭头与庙结缘

安国寺旁张家宅

拨赐庄的由来

有个村宅叫生梨树头

化干戈为玉帛的剥狗桥

瓶山不是山

从黄浦渡到闵行渡

七宝老街上的几条弄堂

野三官堂的古银杏

一号路,闵行的南京路

渐行渐远的莘庄村宅名

闵行老街弄堂数不清

“王家浜”和“姚家浜”

这里曾是“大操场”

主要参考书目和资料


展开全部

寻迹——闲话闵行地名 节选

归乡之路上一盏温暖的灯(代序)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地域特点和人文气韵。地名作为人们赋予某一特定空间位置上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的专有名词,自然而然就成为了这个区域人们特定的文化符号和相对较为固定的集体记忆,也是人们谈起家乡时那个共同的依托。 作为一个新闵行人,十几年前初识闵行,和莘庄有关。*初对“莘”字究竟该念“shēn”还是“xīn”总有些忐忑,怕出洋相,在和当地的朋友确认后才敢大胆地读出“xīn”来。原来莘庄因跨莘(xīn)溪而得名,莘溪因为两岸长满了细莘(一种中草药)而命名。“莘”字在做植物时读“xīn”。从*初的不确定到现在的释然,原来背后有这样的渊源,细细品来别有一番趣味。 毋容置疑,闵行有着丰富的地名资源。从农耕时代较为原始淳朴的命名方式开始,这块土地上的集镇街巷、村落阡陌、河道古桥便有了独属于自己的故事并从此代代相传。有些更是很好地保留到了今天。如区内9镇中的华漕、虹桥、七宝、梅陇、莘庄、颛桥、吴泾、马桥镇均为老地名。它们或经过合并,承袭其中一个老地名而来,如华漕就是由原纪王、诸翟、华漕三镇合并而来,颛桥也是由原颛桥镇、北桥镇合并而来;或一直沿用至今,名扬四方,如七宝、虹桥、莘庄、马桥等。9镇当中数浦江镇较为特别,是由黄浦江以东区域的原陈行、杜行、鲁汇三镇在2000年10月18日合并而来,但并未取其中之一的名称命名,而是赋予了它们一个新的名称——浦江镇。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和“撤二建一”后,闵行这片热土进入了迅速发展的阶段,一幢幢高楼建起来了,一条条道路也铺开来了,命名也更具时代特质。现位于江川路街道、人们俗称的老闵行区域内的道路,就有很多是以云南地名来命名的,如东川路、剑川路、德宏路、碧江路等。究其命名规则,主要是因为这片区域位于上海的西南部,和云南在祖国版图上的位置相同。进入21世纪,随着上海申办2010年世博会成功,以及世博会开幕,虹桥交通枢纽投入使用,周边区域的道路又多和“浦”“江”“申”“虹”这四个字紧密相连。如浦星路、浦锦路、申虹路、申长路等。 这次因主编《寻迹——闲话闵行地名》,编者对这块形如金钥匙的土地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但其中*吸引我,也是我认为*具浪漫色彩的是“鹤”这个动物元素在闵行地名中的历史和传说。 南宋《云间志》中有关于古冈身的记载:“在县东七十里,凡三所。南属于海,北抵松江,长一百里,入土数尺皆螺蚌壳,世传海中涌三浪而成……”这条古冈身从北往南,穿过闵行。所以今华漕、颛桥、马桥都处在距今六千多年前的古冈身之上。因为沿海水域,海凃辽阔,气候温暖,自然而然便成了鹤的生息之地,所以这片区域便有很多和鹤相关的地名。如华漕白鹤村(后叫诸翟)、北桥的放鹤桥。后海岸线不断东扩,在如今的浦江镇区域内至今还保留着鹤坡塘、鹤坡里等地名。这些地名中*有名的莫过于北桥的鸣鹤桥,传说当年西晋文学家陆机到北桥秦皇道俞塘河畔放鹤,鹤出笼时的鸣叫声让他万分欣喜,于是就出资修建了紫云石的俞塘石桥。为了纪念挚友、文学家荀隐(字鸣鹤),他将此桥命名为鸣鹤桥。后陆机卷入“八王之乱”,临刑前叹道:“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那种悲怆苍凉之感让人扼腕叹息。后人将“鸣鹤桥”俗称为放鹤桥,现放鹤路、鹤翔路的路名就由此而来。 如今鸣鹤桥早已不见踪迹,和它一样被掩埋在历史尘埃当中的还有很多村落小镇、老街古巷。它们在这个高速推进的城市化建设中显得有点格格不入,落寞逼仄,于是一批批的老街和村宅逐渐淡出我们的视线,它们的名字也成为一种失去参照物的抽象回忆。2017年虹梅南路高架的建设让往昔人群熙攘的朱行老街成为了历史,七宝号上村的土地如今也已成为闵行文化公园,闵行老街现在也只能在老照片和保留的历史建筑中寻找踪迹。 谁也无法阻止时代前进的脚步,但为闵行人留住这些乡愁记忆无疑是大家的共识和期盼。这也是我们编写《寻迹——闲话闵行地名》的初衷。本书分为三个篇章,结合相关文史资料、故事传说、老照片等,将闵行地域内各具特色的古镇、村宅、老街等地名收入囊中,从整体地名特色到境域各色古镇,再到乡人熟识的村宅老街,梳理出独属于闵行人的乡愁情愫。“江河厚土”篇将着重从较为整体和宏观的角度出发,从这片土地的地理特点和历史沿革来展开,介绍从上海县到闵行区,从农耕时代到现代都市,这片曾是鹤之故乡的土地上有着怎样的地名文化传承。“镇名溯源”篇则选取闵行境域内16个古镇,如虹桥、七宝、莘庄、梅陇、颛桥等,以相关镇志、县志、村志等资料为主要来源,从历史、传说、风情等方面讲述这些古镇名称的来历和变迁。“村头宅尾”篇从闵行的村宅和小街弄堂,这些*具烟火气的地名出发,记述老一辈们口口相传的故事和已经消失的村落、庵庙,还有保留至今的遗迹、古树。 本书作为“发现闵行之美”闵行区政协文史丛书“百舸争流辑”中的一册,要感谢区政协的大力支持,各街镇积极提供资料也给予了我们极大的帮助,更要感谢长期致力于研究和保护本土文化的工作者,正是通过他们的记录和保护,才让闵行人的这份故土情怀得以延续。伴随着成书付梓的欣喜之外,也带有些许遗憾,因为能力有限,书中自有遗漏和错误之处,还请读者予以指正。 闵行日新月异,乡愁却从未变淡,那些曾经耳熟能详的老地名,定会成为人们归乡路上一盏温暖的灯,指引家的方向。 编者 2021年9月

寻迹——闲话闵行地名 作者简介

闵行区政协学习和文史委员会是在区政协常务委员会和主席会议领导下,负责征集、编辑、出版、发行闵行文史资料,组织区政协委员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工作机构。负责编辑出版的《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是向各界人士征集的关于闵行近现代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亲历、亲见、亲闻”的史料,根据“精选慎编”的原则编辑出版成册,以达到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社会功能。 周皓彦,上海明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图书报刊编辑、记者,长期从事文字编辑和校对工作,对闵行地区的文化历史有一定程度了解,为闵行本土杂志《城市季风》《三冈水》撰稿。曾参与闵行区政协系列文史丛书《“莘”城旧事》编辑工作。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