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从黑格尔出发

出版社: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8-01
所属丛书: 哲学大师
开本: 32开 页数: 232
读者评分:5分1条评论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中 图 价:¥20.6(4.3折) 定价  ¥4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从黑格尔出发 版权信息

从黑格尔出发 本书特色

黑格尔(1770-1831),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他建立了世界哲学史上庞大的客观唯心体系。他的思想也是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的主要思想体系源流。黑格尔的著作以哲学的高度几乎涉猎了人类知识的全部领域:历史、自然、法学、伦理等。黑格尔的代表作有《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哲学科学百科全书》《法哲学原理》等。 ★ 黑格尔把康德创立的德国古典哲学、唯心论哲学发展到了至高点;从思想层面来说,黑格尔可以说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 ★ 他的哲学思想在后代很长时间里一直引起争论,对思想界有广泛的影响,几乎所有学派都对他的学说给予肯定或提出批判; ★ 详尽阐述黑格尔作品中的主要概念及其思想对后世哲学流派产生的影响,对首次接触这位伟大思想家作品的人而言,本书是一部理想的入门书籍。 ★【哲学大师】全系精彩图书:一套适合普通读者了解哲学大家哲学思想的入门读物,《从黑格尔出发》是其中之一。 《从洛克出发》 《从萨特出发》 《从康德出发》 《从卢梭出发》 《从黑格尔出发》 《从霍布斯出发》 《从贝克莱出发》 《从笛卡儿出发》 《从休谟出发》 《从尼采出发》
海报:

从黑格尔出发 内容简介

  《从黑格尔出发》介绍了黑格尔这位在哲学史上具有非凡影响力的思想家的作品中包含主要概念和思想,其中包括黑格尔逻辑学、黑格尔辩证法等重要学说。主题结构清晰,语言通俗易懂,让我们在阅读中学习并了解黑格尔哲学的灵魂核心及体系框架。 本书隶属于“哲学大师”书系,由英国布鲁姆斯伯里(Bloomsbury)出版公司出品,每个分册分别解读了一位知名哲学家,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主要作品、思想理念和对时代的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浅显的语言从全新的角度解读这些哲学家的人生及其核心理念,使读者可以更轻松地了解这些标杆式的哲学家的人生经历,并读懂他们哲学问题的根源。10个分册如下: 《从洛克出发》 《从康德出发》 《从尼采出发》 《从萨特出发》 《从卢梭出发》 《从休谟出发》 《从贝克莱出发》 《从笛卡儿出发》 《从黑格尔出发》 《从霍布斯出发》

从黑格尔出发 目录

**章走近黑格尔

**节黄昏的落幕

第二节推测解释学

第三节有机统一和自我发展

第四节本书结构

第二章黑格尔早期作品:战胜分离

**节对哲学的需要

第二节爱和认识

第三节上帝本身已死

第四节疏远、群体和国家

第三章《精神现象学》:意识的满意和不满

**节代替和黑格尔式反语

第二节纯粹和不纯粹的认识

第三节自我异化精神

第四节通往绝对知识的途径

第四章黑格尔的百科全书:存在、自然和思想的结构

**节扔掉梯子

第二节理性和理解力

第三节自然的必要性

第四节精神的出现

第五章《法哲学原理》:作为自我实现的自由

**节自我实现和“道德生活”

第二节认同和外化

第三节依照理性去行动

第四节教化和公社

第六章历史哲学:理性统治世界

**节历史中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第二节自由的道路

第三节进化论和“历史终点”

第四节现代国家的黄昏

第七章绝对精神:艺术、宗教和哲学

**节绝对基础价值

第二节艺术是过去的事物

第三节宗教是为了所有人

第四节哲学的实践

参考文献

索引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译者简介


展开全部

从黑格尔出发 节选

绝对基础价值 在《哲学科学百科全书》第三部分—《心智哲学》中,黑格尔认为“绝对精神”是对于“精神”反思的*高形式,使用的方式有艺术、宗教和哲学。这些“绝对精神”的形式共享一个客体,也就是现实的基本框架,被认为是动态、有机的整体(“真理”或者“绝对”);但是每一个形式都是以不同方法去理解结构的,所以也代表了不同形式的理解:艺术通过具有美感的物体向我们显示的是现实*终的结构;宗教象征性和隐喻性地代表同样的东西;哲学以纯粹概念的方式重构了现实的基本结构(ENCIII§§553—577)。黑格尔认为就是通过这些“绝对精神”的形式,“精神”*终会了解自己。 一开始就考虑“绝对精神”如何跟其他形式的“绝对”联系在一起,以及它是如何在所有相关的领域代替“主观”和“客观”将会很有帮助。倘若“绝对精神”指定了那些关于我们基本的价值和利益的反思的一般模式,那么“绝对合理性”就是指反思的基本结构,而且在个体能够识别受到这个结构调解的自身行动和目的的时候,“绝对自由”得到了体验。这个讨论中的结构,即“绝对精神”所反映的结构,比任何特殊群体、机构或者国家的标准结构都要宽广和普遍,不管结果变成什么,*终都是现实*基本的结构。 黑格尔对于在其后期作品中出现的“绝对精神”概念与《精神现象学》中出现的“绝对知识”看法之间的关系阐述得并不是特别清晰;但这至少是合理的,因为“绝对知识”是在黑格尔开始尝试布局自己的“体系”的时候出现的,只是简单的解释,然后在他后期更成熟的体系中变成“精神”的“绝对”形式—合理性和自由。在《精神现象学》中,“绝对知识”是自我反思式的牺牲和投降的实践,是一种符合整个内在驱动代替顺序的生活方式,而这个代替组成了早期工作的叙述。“绝对认知”是“为了找到自我而失去自我”的一种策略:个体在眼前的事件中努力失去自己,就是为了克服这种依附的不安全,将个体朝客体或者自我推去,以及理解主体与客体之间区别的完全分解(PHG§§3,29,50,53,804—805)。 这种反思的类型是“绝对精神”的特征,一开始仅仅是理论的,或者至少是与任何实践或者政治考虑分开的;这是部分正确的,但是相关的“绝对合理性”和“绝对自由”看法将艺术、宗教和哲学的共同反思带进了人类事件中去。比如说,黑格尔认为当个体在主观、客观和“绝对”层面上根据理性去行动,他或她在*大程度上是自由的,而在这些层面上,主观合理性指的是从个人角度出发根据能理解的理性关于制定和行动的实践,客观合理性是指由受规则支配的机制、文化和国家结构组织起来的实践。“绝对”合理性要求个体得仔细审查主观和客观合理性的领域,然后决定它们那些受规则支配的结构是否连贯、稳定和持久,它们是否要根据人性的那些基本价值和利益去修改。 值得强调的是“绝对精神”的实践是社会实践;这种反思的类型都是艺术、宗教和哲学的特点,而且一个人是不能完全开展这种反思的。哪些东西可以当作好的理由、问题或者解释,*大程度是由社会实践的标准所决定的。这里有一种黑格尔想要接受而不是去否认的循环在工作:公共的自我反思必须要在内部开展。这种高层次的反思必须要在更广阔的意义上解释公共的理性,但并不减少个体在根据主观或者客观合理性行动的时候所号召的合理性。 黑格尔认为“绝对精神”各种形式之间的区别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概念区分,产生了“从属论题”:是关于他们充分理解整体的能力,是为了符合它们为知识而设定的标准;艺术从属于宗教,宗教从属于哲学。艺术试图通过即时的描绘来理解整体,采用的是美感和特殊的形式。这是一种有效地表达整体的方法,但它往往被宗教所战胜,而宗教所采用的概念和普遍性组成了一个间接的显示来表达整体。黑格尔认为哲学通过纯粹的概念来理解整体,将能*好地匹配整体的复杂性。虽然黑格尔没有观察到“绝对精神”的形式是有层次的排列的,但我们不应该忘记艺术和宗教仍旧是反思*高形式中我们可以接触到的形式。黑格尔还要补充的是宗教和艺术中有一些有趣和重要的特征是哲学在概念上无法表达的。在任何情况下,任何形式的“绝对精神”都是自然“有思想的”一部分,依据*基本的价值和利益通过反思可以逐渐了解自身。 另外一种描述“绝对精神”特征的方法,显示了“绝对精神”形式的概念统一和这些形式之间的区别,就是说它的反思试图解开“理解”的工作,而这个工作常常就是将整体分解成部分。艺术、宗教和哲学将复杂、动态和有机的整体看成它们的客体,而且假设这个整体是先于部分的。但是艺术和宗教都不能正确理解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艺术能理解整体的即时性,但是它不能转向更加细致的理解;虽然宗教能很显然地察觉到部分,但*终也不能理解整体,所以就转向隐喻的思考和迷信。黑格尔认为只有哲学能恰当地理解部分、整体和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如果哲学是“系统的”和“科学的”,那它将不能过度依赖“理解”,这会将它与社会科学中的工作区分出来。 也可以从历史上区分“绝对精神”的形式,因为这些形式都在历史上的不同时期达到了顶峰。黑格尔也会使用概念区分来解释这些形式在历史上出现的踪迹。比如在古希腊,艺术比其他的知识形式都更好地理解了这个动态和有机的整体。另外,宗教在中世纪时期开始兴起,而哲学则是在现代开始兴盛起来的。根据黑格尔其他的作品,我们可以认为这些就是案例,因为“精神”在历史上达到了充分的认识,世界的概念复杂性也同时在增长。现代世界是一个非常复杂和标准的安排,只有哲学(包括其他的科学原则)能与之匹配,虽然历史上也曾经出现过这样的时代—艺术和宗教再现了整体的复杂性,但这些时代都已经过去了。 “精神”开始了解自身,其实是一个普遍的过程,反映了自由的发展阶段,而这些阶段就是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提及的自我实现。正如现代国家中获得自由的过程包括外化和内化阶段一样,“绝对精神”也经历了同样的运动。艺术特别需要个人意愿的外化,在早期人类文明阶段,艺术的出现使得人们为了自己的目的去挪用世界上那些外在的有美感的人员。在“精神”出现之前,人类就已经沉浸在自然中了,但当艺术变成一种集体自我反思的形式的时候,“精神”就从自然中分离出来了。一旦“精神”站在自然对立面,它对于美感的挪用就变成自身意愿的一种外化。历史上,将世界内化回我们自我的概念中也需要艺术,但宗教和哲学往往能更有效地获取到这种动态性。 *后,黑格尔对于“绝对精神”的研究受到推测解释学的引导:对于每种艺术、宗教和哲学,他都想找到“真实的理性”,并且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中把它们当成实践去理解。他所用的解释方法也要求他需要理解实践内部的目标和标准;比如说,黑格尔对叫作“艺术现象学”的东西特别感兴趣,他还努力去理解和接受艺术家们的观点。正如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设想的推测解释学一样,他会去探索艺术、宗教和哲学所使用的概念是否适合它们的客体;如果不适合,那么哲学“绝对精神”的形式将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失败。 ……

从黑格尔出发 作者简介

  克雷格·B.马塔雷斯,美国明尼苏达州立大学的哲学副教授,哲学政经科研项目的主任。

商品评论(1条)
  • 主题:

    这一套书挺不错,对哲学家及其著作做出了充分解读。

    2023/1/15 15:00:00
    读者:******(购买过本书)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