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风的女儿 二战德国女飞行员的交错人生

风的女儿 二战德国女飞行员的交错人生

出版社: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出版时间:2021-03-01
开本: 32开 页数: 520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51.5(6.6折) 定价  ¥7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风的女儿 二战德国女飞行员的交错人生 版权信息

  • ISBN:9787807683315
  • 条形码:9787807683315 ; 978-7-80768-331-5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风的女儿 二战德国女飞行员的交错人生 本书特色

?? 这是一段波澜壮阔不让《夜航西飞》的女性飞行故事,作为梅利塔和汉娜的双人传记,讲述了1936年奥运会、东方战线、柏林航空俱乐部等二战背景下两位卓越德国女飞行员的真实人生往事。 ?? 在男性领域获得一席之地的女性,本就是难得的翘楚。军事航空领域更是一座难以攀登的高峰,而汉娜与梅利塔凭着自身的才能与热爱,坚忍不拔地成为了飞行领域里的卓越人物。 ?? 犹太人反抗纳粹责无旁贷,但德国人反抗纳粹,就需要在正义和立场之间做出艰难的抉择。 ?? 政治时局波诡云谲,然而很少有人能在危难中依然坚持高贵的人格,去做大多数人已经妥协后不再敢触及的事情。做正确的事,在战争年代,更是难如逆风飞翔。

风的女儿 二战德国女飞行员的交错人生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真实的双人传记,通过1936年奥运会、东方战线、柏林航空俱乐部等背景,讲述了二战时期两位德国女飞行员的真实人生往事。汉娜和梅利塔都战胜了舆论对女性的偏见,在20世纪30年代男性占地位的德国飞行领域争得了一席之地。然而,两人的命运截然不同,她们也不能苟同对方的抉择。出身中产阶级的汉娜是雅利安人,在1945年企图将希特勒带出柏林,失败后被世人所鄙弃;而不爱出风头的普鲁士贵族梅利塔,却全家支持并参与了的元首刺杀计划:“女武神”行动,为此付出了血的代价。

风的女儿 二战德国女飞行员的交错人生 目录

致谢

卷首语

前言

**章 向往自由 1903 ~ 1932 1

第二章 寻找完美 1912 ~ 1933 32

第三章 公共关系 1933 ~ 1936 51

第四章 公开会面 1936 ~ 1937 86

第五章 盘旋 1938 110

第六章 下降 1938 ~ 1939 131

第七章 战时女性 1939 ~ 1941 147

第八章 挑战重力 1942 ~ 1943 180

第九章 众矢之的 1943 214

第十章 献身行动 1943 ~ 1944 245

第十一章 瓦尔基里行动 1944 278

第十二章 集中营里 1944 312

第十三章 在地堡 1945 352

第十四章 *后一次飞行 1945 380

第十五章 解放和关押 1945 ~ 1946 404

第十六章 名声 436

结语:矛盾时期 474

参考文献 481


展开全部

风的女儿 二战德国女飞行员的交错人生 节选

向往自由
17 岁的梅利塔??席勒把她深色的长发塞进皮飞行帽,让帽子紧紧地扣在头上,大步向她梦寐已久的滑翔机走去。它静静地停在草地上,薄薄的木制机身看起来就像一只小鸟的骨架一样又轻巧又脆弱,却仍旧能带给人希望。1920 年春天,在德国东部的希尔施贝格,梅利几个月以来一直在观察这些在她寄宿学校附近学习山谷草地滑翔起降的年轻人。起先,她是完全被无视的。人们都认为,女孩子就该远离危险活动,只需为勇敢的男人摇旗呐喊,对他们不惜以生命换取飞行的刺激和荣光的行为表达崇敬之情。但是梅利塔对飞行充满了兴趣,全然不顾社会惯例和风俗。不久后,只要一有机会,她就开始参与滑翔机的起飞、回收和维修工作。一个暖阳高照的日子,她终于得到了一个亲自试飞的机会。她小心地在充当滑翔机座椅的木板中间坐好,双手放在操纵杆上,抬起头。她那张“我很好,我不好”的脸上一面写着欣喜一面写着紧张。接着她短促地点了下头,片刻后,两排穿着针织套头衫的年轻人用橡胶牵引索拖着她的滑翔机向山坡下俯冲,梅利塔的滑翔机随即腾空而起。她拉起操纵杆,放下牵引,从地勤小组头上一跃而起,冲上云霄,而这些年轻人则由于惯性纷纷栽倒在草坪上。滑翔机在空中翱翔,世界在她脚下变成了一条条轮廓线。她的每一个动作,小到身体重心的移动,大到对操纵杆的控制,整台机器都发出震动予以回应,她则一边体会着飞行的快感一边观察着这种震动。梅利塔被这种奇妙的感受深深迷住了。她事后坦陈,从*开始的一瞬间,“飞行这件事就对我施了咒,我难以抗拒……我被这种向往自由的感觉所主宰,自始至终”。
阿道夫??希特勒首次登上驾驶舱的记录也是在1920 年的春天。希特勒的飞行经历更加传奇,他当时所乘坐的是一架开放驾驶舱的双翼飞机,为的是从慕尼黑飞往柏林参加卡普政变,正是这场政变推动了历史上魏玛共和国的倒台。飞机上的希特勒用护目镜勒住皮帽,整理好情绪和表情,握紧他的小旅行箱,把生命交给了他的驾驶员——“一战”德国空军王牌飞行员罗伯特??里特尔??冯??格莱姆。“在这个狭窄的开放驾驶舱里,他挤在储物桶和油桶之间,劲风吹打着他的脸,而他的全部思绪都在一个问题上,”记者奥托??迪特里希写道,“我们能不能按时抵达柏林?” 恶劣的天气使他们的速度减慢,视野之差、风雨之急让飞行员和乘客都受了罪。在那个没有导航的年代,格莱姆只能在于特博格中途着陆,他们终于到达柏林的时候,政变已告失败。据说希特勒为了避人耳目,还特意贴了个假胡子,假扮成一名会计离开机场。然而尽管有骇人的天气、晕机的不适和迟到柏林以及政变失败的事实,希特勒对这次飞行经历仍然感到非常激动。对于他而言,飞机不只是消遣运动和军事工具,更是一个政治机器,他就此下定决心要支持这一*先进的出行方式。德国在20 世纪初期迎来了“航空时代”。1900 年,巨大的齐柏林飞艇首次打开德国大众的想象力,具象化了长久以来人们对于自由和权力的渴求。三年后——梅利塔出生(1903 年1 月9 日)后不到一年,莱特兄弟在美国成功发明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动机驱动的飞机。之后五年内,在德国掀起的“飞行热”一直热度不减。之后的十年中,这个国家一再在飞行高度、飞行距离、飞行速度和续航时间上创造世界纪录,而这一系列成功又激起了一波爱国潮。飞行已经成为国际公认的衡量现代化和活力的指标,德国的壮志雄心逐渐成了它的新标志。尽管成长在这样一个对飞行抱有高度热忱的时期,但正如梅利塔日后坦陈的那样,“将毕生奉献给飞行事业和因此做出的工作的决定,从*初就似乎是一个格外男性化的决定,无可否认的是,这并不是一个在年轻女孩中常见的决定”。
梅利塔出生在一个叫克罗托申的小镇,历史上属于波兰王国,但在普鲁士王国时期,克罗托申属于波森省,靠近俄国边境。 这座小镇的历史从它的人口统计中也可见一斑。几乎三分之二的小镇人口都是波兰人,但梅利塔家属于有钱有势的日耳曼社区新教保守派。她的父亲米夏埃尔??席勒是一名土木工程师、建筑师,也是一名公务员,他的家族原本来自敖德萨,通过做皮毛生意在当地发家致富,深深地扎下了根基。他是一名骄傲的地方官,喜欢穿高领的衬衣和昂贵的双排扣大衣,精心打理过的小胡子在发蜡的作用下总是向上翘着。她的母亲,玛格丽特??埃伯斯坦因,可以说是一位大家闺秀,祖上是高贵的日耳曼家族,父亲来自比得哥什,如今是本地的督学。玛格丽特比丈夫小了快20 岁,她那位毕业于布雷斯劳艺术学院的天才姐姐葛特鲁德??冯??库诺尔斯基曾给她画过一幅肖像,画中的玛格丽特身着婚纱,贴颈的珊瑚锁骨链和裙上的深红色牡丹纹样相映成趣,3 她的美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又几乎是漫不经心的。玛格丽特的女儿们始终记得她高贵而冷静的形象,尽管她曾经历过两场世界大战。
(本文摘自克莱尔??马利《风的女儿: 二战德国女飞行员的交错人生》,三联生活书店2021年3月出版。) 寻找完美
1920 年,当少女梅利塔打量着寄宿学校附近山坡上的滑翔机时,在同一个小镇的另一端,活泼可爱的七岁女童汉娜??莱契也正抬头望着天空。她长得很水灵,身材娇小,金发蓝眼,甚是好看。汉娜和她的父母住在希尔施贝格,家里还有哥哥库尔特、妹妹海蒂和几名女佣,但她从小就知道自己注定要去更广阔的天地中闯荡。据她家里人说,她四岁的时候就**次尝试摆脱万有引力,双臂张开,要从二层的阳台起跳。尽管那一次失败了,但她从来没有停止对飞行的憧憬,也没有放弃飞上天的尝试。“这种向往越来越强烈……”她写道,“我看到鸟儿飞过湛蓝的夏日晴空的时候,我看到空中随风飘摇的云的时候,这种向往都会演变成一种深沉而恒久的思乡之情,不管我走到哪里它都伴随着我,一刻不停。” 汉娜曾在进行一次雄心勃勃的尝试——从一棵杉树树杈上向下跳——时把头骨摔骨折了,从此彻彻底底被父母禁足关在屋里,但她从没怀疑过自己,她相信自己有一天一定会在空中翱翔。“是哪个孩子,如我一般,生活在现实和童话的夹缝之间?”她在回忆录开头写道,“谁不曾时常渴望离开熟悉的一切,去探求新的完美世界?” 汉娜不像梅利塔那样,她想要的不只是自由。在很多方面她本都可以实现自己的愿望,但她从没真正面对过现实,有时候在她全身心追求完美世界的过程中,她已经难辨现实和梦想。
生于1912年3 月29日的汉娜,两岁的时候**次世界大战爆发,七岁时战争才结束。战时的汉娜已经到了懂得很多道理的年纪,可以理解祖国对于胜利的热望,也能体会战败带来的困苦和耻辱。然而她大部分的童年记忆并不是这场战争带来的人间冷暖或万念俱灰,而是战后的大萧条和在经济困难时期长大的经历。汉娜的少女时期充斥着德国战后赔款、通货膨胀、失业焦虑和民间暴动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她家原是中产阶层,算得上小康之家,全心全意爱国敬上帝。在他们看来,《凡尔赛条约》所规定的将上西里西亚东部地区划归波兰,以及协约国残酷的战争赔款条款都是极大的不公。“要尊重尊严和荣誉”、热爱祖国,是汉娜家*重要的道德观和做人原则。她从小被教育,认为德国的民族荣誉和家族荣誉都被战争所侵害,祖国的团结统一也受到了威胁。魏玛共和国所欠缺的是一个强有力的,可以训练、团结、号召全国人民的领袖。汉娜的父亲维利??莱契博士是一个为人严格、沉默寡言的男人,他是普鲁士人,信新教,也是共济会成员,在全家人面前有“不容置疑的绝对权威”。1 他是一名眼科医生,经营着一家私人诊所。汉娜很钦佩自己的父亲,父亲却很少表扬她。维利??莱契还是一位小有名气的大提琴手,他家*热闹的时候就是他在家开音乐演奏会的时候。他的演奏会标准很高,虽然孩子们都在认真地学小提琴和钢琴,还学唱三声部的奥地利特色音乐约尔德调(yodelling),他们却很少得到在家里的演奏会上表演的机会。孩子们剩下的和父亲亲近的机会就是学医——有时候维利会从屠夫那里收一些猪或者羊的眼睛,带回家演示眼部手术,有时候库尔特和汉娜甚至会被允许陪父亲一起去上班。他们看到父亲对病人的细心付出,父亲的形象变得更加高大、让人敬仰,但他们却从未对父亲的日常工作真正提起兴趣。对于汉娜来说,这倒不是一件大事。“在我家,”她后来写道,“大家都对一条原则心知肚明,女孩的一生只有一个任务:结婚,然后做一个好妈妈。”2
汉娜的母亲埃米,是一个丧偶的奥地利贵族的大女儿。她虽然明面上让孩子们和父亲一起信仰新教,但暗地里始终试图让孩子们皈依天主教。和丈夫一样,埃米也是一个热诚的爱国者。她通常为人和蔼大度,但一谈到政府、外国势力、犹太人或者任何她觉得有愧于德国的人事物,偶尔也会发表一番激愤的长篇大论加以批评。埃米有着丰富的感情,但少有怀疑精神,她是汉娜的道德模范,尽管这个模范未必真的值得信赖。“我的母亲和我非常了解彼此,”汉娜写道,“我们不需要刻意坦白或透露什么,就可以觉察到对方的想法。”埃米知道自己的女儿所追求的不只是信个教、生个娃,在一个宜人的乡下小镇平静地度过一生,这一点让她很担心。她经常提醒汉娜不要对虚荣和野心怀有执念。
维利??莱契则没有妻子这样的同理心。他只单纯觉得女儿的考试成绩太差,她对什么都兴致勃勃的劲头也让他头疼。对他来说,女儿对于飞行的执念是令他无法接受的,他一点都不能理解。汉娜喜欢花半天时间只为看百灵鸟在田野上空盘旋,或是夏日翱翔的秃鹰,又或是划过天空的某架滑翔机。就像梅利塔一样,有时候,汉娜会坚持在树上写作业,也经常张开双臂从不同的窗台向下跳。但汉娜*大的问题似乎是——就像她学校的某个朋友说的那样——你“很难无视”她。1汉娜永远都精力充沛,而且自信满满,她经常十分招摇,甚至有些放肆。她经常头上扎着两条辫子,辫子上系着颜色鲜亮的发带,笑起来脸颊上会有两个顽皮的酒窝。她常常大笑,而且笑得很失态,她不太容易集中注意力,很容易就会觉得无聊,
“说话的用词经常用*高级”,就像很多小女孩一样。2她在学校学的东西不多,历史只学到了1848年,老师不鼓励学生讨论,只要求他们听话。汉娜不在乎考试作弊,但她非常在意别人对她的批评,对不公正之事也表现得非常敏感。她是一个天生外向的孩子,当她感到自己的个人荣誉被玷污了,就会立刻将她的所有痛苦和委屈一抒为快,这样才能让她心情畅快,然后重新振作起来。 (本文摘自克莱尔??马利《风的女儿: 二战德国女飞行员的交错人生》,三联生活书店2021年3月出版。)

风的女儿 二战德国女飞行员的交错人生 作者简介

克莱尔·马利(Clare Mulley)
著名的英国获奖传记作家,曾著有《谍海迷情:二战英国第一女特工的传奇一生》(麦克米兰出版公司2012年出版);还有一部是荣获《每日电讯报》传记作者俱乐部大奖的《救助儿童的女人:埃格兰泰恩﹒杰布传》。克莱尔本人参与了英国channel5的历史节目《阿道夫和爱娃:爱与战争》的制作,并为《观察家》《今日历史》等报纸杂志撰写评论。克莱尔还担任了英国历史作家协会非虚构桂冠奖评委会主席。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