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边境上的中国:11世纪以来广西中越边境地区的历史与记忆

边境上的中国:11世纪以来广西中越边境地区的历史与记忆

作者:杜树海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2-01
开本: 16开 页数: 316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71.5(7.3折) 定价  ¥9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边境上的中国:11世纪以来广西中越边境地区的历史与记忆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0893049
  • 条形码:9787510893049 ; 978-7-5108-9304-9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边境上的中国:11世纪以来广西中越边境地区的历史与记忆 本书特色

本书内括: 序篇 北宋侬智高起事与广西中越边境地区历史的转变 ; 土司时代: 明代思明府及其周边地区的考察 ; 改土归流: 清代以降归顺州及共周边区域的考察 ; 结论: 国家整合与多层一统。

边境上的中国:11世纪以来广西中越边境地区的历史与记忆 内容简介

本书在民族国家框架下,系统叙述了11世纪以来,广西明代思明土司府、清代归顺州(今广西崇左、百色一带)从边疆到边界的历史进程。其中,在《北宋侬智高起事与广西中越边境地区历史的转变》部分,重建了侬及其父辈所面临的历史场景;在《土司时代:明代思明土府及周边区域的考察》部分,展现了广西中越边境地区的两个黄姓土司家族在宋末至清初的命运沉浮;在《改土归流:清代以降归顺州及周边区域的考察》部分,呈现了归顺州地方在清代改土归流之后,文化面貌方面发生的巨变。作者在结论部分,总结出国家整合的五种方式及其地方意义。本书的重要价值在于,和近来其他有关岭南和西南的若干著作一道,改变了历史学界在边疆和族群历史研究中,“北重南轻”或“北多南少”的学术地图。

边境上的中国:11世纪以来广西中越边境地区的历史与记忆边境上的中国:11世纪以来广西中越边境地区的历史与记忆 前言

在有关边疆、族群的历史研究领域中,似乎中古时期和北方地区总是占据了学者的大部分注意力,这并不奇怪。从现代学术史上看,自从被王国维称为“道”的西北史地之学兴起,加上敦煌吐鲁番的发现,和西洋人、东洋人在我国西北、北方探险,更兼“二战”中陈寅恪预言的。吾国将来必循汉唐之轨辙,倾其全力经营西北”,即世局对学术的刺激,有关中古时期北方胡、汉之区域与族群的研究,一直吸引着学界的目光。西方学者像拉铁摩尔、狄宇宙、巴菲尔德等,在讨论中国边疆和族群问题时,也大多聚焦在中古和北方。不过,“”和。南方”也很重要。历史上,“中困”之所以成为“中国”,不止是秦汉以来,北方从。筑长城,界中国”逐渐到“长城两边是故乡”,也应括唐宋以后,南方的开疆拓土和改土归流,把过去被视为“蛮荒”或“化外”之地的南疆逐渐纳入版图。我过去曾说过,如果允许我们把中国大历史简化,也许可以说:“整个中国史大趋势,就是胡人从北方南下,压迫,也逐渐‘汉化’,而本身也逐渐‘胡化’,在北方胡人压迫下,不断从中原南下,将南方逐渐‘汉化’,本身在这一历史过程中也逐渐‘夷化’。”括北方的胡化/汉化,也括南方的汉化/夷化,这才是相对完整的大历史。中国的“南方”或者说南方的“中国”,它的轮廓就是世逐渐清晰起来的。虽然正如拉铁摩尔所说:“古代帝国往往有边疆而无边界。”世以来,南方中国模糊的羁縻或作为缓冲区域的边疆,逐渐变成清晰的边界,确实是一个相当有意思的历史过程。杜树海博士的这部著作《边境上的中国——1pan>世纪以来广西中越边境地区的历史与记忆》,就是叙述广西明代思明土司府、清代归顺州(今广西崇左、百色一带)从边疆到边界的这个历史过程。从他深入精细的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处于中越......

边境上的中国:11世纪以来广西中越边境地区的历史与记忆 目录

绪论

一、非生态边缘的华夏边缘

二、历史人类学的边缘研究方法

三、边疆、土司与身份认同

四、本书内容梗概-

序篇北宋侬智高起事与广西中越边境地区历史的转变

一、“国家”之间:侬智高起事前广源州土酋的动向

二、“国”灭之后:侬智高失败后帝国边缘的形势

三、“国界”初生?熙宁之战与“计议疆至”

小结:宋代的“中国”与宋代的“边境_

上篇土司时代:明代思明府及其周边地区的考察

**章狄青奏授:宋末至明初土酋势力的动向

及其祖先叙事的创制

一、左、右江区域的“随狄征侬”祖先叙事及其起源-

二、明江上游上思黄氏土酋的覆亡

三、宋末至元思明黄氏土酋的转向

四、明初思明黄氏土官的动向与祖先叙事的创制一

小结:国家边界的地方意义
展开全部

边境上的中国:11世纪以来广西中越边境地区的历史与记忆 节选

一、非生态边缘的华夏边缘

本书研究的区域大致为:今广西崇左市宁明县(明代的思明土府核心区)、百色靖西市(清代的归顺州地域)。其中,宁明县位于左江上游明江流域,靖西市则处于左、右江上游的分水区域,两地均处中国、越南边境地带。在宋代,这一带属于广_南西路邕州管下羁縻州县与溪峒,元代两地分属思明路、镇安路,明代两地分属思明府黄氏土司与归顺州岑氏土司,清雍正问两地得到改土归流。在本书附录二中,还将考察中越边境沿海地带防城港市,其属明清时期广东廉州府钦州的西部地区。钦州在宋代归属广南西路,解放后重新划归广西壮族自治区。从靖西到宁明再到防城港一线,完整囊括了中国广西与越南的边境地带。湿热的气候、肥沃的土壤以及众多的溪流,使得广西左、右江流域成为人类早期居住的区域之一。古人类遗址、左江岩画以及发达的稻作农业便是明证。这里有肥沃的土地,但它们却不同于中原地区的一川。水田一般为四周的石山所环绕,聚落则围田居于山下,当地人称这样的人地组合为“峒”历史上,这里的人群被称为“蛮”“峒民”“狼”“僮”等,当今他们被识别为中国人口*多的——壮族。中越边境一线是壮族分布*集中的区域,以广西靖西市为例,当地壮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9%以上,是*为典型的壮族聚居县。在防城港沿海一带则分布着与越南主体——越族具有渊源关系的京族,其也是中国人口*少的之一。.........

边境上的中国:11世纪以来广西中越边境地区的历史与记忆 作者简介

杜树海,2011年于中山大学历史系、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获博士学位,现为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百篇很好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获得者,国家民委重点联系中青年专家,入选厦门大学南强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多项,出版专著一部,在《民族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