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港口-腹地与近代中国经济转型研究”丛书)经济区的形成与绩效:长三角与珠三角的比较(1842-1937)

(“港口-腹地与近代中国经济转型研究”丛书)经济区的形成与绩效:长三角与珠三角的比较(1842-1937)

出版社:齐鲁书社出版时间:2020-06-01
开本: 其他 页数: 352
本类榜单:经济销量榜
中 图 价:¥67.5(7.5折) 定价  ¥9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港口-腹地与近代中国经济转型研究”丛书)经济区的形成与绩效:长三角与珠三角的比较(1842-1937) 版权信息

  • ISBN:9787533343217
  • 条形码:9787533343217 ; 978-7-5333-4321-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港口-腹地与近代中国经济转型研究”丛书)经济区的形成与绩效:长三角与珠三角的比较(1842-1937) 内容简介

近代中国的经济增长既具有时间性也具有空间性,从空间的视角可以观察到时间维度上被平均以至于忽略不见的地方性差异以及其背后的空间资源配置形式与内容。本著尝试从近代中国很为活跃的二大经济区的形成与绩效的角度,从空间力量的层面来考察、比对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空间资源配置的进程与特征,并进一步讨论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空间经济秩序及其效应与机制。在当前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不平衡不充分也包括历目前所形成的,尤其是近代时期所形成的经济空间不平衡,探究这一空间属性因素的起源与演化,是理解中国特色经济地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有助于从时间维度上拓展中国经济地理学学科的发展。

(“港口-腹地与近代中国经济转型研究”丛书)经济区的形成与绩效:长三角与珠三角的比较(1842-1937) 目录

总序 绪论 经济空间与增长的理论 **节 经济史的新视角:空间的力量 一、第三只“眼睛”的出现 二、空间与经济的合流:历程与论点 三、发展地理学中的空间经济分析 第二节 学术史、选题缘起、思路、框架 一、学术史上的近代经济空间研究 二、已有的研究基础及其评论 三、选题的缘起与新的思路 四、方法、资料、说明、结构 **章 两宋以降中国南方外贸港口的偏移与趋向 引言:地理、市场、规制下的长时段经济趋势 **节 地理优先:宋元时沿海散布的外贸港 一、自然散布和新的调整 二、新外贸港口兴起的含义 第二节 规制主导:明清时官私贸易港的分离 一、官方选定与私下安排 二、规制的极限与突变 第三节 市场原则:近代外贸港口体系的形成 一、背景变化及港口体系的形成 二、市场配置的微观基础 简评:长时段外贸港口偏移的逻辑 第二章 口岸贸易与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增长 **节 地域经济的新生:口岸开放后的珠三角地区 一、珠三角地区的自然与人文特征 二、口岸开放:从粤港澳到三水、江门 三、广州贸易地位弱化与珠三角经济中心位移 四、珠三角地区新的经济空间 第二节 江南地区经济的重建:以上海为中心 一、长三角的经济区位与上海的契机 二、上海中心的形成:从广州、苏州到上海 三、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经济网络 第三节 比较:相同的回应与不同的路径 一、相同的趋向与相异的形态 二、差异的背后:不同的基础与发展路径 简评:口岸贸易与经济增长 第三章 新经济区的轮廓:三个空间尺度的衡量 **节 小尺度上的考察:中心城市及其近郊 一、新建的现代都市:以上海为例 二、传统的中心城市:以广州等为例 三、中心城市的引领:现代性空间生产之源 第二节 中尺度上的考察:口岸与周边地区 一、长三角地区口岸与邻近市镇的联动 二、珠三角地区口岸与市镇的演化 第三节 大尺度的考察:市场网络中的经济空间 一、与上海中心的空间距离及联系 二、珠三角地区市场网络的空间层次 第四节 地理变迁中的“经济距离” 一、经济“密度”增加中的空间属性 二、经济“联系”与“分割”的测度 简评:经济地理变迁中的“空间效用” 第四章 近代经济区的图景:空间与增长 引言:关于近代经济区的标准与划定 **节 长三角经济区的形成 一、长三角新图像的浮现:从自然区转向经济区 二、四至八到:长三角经济区的空间尺度 三、长三角经济区的空间分异 第二节 珠三角经济区的萌生 一、珠三角口岸与腹地的空间形态 二、珠三角口岸与腹地的经济互动 三、口岸腹地与珠三角经济区的萌芽 第三节 空问经济增长的比较与讨论 一、长三角与珠三角的比较 二、学界对于近代经济发展的讨论 三、外向型蚕桑业发展的验证 第五章 近代经济区的机理:地理与制度 **节 基于经济地理上的取向 一、区位与循环因素 二、空间经济演化:口岸腹地模式 第二节 市场与规制下的经济区演化 一、要素流动:交通与经济区的通道 二、交易费用:不完全市场下经济区的边界 第三节 自然与规范之间的产业选择 一、资源配置:产业发展的社会政治空间 二、有限理性的选择:民众的产业空间 简评:地理、市场与制度间的经济区 第六章 近代中国经济增长及其空间效应 **节 经济史变迁中的地理发现 一、发展的内涵与空间的优化 二、空间过程中的“发展” 三、腹地经济变革的绩效 第二节 空间与经济增长 一、重新寻找经济增长的证据 二、市场化与流通空间 三、工业化与生产空间 四、经济增长的路径与源泉 第三节 “地域化经济”及其机制 一、近代经济增长中的一个空间现象 二、地域化流通秩序的形成 三、地域化生产系统的成长 四、地域化经济的动力与模式 简评:经济增长及其空间回应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港口-腹地与近代中国经济转型研究”丛书)经济区的形成与绩效:长三角与珠三角的比较(1842-1937) 作者简介

方书生,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第十五届上海政府图书奖一等奖与第十四届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学科学术奖著作类一等奖获得者,兼任中国商业史学会理事。先后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及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用友公益基金会的项目,主要研究领域为历史经济地理、经济史,在《中国经济史研究》《历史地理》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其中多篇为《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与人大报刊资料《经济史》《近代史》转载,主要著作有《华南近代经济地理》《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形成与绩效研究(1842—2012)》《上海的创新引领:从老工业基地迈向全球城市(1949—2019)》。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