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南

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南

作者:王书荃
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9-01
开本: 其他 页数: 320
中 图 价:¥49.0(5.5折) 定价  ¥8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南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2718616
  • 条形码:9787512718616 ; 978-7-5127-1861-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南 本书特色

宝英 北京妇产医院原院长,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王书荃 中国教育科学员研究院研究员,****心理咨询师 戴耀华 世界卫生组织儿童卫生合作中心主任,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王小萍 北京保教协会理事、***批亲子园园长 倾情**

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南 内容简介

0-3岁婴幼儿时期是孩子神经系统发育很快、各种潜能开发很为关键的时期,是进行教育优选的时机。根据敏感期和大脑发育理论,人类对各种信息和各项能力发展的敏感期都集中出现在生命很初3年。这个时期是人一生中独特和重要的发展阶段,也是孩子发展的机会之窗,是宝宝获得智慧的很好时机。早期教育核心在于提供一个教育营养丰富的环境,对孩子的大脑发育和人格成长进行“激活”,在从而为其日后的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随着早期教育理念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父母意识到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如果进一步深究,什么是早期教育?早期教育尤其是家庭早期教育启蒙究竟应该如何开展?父母在早期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做哪些工作?等等,很多人未必清楚。本书从早期教育的概念、阶段性重点和目标、开展方式以及婴幼儿行为问题等方面入手系统论述早期教育的方方面面,旨在多方面帮助在家庭早期教育启蒙方面有困惑的家长,从而真正帮助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

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南 目录


准备篇 早期教育概述

早期教育的概念 / 002

什么是早期教育 / 002

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 002

0~3岁早期教育的目标和重点 / 006

0~3岁早期教育的目标 / 006

0~3岁早期教育的重点 / 007

0~3岁儿童早期发展规律 / 012

0~3岁运动发展规律 / 012

0~3岁语言发展规律 / 013

0~3岁认知发展规律 / 014

0~3岁情绪发展规律 / 015

**篇 婴儿早期教育(0~1岁)

第1个月 / 020

第1个月运动发展特点与教育 / 020

第1个月语言发展特点与教育 / 022

第1个月认知发展特点与教育 / 025

第1个月情绪发展特点与教育 / 028

第2个月 / 031

第2个月运动发展特点与教育 / 031

第2个月语言发展特点与教育 / 034

第2个月认知发展特点与教育 / 036

第2个月情绪发展特点与教育 / 039

第3个月 / 043

第3个月运动发展特点与教育 / 043

第3个月语言发展特点与教育 / 045

第3个月认识发展特点与教育 / 048

第3个月情绪发展特点与教育 / 050

第4个月 / 052

第4个月运动发展特点与教育 / 052

第4个月语言发展特点与教育 / 054

第4个月认知发展特点与教育 / 057

第4个月情绪发展特点与教育 / 059

第5个月 / 061

第5个月运动发展特点与教育 / 061

第5个月语言发展特点与教育 / 063

第5个月认知发展特点与教育 / 065

第5个月情绪发展特点与教育 / 067

第6~8个月 / 069

第6~8个月运动发展特点与教育 / 069

第6~8个月语言发展特点与教育 / 074

第6~8个月认知发展特点与教育 / 078

第6~8个月情绪发展特点与教育 / 080

第9~10个月 / 084

第9~10个月运动发展特点与教育 / 084

第9~10个月语言发展特点与教育 / 086

第9~10个月认知发展特点与教育 / 088

第9~10个月情绪发展特点与教育 / 090

第11~12个月 / 093

第11~12个月运动发展特点与教育 / 093

第11~12个月语言发展特点与教育 / 096

第11~12个月认知发展特点与教育 / 099

第11~12个月情绪发展特点与教育 / 101

第二篇 幼儿早期教育(1~3岁)

第13~15个月 / 106

第13~15个月运动发展特点与教育 / 106

第13~15个月语言发展特点与教育 / 109

第13~15个月认知发展特点与教育 / 112

第13~15个月情绪发展特点与教育 / 113

第16~18个月 / 116

第16~18个月运动发展特点与教育 / 116

第16~18个月语言发展特点与教育 / 119

第16~18个月认知发展特点与教育 / 121

第16~18个月情绪发展特点与教育 / 123

第19~21个月 / 126

第19~21个月运动发展特点与教育 / 126

第19~21个月语言发展特点与教育 / 129

第19~21个月认知发展特点与教育 / 131

第19~21个月情绪发展特点与教育 / 133

第22~24个月 / 135

第22~24个月运动发展特点与教育 / 135

第22~24个月语言发展特点与教育 / 137

第22~24个月认知发展特点与教育 / 140

第22~24个月情绪发展特点与教育 / 142

第25~30个月 / 145

第25~30个月运动发展特点与教育 / 145

第25~30个月语言发展特点与教育 / 148

第25~30个月认知发展特点与教育 / 153

第25~30个月情绪发展特点与教育 / 154

第31~36个月 / 157

第31~36个月运动发展特点与教育 / 157

第31~36个月语言发展特点与教育 / 160

第31~36个月认知发展特点与教育 / 164

第31~36个月情绪发展特点与教育 / 167

第三篇 婴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

为什么早期习惯培养会影响孩子一生 / 172

良好的家庭氛围很重要 / 173

做孩子的好榜样 / 173

家庭内部的一致性 / 173

鼓励中养成习惯 / 174

过度呵护要不得 / 174

如何培养婴幼儿的饮食习惯 / 175

0~3个月婴儿饮食习惯的培养 / 175

4~6个月婴儿饮食习惯的培养 / 179

7~9个月婴儿饮食习惯的培养 / 180

10~12个月婴儿饮食习惯的培养 / 184

1~2岁幼儿饮食习惯的培养 / 186

2~3岁幼儿饮食习惯的培养 / 189

如何培养婴幼儿的排便习惯 / 193

0~6个月婴儿排便习惯的养成 / 193

7~12个月婴儿排便习惯的养成 / 198

12~18个月幼儿排便习惯的养成 / 199

18~24个月幼儿排便习惯的养成 / 200

2~3岁幼儿排便习惯的养成 / 202

如何培养婴幼儿的睡眠习惯 / 204

0~3个月婴儿睡眠习惯的养成 / 205

4~6个月婴儿睡眠习惯的养成 / 209

7~12个月婴儿睡眠习惯的养成 / 212

1~3岁幼儿睡眠习惯的养成 / 214

第四篇 婴幼儿启蒙教育

儿童启蒙教育概述 / 218

玩具启蒙:让玩具陪孩子长大 / 219

0~6个月视听刺激期的玩具选择 / 221

7~12个月品尝期的玩具选择 / 223

1~2岁探索期的玩具选择 / 226

2~3岁规则期的玩具选择 / 230

玩具应如何收纳与给予 / 232

绘画启蒙:培养孩子从涂鸦开始 / 234

绘画需要五种能力 / 234

涂鸦准备期:0~1岁孩子的绘画启蒙 / 237

无序涂鸦期:1~2岁孩子的绘画启蒙 / 239

控制涂鸦期:2~3岁孩子的绘画启蒙 / 244

0~3岁绘画启蒙常见误区 / 247

阅读启蒙:从0岁开始培养孩子的“阅读脑” / 249

早期阅读的重要意义 / 249

什么是早期阅读 / 249

早期阅读如何激发大脑思维 / 250

早期阅读对日后学习有什么影响 / 251

早期阅读开始的*佳时间 / 254

亲子共读中常见的错误 / 254

亲子共读的阶段划分 / 256

探索期阅读启蒙的方法 / 256

命名期(看图期)阅读启蒙的方法 / 258

故事期阅读启蒙的方法 / 261

识字期阅读启蒙的方法 / 265

音乐启蒙:用音乐激活孩子的大脑 / 268

音乐启蒙的重要性 / 268

常见的错误的音乐启蒙方法 / 269

如何进行音乐启蒙 / 271

第五篇 家庭关系对婴幼儿的影响

家庭关系决定孩子一生的幸福 / 276

父母关系对婴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 / 278

指责型父母对婴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 / 279

讨好型父母对婴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 / 279

打岔型父母对婴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 / 280

超理智型父母对婴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 / 280

和谐型父母对婴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 / 281

亲子关系对婴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 / 282

与母亲的关系对婴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 / 283

与父亲的关系对婴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 / 284

与父母的关系对婴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 / 285

多子女关系对婴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 / 286

相差3岁以内的两个孩子将有一个玩伴式的成长

 过程 / 286

相差3至6岁的两个孩子将有一个榜样式的成长

 过程 / 287

相差6至10岁的两个孩子将有一个教练式的成长

 过程 / 288

相差10岁以上的两个孩子将有一个家长式的成长

 过程 / 289

隔代教养关系对婴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 / 290

隔代教养关系的主要矛盾 / 290

如何做才能让隔代教养做得更好 / 292


展开全部

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南 节选

准备篇 早期教育概述 早期教育的概念 什么是早期教育 儿童早期发展不等同于早期教育。早期发展强调的是,重视儿童生长发育的自然过程和条件。儿童的生长发育必须经历一系列自然的发育过程,如体格发育、认知发展、能力学习等。 早期教育是创造*好的环境,提供*充分的支持,促进这些过程的实现。如果说环境就是教育,身心成长的自然过程是发展,那么创造环境、提供支持以促进更好的发展就是教育。 我们可以通过科学喂养、健康保健来增强婴幼儿的体质;我们可以通过环境创设,有计划、有目的地训练婴幼儿的学习能力和社会行为能力。 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关注儿童早期教育具有多重效益,其效益不仅是个体的而且是社会的,不仅是即时的而且是终身的。儿童早期教育在使儿童充分受益的同时还可以为社会创造经济效益,给个体和社会带来高回报。具体理由如下: 一、儿童的发展具有累积性 从儿童发展特点来看,儿童的发展具有累积性,儿童小时候的发展是后期发展的基础。关注儿童的早期发展,越早开始,效果越好。科学的早期教育的结果体现在提高学习成绩,减少少年犯罪,给个人和社会创造较高的经济回报等方面。总之,一个人学业和事业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早年奠定的基础。 二、早期环境对大脑发展的影响具有长效性 儿童早年环境不仅影响其脑神经细胞数量的激活和联结,而且影响联结的方式。儿童出生后,其神经元有一个“突触发生”的过程,突触的发生形成了神经联系,即神经通路——网络。人的思维靠的就是这些神经联系。神经联系形成后,如果反复被使用,它们就会成为永久的联系;如果很少被使用,这些联系就会逐渐消退,我们称这个过程为“神经修剪”。 在儿童出生后,良好的环境(如健康、营养、照料、刺激以及与他人的互动等)对儿童脑功能的影响将一直延续到青春期。与缺乏良好的早期输入的同龄人相比,有良好的早期输入的儿童在许多方面将显示出早期发展良性的累积效应。 其实,“经验”对儿童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所谓“经验”,就是“做过的”“吃过的”,比如坐过公共汽车,这就是经验。经历过的就是经验。经验在神经联系中是举足轻重的。在生命的早期,若缺乏适当的刺激,儿童得不到形成神经联系时所需要的经验,很多神经联系将会消失。而丰富的生活环境,可以使儿童获得相应的可促进其发展的经验。 三、婴幼儿良好的情绪行为是健康人格的基础 现在一说到早期教育,家长很容易理解为学知识,比如认字、背唐诗、学外语等。其实,真正影响人一生的,是儿童早期的体格发育和情绪行为发育。 科学研究发现,人自身的许多问题都源于儿童早期。比如小学生的学习问题、大学生的抑郁问题、成人的精神问题以及不良人格等都与婴幼儿时期的教养环境有关系。 从孩子出生开始,我们就要给孩子充分的关爱。从小没有得到足够爱抚的孩子,很难懂得爱,也不会去爱别人。在没有尊重、没有关怀、没有欢乐的气氛中长大的孩子,个性将会扭曲,而且这会进一步影响孩子将来的学业和事业的发展,以致终生没有幸福感。 四、投资儿童早期教育具有潜在的高回报率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投资儿童早期教育具有潜在的高回报率。美国高瞻佩里(High/Scope Perry)学前项目对有、无早期教育的两组儿童的终身经济产出和各种社会成本进行估算后发现,经过早期教育的儿童投资回报是对照组儿童的7倍。 纵向研究表明,各种对儿童的早期干预都具有长效性,效果体现在儿童不易生病、更好养育,节省了家庭和社会在个体学业、就业上的开支,降低了因失误、吸毒、犯罪等导致的经济损失,避免或延缓了儿童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高了终身的经济产出。 五、有助于减少经济和社会上的不平等 关注儿童早期教育可以缩小环境条件好的与环境条件不好的儿童在发展上的距离,减少差异,有助于减少经济和社会上的不平等。事实表明,来自困难家庭的儿童、残疾儿童比其对照组儿童更易从儿童早期教育中获益。因此关注儿童早期发展不仅可能造就超常儿童,更为实用的是可以使普通儿童更聪明,并有助于心智不佳儿童的康复与发展。 关注儿童早期发展,更好地开展早期教育,可以使问题儿童的早期发现和干预成为可能。对弱智儿童的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可以提高他们的发展水平,降低弱智的实际百分数,甚至减少特殊教育的投入。 总之,在全球竞争激烈的今天,一个身体、心智、社会和情感发展良好的个体,相比一个这些能力没有得到发展的个体,在各方面都更有机会处于更有利的地位,在经济上会为家庭、社区和国家做出更多的贡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也指出幼儿教育具有独特的个体和社会发展价值,因为“人类大脑的实际构造是由出生后的经验而不是由遗传所决定的”,“幼儿的早期经验可极大地影响脑部复杂的神经网络结构”,“遗传提供的是基础,生活体验塑造的是精神与灵魂”。所以,早期教育本质上是对大脑潜能的开发,是促进儿童早期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0~3岁早期教育的目标和重点 0~3岁早期教育的目标 0~3岁早期教育的核心目标 0~3岁是人生整个教育的起点。为了保证*终教育目标的实现,这一时期教育的核心目标是,促进孩子的心理构建和心理拓展,使孩子身体、心理健康地发展,从而为接受进一步的教育打好基础。 0~3岁早期教育的阶段目标 人生每个阶段的变化,都体现在生理、认知和情绪社会化等几个方面。 0~1.5岁是身体和大脑迅速发展的时期,要保证孩子运动、知觉、智力的发展和与他人的亲密关系。 1岁半至3岁是“游戏开始的年龄”,孩子的运动技能日益精细,思维、语言飞速发展,形成了自我意识。这时,我们要教会孩子恰当表达情绪。 父母是早期教育的主要执行者,因此要了解孩子在这个阶段的发展特点,读懂孩子的行为表现,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提高孩子的适应能力,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帮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入园甚至入学做好准备。 0~3岁早期教育的重点 教育建立在对孩子了解的基础上,比如要了解孩子为什么有这样那样的行为,这些行为是自然产生的吗,它们与年龄有什么关系。我们更要了解什么年龄的孩子该有什么样的行为。以年龄特点为依据的环境创设是早期教育的重点。 0~3岁早期教育的内容 心理学家认为,人类发展的模式是生理发展过程、认知发展过程和社会情绪发展过程相互作用的产物。本书将以上三大方面具体划分为四个领域,那就是运动、语言、认知和情绪社会化。认知在婴幼儿时期,主要表现为儿童对无生命的物体的反应。情绪社会化则是儿童对有生命的个体的反应。促进儿童的发展就是要促进儿童运动、语言、认知、情绪社会化的发展。可以这么说,这些既是早期教育的依据,也是早期教育的基本内容。 运动 营养和睡眠是关乎体格发育的重要因素,运动则是促进体格发育乃至整体发育的重要内容。提高运动技能是早期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 语言 语言包括语言的理解和语言的表达两个方面的内容。从一出生的“哭”到咿呀学语,到动作、手势表达,到会说单音字、多音字、简单句,到会说复杂句,这是语言表达的发展过程。识别声音、明白词义、听懂指令等则是语言理解的发展过程。语言的发展与智力和社会性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是早期教育的重要内容。 认知 从感觉到知觉到认知,是个体的思维水平发展变化的过程。婴儿从对声音、光亮有感觉,到开始注视床上方悬挂的活动物体并试着去抓握,再到寻找被遮盖起来的物体,甚至学习数数等都反映了认知发展的过程。这一切都是在对实物的反应中获得的。因此,认知的发展,至少在儿童早期,我们视其为对物的反应。 情绪社会化 情绪社会化包括个体与他人关系的变化、情绪和个性的发展,可以说是对人的反应。婴儿以微笑回应母亲的爱抚,小男孩攻击他的玩伴,小女孩对人甜美地一笑,都体现了情绪社会化的发展。情绪社会化的发展,至少在儿童早期,我们视其为对人的反应。 运动、认知、语言和情绪社会化的发展是交互作用的,任何一个行为的出现,都是这些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将每一个方面单独提出,只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儿童的行为表现,同时也便于论述和操作。上述的每一方面都是教育的主要内容。 0~3岁各年龄段早期教育的重点 为了便于家长学习与应用,根据年龄越小发展变化越快这一特点,6个月之内的婴儿,我们将每1个月作为一个年龄阶段进行分析;6个月至1岁的婴儿,我们将分3个年龄阶段进行分析;1~2岁的幼儿,我们将每3个月作为一个年龄阶段进行分析;2~3岁的幼儿,我们将每6个月作为一个年龄阶段进行分析。这样算下来,对于0~3岁的婴幼儿,我们将划分为14个年龄阶段进行分析。 每个年龄阶段的内容都是互相衔接的,这样就构成了一个0~3岁婴幼儿发育的完整系统。 每个年龄阶段的动作、语言、对物的反应、对人的反应等这些内容贯穿儿童发展的始终。在不同年龄阶段,这些方面表现出的形式及发展速度可能不同。每一阶段发展的独特之处,就是发展的重点,也是教育的重点。 运动 肢体动作作为儿童发展和教育训练的重点,0~3岁每一年龄阶段的重点分别如下: 1~3个月:从定位到对称是3个月以内婴儿动作发展的重点。 4~6个月:对称和直立是4~6个月婴儿动作发展的重点。 7~9个月:转体和移动是7~9个月婴儿动作发展的重点。 10~12个月:站立和行走是10~12个月婴儿动作发展的重点。 1~2岁:走、蹒跚地跑和力量发展。 2~3岁:各种技能技巧和力量发展。 肢体动作是一条主线,贯穿于儿童发展的始终,每一年龄阶段都有具体的促进任务。 语言 0~3岁婴幼儿时期,每一年龄阶段的听说发展特点和教育重点如下: 0~1岁:语言产生的准备阶段。 0~2个月:反射性发生阶段。 4~6个月:咿呀学语阶段。 9个月:咿呀学语达到高峰。 1岁左右:会叫爸爸、妈妈。 总体来讲,0~1岁是理解语言的准备阶段。 首先是语音知觉。新生儿可以感知语音,1~2个月婴儿能区别语音,3个月婴儿能辨别母亲的声音。 其次是词语理解。8~9个月婴儿开始懂得一些词语;1~1.5岁幼儿,在理解为主的阶段,逐渐能听懂话;1.5~3岁的幼儿,开始表达,开始积极学习说话。 语言能力发展贯穿儿童发展的始终。对小婴儿来说,语言就是日常听说活动。 环境对语言发展的影响很重要。有意地创设环境,让孩子多做听说活动,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法,可有效地促进语言能力发展。 对于运动和语言的外在表现,我们可以称其为孩子的一般行为。一般行为具体包括身体姿势、位置定位、动作协调、听说活动等。 对物的反应 婴幼儿时期的认知发展主要表现在婴儿对现象的探索。这种探索行为集中在对“物体”的视觉反应上,具体包括空间知觉、大小的概念、几何图形、颜色认知、注意和记忆等。不同年龄阶段发展和教育的重点如下: 1~4个月: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与动作配合,主动寻找环境中的刺激,如追视移动的物体、吃手指、抓东西等。 4~8个月:重复自己的动作,使感兴趣的结果持续发生,如不停地碰触悬挂着的小玩具,因为他对小玩具的晃动十分感兴趣;努力寻找被藏起来的物品,发现物体是永存的。 8~12个月: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如用小棍去够拿不到的东西。这是真正的智力行为的开始。 12~18个月:通过尝试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不断地尝试着要将小木棍通过小孔插进容器里。 18~24个月:产生了心理表征能力,可用顿悟的方式解决感觉运动问题,如打开盒盖取出东西;绕过障碍物取物等。这是认知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24~36个月:开始发展表象思维,感知觉能力有了提高,认知能力迅速发展,尤其是思维能力有长足发展。这一阶段可通过图形认知、分类、比较、想象等增强儿童的空间、时间概念。 对物的反应,包含的线索比较多。我们可以通过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进行梳理。儿童通过对现象的探索,促进了感知觉,认知,时间、空间概念,注意与记忆以及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对物的反应可称为“探索活动”。 对人的反应 婴幼儿时期的人际交往主要表现在对自我行为以及他人行为的学习和模仿上,如生活自理、情绪管理以及与他人的交往等。良好的行为模仿和学习,是早期教育的重要内容。不同年龄阶段发展和教育的重点如下: 0~1个月:趋向愉快的刺激,回避不愉快的刺激。 2~3个月:出现社会性微笑,能对成人的面部做出反应。 3~5个月:能用大笑来回应大人的逗乐行为,能将声音与面部表情传达的情绪匹配。 6~8个月:可初步进行情绪调控,出现愤怒、恐惧等情绪,同时出现怕生、依恋和焦虑行为及情绪,把养育者当作探索环境的安全基地。 8~12个月: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有了提高,已会识别情绪,面对滑稽的表情会大笑。 18~24个月:出现更多情绪反应,如羞愧、尴尬、内疚、自豪等;表述情感的词汇迅速发展;情绪表达和调节能力有了提高,知道别人的情绪与自己的情绪可能不同,出现了共情。 24~36个月:自我意识开始形成,出现占有感和叛逆行为。 情绪发展是与人的交往能力的核心,贯穿儿童发展的始终。人一出生便有了基本的情绪表现。这种情绪表现被称为原始情绪模式。在人的一生中支持其情绪发展,并影响一个人终生的情绪基础是,人的气质和早期回应性反应中安全感的获得。在这一基础上,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比如,如何认识和理解自己和别人的情绪,如何表达以及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是培养良好的人格,促进情绪发展的重要内容。 0~3岁儿童早期发展规律 婴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取决于神经系统发育水平,而神经系统发育水平则会通过基本行为表现出来。经过多年的研究,人们把儿童的行为分为运动、语言、认知和情绪社会化四大部分,每一部分称为一个领域。这些领域构成了婴幼儿早期发展的全部内容。我们必须充分了解婴幼儿早期发展的特点,继而创造适宜婴幼儿生长特点的环境,才能促进婴幼儿更好地发展。 0~3岁运动发展规律 0~3岁婴幼儿的运动,是指他们力图尝试自由地控制自己的身体以便达到某种目的。这里的运动包括俯卧时的抬头,触手心后的抓握,自然而然出现的坐、立、行、跑、跳、摇动、摆弄、拇食指对捏、握笔乱画等。这些运动能力表现在动作的发展上,不仅与婴幼儿整个神经、心理的发展密切相关,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标志着婴幼儿心理发展的水平。婴幼儿的这种发展具有一定的时间顺序和客观规律。 1.由首至尾。孩子*先学会的是头部的动作,如抬头、转头,然后是俯撑、翻身、坐和爬等躯干动作,接着是使用手和臂,*后是直立、行走和跑跳等腿部和足部的运动。 2.由近及远。孩子*早发展的是身体中部的动作,如头和躯干的动作,然后是双臂和腿有规律的动作,接下来才是手指的精细动作。总之,越远离躯干的部位,动作发展越迟。 3.由粗到细。孩子一般先学会运动幅度较大的动作,如全身舞动、腿和手臂的大肌肉动作,然后才逐渐掌握手和脚的精细动作,如拍球、使用剪刀、搭积木等。这表明婴幼儿动作发展遵循从*初的整体性、全身性向局部化、专门化过渡的规律。 4.由无意向有意。孩子动作发展的规律不可避免地将服从其心理发展的规律,会从无意向有意发展,即动作的发展越来越多地受心理、意识支配,如绘画能力从早期的乱涂乱画,逐渐发展到准确地画点、线,甚至有意识地描摹实物或别人的画。 5.由泛化到集中。孩子出生后的动作发展会从泛化的全身性动作向集中的专门化动作发展。孩子*初的动作是全身性的泛化动作,是笼统的、无规律的。例如,新生儿在受到疼痛刺激以后会哭闹,并伴有全身活动。而在新生儿期后,婴儿的动作逐渐分化,开始向局部化、准确化和专门化的方向发展。 0~3岁语言发展规律 人的语言发展不是从会说话的那天开始的,儿童自呱呱坠地起便开始学习语言。从出生到1岁半左右的语言学习,为儿童正式的语言运用做好了准备。可以说,出生后的**年是儿童言语发生的准备阶段,我们称这一阶段为前言语阶段。 儿童的前言语阶段,是语言获得过程中的语音发展核心期。这期间,围绕语言*外在的实际显现——语音,儿童发展了三方面的能力,即前语音感知能力、前语言发音能力和前语言交际能力。这三方面能力的获得,使儿童得以进入下一个运用语言去学习和交往的阶段。 在前言语阶段,儿童感知语音的能力是他们获得语言的基础。应当说,正常儿童在这段时间内不仅能够听到声音,而且还能以某种能够帮助自己学习语言的方式去感知语言。除了大量地获得感知语言的经验以外,在出生之后的一年时间里,儿童学习语言的进程将开启另一个重要阶段——前言语发音。儿童尝试掌握本民族语音的发音能力,是他们为正式使用语言与人交往所做的重要准备。前言语发音是指儿童正式说话之前的各种语音发声,类似于说话之前的语音操练。 3岁前儿童语言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有次序的、有规律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地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里所指的婴幼儿语言的发展是指婴幼儿对母语的理解和表述能力的发展。母语往往是人们掌握的**语言。在婴幼儿期,除非有严重的语言学习障碍,一般婴幼儿均能成功地学会母语口语。 婴幼儿语言发展既有普遍性又有差异性,主要受先天和后天因素的制约。成人要细心观察和了解婴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和状况,制订符合婴幼儿语言发展特点、可促进婴幼儿语言在原有水平上不断提高的教育方案。 成人*好引导婴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要求,给孩子提供讲话的机会,让孩子循序渐进地学习讲话,更要多给孩子鼓励和奖赏,诱导孩子“输出”语言,切忌“包办代替”。 0~3岁认知发展规律 孩子一出生,就要去了解、适应这个陌生的世界。小婴儿阶段,孩子不仅仅有反射动作,还表现出了动作与感觉的协调,比如:当他看见在眼前移动的红球,眼睛就会追随红球移动;当他听到悦耳的或熟悉的声音,就会去寻找。通过感觉器官去发现,通过动作与感觉的协调去寻找,这就是认知的开始。 婴幼儿的感知过程是这样的,先是依靠眼、耳、鼻、舌、皮肤等感觉器官去接受刺激、收集信息,然后通过中枢神经将接收到的各种刺激和信息转变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知觉,*后再通过中枢神经系统进一步将知觉整合成为感知。而认知能力的发展,是完全建立在感知能力长足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婴幼儿用手去摆弄物体、抓握物体,这就是通过触觉去感知、去认识。婴幼儿的认知能力发展与手的精细动作和手眼协调密切相关,比如用手触摸看到的物体、使用简单的工具,用手的运动增长经验,用手表达意思,等等。因此强化手的精细动作的训练可以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可以说,个体用手操作事物的能力也是认知能力发展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在婴幼儿时期,或者说在神经组织形成时期,感觉刺激非常重要,它可以促进神经通路的发展。 1岁左右的婴幼儿,已经知道使用一些方法去获得想要的物品,也就是说知道了方法与目的之间的关系,例如他们可以用一根小棍去够用手拿不到的东西。至少在1.5岁时,幼儿已能使用具有自身特点的行为模式来探求外界事物。 此外,成人如果能用语言帮助儿童将他们通过感觉器官收集到的信息表达出来,甚至将儿童的各种感官印象联系起来,也可大大提高儿童的认知能力。因为将感官获得的经验与语言联系起来,这是内联想的基础,也是儿童将来智力发展的基础。 0~3岁情绪发展规律 0~3岁婴幼儿的情绪问题,是个有趣而神秘的话题。长期以来,心理学家和哲学家都在为“什么是情绪”争论不休,但大家都有一个共识,情绪是一种心理状态,它会引起我们身体上的变化。例如,害怕的时候,我们的肌肉会紧绷,心跳会加速。而且情绪与我们的想法有关,例如,当我们认为孩子在故意胡闹的时候,我们就会生气;如果我们只是觉得他们很调皮,我们可能还会因为他们的可爱而充满幸福的感觉。 情绪很奇妙,人一出生就具有情绪,每个人都有。 达尔文认为,人与生俱来就有一些不同的情绪表现,这些情绪表现可以从几种可分辨的脸部表情和行为表现出来,例如兴趣、快乐、惊讶、害怕等。我们在新生儿身上就能看到这些情绪表现,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这些情绪是与生俱来的。我们甚至可以称这些情绪模式为原始的情绪模式。有证据显示,全世界的新生儿都具备这些情绪表现,这说明这些情绪模式基本上是全人类与生俱来的。 情绪与行为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情绪是一种心理现象,具有内在性,通过外部形态表现出来,就是行为。行为是可以观察到的,是情绪的外在表现。比如,如果一个婴幼儿经常吸吮手指,那么他的内心有可能正处于孤独状态。 良好的行为,建立在情绪调控基础之上,其正常发展既与先天遗传有关,又必须在后天与人交往及社会生活中得到培养。如家长对婴儿的需求要给予及时的回应,要教孩子识别人的各种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帮孩子学习一些表达情绪的词汇并试着将自己的感受说出来,等等,这些都有利于孩子良好情绪的培养和情商的提高。 **篇 婴儿早期教育(0~1岁) 第1个月 第1个月运动发展特点与教育 发展与规律 新生儿具有无条件反射的能力,如觅食反射、吮吸反射、吞咽反射、握持反射、迈步反射等;出生后几天就可以俯卧,俯卧时有本能的挣扎;半个月时,俯卧时可左右转动头部;到满月时,能在俯卧时稍微抬头。 特点与兴趣 对有声响、色彩鲜艳的玩具感兴趣。 方法与促进 1.0~1个月的新生儿有一定的运动能力。为了锻炼新生儿头颈部的肌肉,有时可以将新生儿抱起,使头稍稍竖立,或在俯卧位练习抬头和爬的动作。平时,要多给予孩子感官(视觉、听觉、触觉等)刺激,但是注意不要影响新生儿的呼吸。 2.让新生儿的生活和运动逐渐有规律,如每天俯卧3~5次,一次1~2分钟。 3.在温度适宜时,可将新生儿的衣服或包被松开,使新生儿的四肢有一些主动的、自由的活动。 4.如新生儿将手伸到嘴里吮吸,不要着急,这是新生儿出于安全的需要,也是新生儿健康的标志。 5.可以将一些能发出柔和声响的玩具或颜色鲜艳的玩具挂在新生儿床头上方,吸引新生儿听和看。要经常更换玩具以及悬挂位置,以锻炼新生儿的注意力。 游戏推荐 游戏一:头儿抬抬 游戏目标:让孩子练习抬头 游戏准备:平坦舒适的床或垫子,能发出声响的小铃铛或其他玩具 游戏过程:将孩子俯卧放好,看护人用声音或小铃铛引逗孩子抬头,如:“宝宝,我是妈妈,我在这儿。”“宝宝,听听,这是小铃铛的声音。” 温馨提示: 1.孩子还小,每次玩的时间要短,1分钟左右为宜。孩子完成后,看护人要抱起孩子亲亲,给予鼓励。 2.做完游戏后可以让孩子仰卧一小会儿,还可帮助孩子活动一下四肢和躯干,使孩子全身得到运动。

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南 作者简介

王书荃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教授。国家高级心理咨询师。国务院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优生优育协会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标准与服务研究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普及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主要著作有《中国婴幼儿身心成长指南》《婴幼儿的智力发展与潜能开发》《幼儿智力潜能开发》等。 罗 静 中科院心理所医学心理学博士,儿童发展心理学博士后。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儿童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关工委儿研中心早教专业委员会特聘专家,关工委儿研中心儿童安全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心理学会科普委员会委员,中国优生优育协会理事。主要著作有《教育总会有办法》《陪伴是更好的教养》《爱从懂孩子开始》《读懂孩子的敏感期》《探索着长大》。 思 愔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儿童早期教育指导师,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国际注册音乐指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电子琴考级评委,NLP专业执行师,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关爱母婴健康成长基金—育婴顾问公益培养计划课程总负责人。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