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人文经典书系历史的盛宴(典藏版)(精)

人文经典书系历史的盛宴(典藏版)(精)

作者:吕思勉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7-01
开本: 32开 页数: 480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19.5(3.3折) 定价  ¥5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人文经典书系历史的盛宴(典藏版)(精)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0470356
  • 条形码:9787510470356 ; 978-7-5104-7035-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人文经典书系历史的盛宴(典藏版)(精) 本书特色

1.集结20位史学大师,严复、辜鸿铭、蔡元培、章太炎、梁启超、王国维、柳诒徵、鲁迅、吕思勉、李大钊 、胡适、傅斯年……一次与史学大师一起探访中国历史的快意之旅 2.读历史故事,品大师智慧,悟人生哲理 3. 经典内容,全新精装典藏版。

人文经典书系历史的盛宴(典藏版)(精) 内容简介

作品本着传承文化的初心,很重要的目的是通过大师的手笔厘清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和成就,从而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本书精选了中国近代目前梁启超、王国维、辜鸿铭、蔡元培、章太炎、胡适、柳诒徵、闻一多、吕思勉、傅斯年、朱经农、严复等二十位史学大师关于历史的文字。既有史实,又有研究;既有通俗,又有非常不错。作品字字珠玑,充满智慧和哲思,堪称一次大师荟萃的“历史的盛宴”。

人文经典书系历史的盛宴(典藏版)(精) 目录

与夏曾佑论史书??严??复 1

中国文明的历史发展??辜鸿铭 4

中国古典的精髓??辜鸿铭 14

民族学上之进化观??蔡元培 18

历史的价值??章太炎 24

论读史之利益??章太炎 27

略论读史之法??章太炎 33

论经史实录不应无故怀疑??章太炎 44

历史之重要??章太炎 54

五种专史概论(节选)??梁启超 61

殷周制度论??王国维 72

*近二三十年中中国新发现之学问??王国维 92

中国历代的大事??陈独秀 99

国史要义·史识??柳诒徵 106

与青年论读史??柳诒徵 142

《中国近百年政治史》导论??李剑农 154

周代之“封建”??李剑农 171


展开全部

人文经典书系历史的盛宴(典藏版)(精) 节选

中国文明的历史发展 辜鸿铭 以前,我们只知道我们东方的文明,但现在,一种新的文明来到了我们面前,这就是欧洲文明。 要想理解欧洲文明,首先必须充分了解摆在我们面前的各种文明,必须对其进行深刻的探究。在对各种文明的研究上面,我曾花了很长的时间。我在研究了中国固有的文明和西方文明之后,得出了一个结论,即这两种文明在发展形式上是一样的。我所说的欧洲文明不是现在我们所见到的欧洲文明,不是这种不健康的文明,而是真正的欧罗巴文明。常有人说,东方文明比欧洲文明古老得多,东洋文明在产生时间上也比西方文明要早。但是,我认为欧洲文明同东方文明同样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东洋文明在周朝时代走向成熟,而欧洲文明的高峰是在伯里克利时代。周朝同伯里克利时代差不多在同一时间。在相当于古希腊苏格拉底的孔子去世之后,不过一年的时间,苏格拉底也离开了人世。但是,东西方文明也有一点区别,那就是东洋文明有连续性,而西洋文明则常因为外在文明的入侵而出现波折。 若想知道中国文明的进化,就必须了解中国历史。因此,下面我想谈一谈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中国文明真正的起点是在夏代,以后经历了商代、周代。在西方,与中国夏文明对应的是古埃及文明;与中国商朝相对应的是犹太文明。在中国周朝的文化达到*高潮的时候,欧洲也相应盛开了古希腊文明之花。中国文明开始于夏代,发展于商代,全盛于周代。据我的研究,中国的夏代,像西方的古埃及一样,是物质文明发展的时期。在夏代,正如我们大家都知道的,出了一个名叫禹的皇帝,他在兴修水利上获得成功,由此可以看出,当时有着相当发达的物质文明。在这时的埃及,则修建了金字塔和运河。再看看那个时代的绘画,就可以更加明了那个时代物质文明发达的程度。那以后,在商代,中国文明在道德以及心的方面,在形而上学的方面得到了相当的发展。周朝主要发展智的方面。与此相同的是,在西方,犹太文明也在道德上得到发展,耶稣的《圣经》就是这个时代的产物。这本经典主要谈道德问题而很少论及智的问题,待到古希腊文明时代,智的文化得到相当的发展。巧合的是,在中国此时的周朝,智的方面的发展也完成了**阶段。为了搞清周代的文明同古希腊灿烂的文明是一致的,我下面引用孔子的一段话:“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这表明,周文化同古希腊文明是对应的。我以前曾说,现代欧洲文明所以庸俗丑陋,是因为荒废了古希腊文化的修养。 按这样的顺序,中国文明在进化的**阶段——周代便走向了完备,但这时的文明就像花朵那样,开蕾之后,就逐渐枯萎了。周代文明凋落的征兆就在于特别重视智的方面。通俗的说法就是重脑而不重心,就是人们只注重知事而忽视行事。如果拿现代中国和日本相比较的话,中国人只是口头饶舌,而懒得去做,日本人是口头上不怎么说,但却认真地付诸行动。因此诸君不仅要知,而且还要去行动。日本人不仅口头上讲武士道,在实际行动上,也行武士道。 中国文明之花的凋落就从过于重视智的时候开始。以后,中国文明就朝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方面是老、庄学说的兴起,另一方面是礼仪的进步。即便现在的中国也是这样,学者称不上真正的学者,而是读诗文的艺人,一个劲地吵嚷不休。所谓“礼”就是艺术,它不仅仅限于西方人通常所理解的艺术只包括绘画、雕刻一类,还包括行为的艺术、活动的艺术。在这里,我想对日本的财主进一言,希望他们在去中国的时候,不要把钱花在购买什么骨制古董,周代遗留下来的破败不堪的桌椅、雕刻之类。与其这样,还不如把这些钱花在真正继承了日本古代艺术的妇人身上。用在日本妇女身上,才真正体现了日本传统的美德。 孔子就刚才述说的两个流弊曾告诫他的弟子:“攻乎异端,其害也已。”所谓异端,指的就是像老庄哲学这类的学说。对像卡恩多·海因格尔、塔戈尔·拉茨萨尔等异端邪说不加攻击,对保全完整的人格,是有害的。像这些异端邪说,诸如老庄之类,把其作为药剂来使用还是可以的,但如果当饭来吃就有弊无利。像拉茨萨尔这样的思想对欧洲社会是必要的,因为欧洲社会是个不健康的社会,它需要这样的药剂,他的这种思想对于一个健康的社会、人格健全的国度是没有什么必要的。我们东洋人,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都未患什么病,所以,也就不需要这种思想。孔子批评只注重礼乐形式的流弊时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很对不起,听说日本政府打算在上海建一座博物馆,我认为其中拟议陈列的骨制古董不是真正的艺术品,在我看来,与其把钱花费到建筑博物馆之上,不如给贫穷的日本妇女一些帮助更好。 为了校正中国文明过于向知和礼仪方面发展的偏向,为了挽救中国文明,孔子想了不少办法,但都没有成功。就如同住了不知多少代的破旧的、即将倾覆的房子一样,无论怎样修补也无济于事。处在这种场合的时候,诸位打算怎么办呢?若在西洋,会赶紧给这房屋设立保险,但遗憾的是,孔子的时代,保险公司还不知道在哪儿呢!因而,孔子只留下了一幅建设一个文明大厦的蓝图,那就是“六经”。因为有这“六经”,我们就可以按原来的式样,重建文明的家园。但是,目前在这方面,我们有负于孔子的重托。我不仅希望中日两国人民不要丢弃这幅宝贵的蓝图,而且我对专门研究按这设计图重建文明的方法为目的的大东文化协会十分欣赏,我希望在座诸位能给予一些帮助。 由于人们注意的重点转到智的方面,因而就出现了很多学者,由于这些人没有什么教养,所以可以称之为“乱道之儒”。经这些乱道之儒、政治贩子、说客等辈的捣乱,*终毁灭了中国文明。*先认识到这些人是国家大害的人是秦始皇。秦始皇在看到他们的危害之后,就断然实行“焚书坑儒”。不过,我如果生活在那个时代,或许也是被坑的一个。秦始皇认为,当时的社会既不需要文化,也不需要学者,它需要的是法律。因此,他重用法家,但依靠法律维持的文明并没有持续多久。因为秦始皇以官吏取代学者,就使他的事业归于失败,因此秦朝的统治不过二世就垮台了。有意思的是,秦始皇使分崩离析的中国合而为一,而恰好此时,欧洲兴起的马其顿帝国将分裂混乱的希腊统一起来,但这个马其顿帝国也只经历了腓力二世和亚历山大一世,不过两代人就灭亡了。 继秦而起的是汉朝,汉朝的**个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初的平民君主,也就是“布衣天子”。在汉朝以前的封建制时代,居统治地位的人们是以自己的身份地位来让民众服从的,但随着秦朝的灭亡,封建制瓦解,到汉朝以后,贵族再也不能依靠身份进入统治者的行列了,统治者若不依靠强权就不能服众。汉朝的皇帝是依靠“汗马功劳”才得到皇位的。前文曾说过,袁世凯当皇帝不是依靠“汗马功劳”而是依靠电台、报纸等宣传力量,因此我们不服从他。 真对不起,我说的尽是中国的事,我在中国被人称作“神经有毛病”的辜鸿铭。由于上述原因,在现代中国,我是个不受重用的人,然而日本人却颇能理解我的心境。我至今仍留着发辫也是基于上述原因。 汉高祖以武力征服了天下,尔后又想用武力来治理天下,但是,当时的一位大学者谏议他说,治理这样一个大帝国,必须借助道德的力量,也就是文化。皇帝听从并实施了这位学者的建议,从而使一度在中国大地上消失的文明又重新回到中国,苟延残喘到汉初的学者又把孔子留下的蓝图重新进行整理。由此,我认为汉代的中国可以同欧洲罗马时代相提并论,与欧洲罗马帝国分为东西罗马的同时,中国的汉代也分为西汉、东汉两个时代。在西汉时代,虽然开始了对孔子留下的蓝图的研究,但当时还仅仅停留在研究阶段,因而对孔子的学说尚未有充分的理解。实质上,政府还是在以武力去治理天下。这个时代*为兴盛的学问是“黄老学派”,同西方此时的斯多噶学派相对应。这派思想有一个缺陷,那就是它是教人们“无为”的,而不是教人们应该怎样做事。所以如此,主要还是由于时人未能真正理解孔子思想的缘故。于是就导致了儒者和侠士的大量出现。这种情况在司马迁的《史记》里得到了反映。后世把这些儒者称为“乱道之儒”。以后,又兴起了一支叫“新学”的流派,这“新学”导致了人们思想的迷惘。再后来,就出现了恰同现代袁世凯的王莽。可以说“新学”一出现,所谓“大义名分”就走向消亡了。中国每在混乱的时刻都有这样的正邪之争,我现在就在为捍卫大义名分而奋斗。中国现在就是混乱的时代。王莽被贼众灭亡之后,建立东汉王朝的是光武帝,他虽不是什么伟大学者,但他具备伟人的优秀品质,他能够区分什么是真正的学问,什么是假的丑恶的思想,由于他的努力,真正的中国文明又回复过来,以孔子的学说作为国教的就是此人。如果说在西汉,孔子的教义还只是一种哲学的话,到东汉则完全变成了国教。而且,光武帝还在孔子庙里建了一所学校,这所学校有些像法国苏伦坡大学那样,是供伟人演讲的场所。我希望日本的大东文化协会成为日本的苏伦坡大学。那时,皇帝偶尔也会出现在这种场合,聆听学者的讲论。 如上所述,中国文明之花盛开于周代,灭亡于秦始皇之世。到东汉时代又出现了中国文明的复兴,孔子的思想成为中国的国教。因此,*完美的人格象征是在东汉出现的,这个时代还产生了两本优秀著作:《孝经》《女诫》。但东汉王朝并未存在多久,因为它有一个缺陷,即只注重“心”的方面。在周代,人们对“知”的方面倾注了过分的热心,但到东汉时代,一切都反过来了,人们对“知”的东西是不闻不问,却在“心”的方面下了很多工夫。为了弥补这个缺陷,便有了佛教哲学的兴起,因为佛教恰恰就在此时传入了中国。佛教所带来的“知”的东西,同孔子思想中“仁”的方面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新的思想,它使得中国进入了一个浪漫的时代,即三国时代。 五胡统治结束后,随之而来的是六朝,之后又是唐朝,这个时代的情景类似西欧文艺复兴时代,中国出现了文化的繁荣。由此,我认为,现代中国在五大国的统治结束后,我们的文艺复兴时代将会再度到来。唐代的文化是相当美丽、纤巧的。但也由于它太美丽、稚弱,所以它容易染上虫子,而这些虫子就开始了毁灭它的过程。那虫子就是“文弱之病”。它导致了社会的堕落,尤其在男女关系方面非常混乱,甚至宫廷内出现了很多丑闻。以美人而闻名的杨贵妃就是这个时代的产物。因为这个杨贵妃,中国历史就进入了暂时的分裂时期。 为挽救流于文弱的中国文明,出现了推崇真正的孔子学说的学派,即“宋代儒学”。同欧洲相比,汉代儒学相当于古罗马的旧教,而宋代儒学则类似新教。众所周知,在欧洲出现了马丁·路德,经他的手创立了新教派。在中国起路德作用的是韩愈,由他发起了“新儒学”运动。韩愈虽然生在唐代,但从他的行为思想来考察,他应是宋代人。宋代的学者弥补了唐代文化的缺陷,努力地使中国文化趋于完美。为此,他们吸收了不少佛教的东西。大家都知道,佛教是个有严密体系、有深刻内涵的宗教,它像药引一样可以治疗唐代社会的疾病。因此当中国社会出现不正常时,人们就皈依佛教,因而,到宋代时,由于佛教势力的扩张,中国文化就显得过于狭隘了。现代中国文明也同这时一样,同样地陷入了困境。那个时候,中国文明停滞主要由于佛教思想加入了中国的思想领域。因此,前不久,泰戈尔先生打算将印度的哲学传给中国时,我是表示反对的。 宋代若同欧洲比较,是一个清教派兴起的时代。中国出现了朱子学派,朱子是个伟大的学者,可以说是韩愈以后的大儒。 朱子试图改变宋代儒学眼光狭窄的现状,使其能宽容万物,精深博大。后来,明代的王阳明也有这个想法,不过,朱子主张必须完全地按孔子所说的办,有些近于盲目地教人服从孔子的学说。王阳明不然,他主张依“良知”即常识去确定自己的行动,尔后去遵从孔子的教义。听说日本学者不像中国学者那样固执,我觉得很了不起。朱子的学说是“学而不思”,而王阳明的则是“思而不学”。日本的年轻人*好是先学而后思,既不要遵从王阳明的思想,也不要听信朱子的学说。中国现在面临的问题是怎样从儒学的束缚中走出来,我认为可以依靠同西方文明的交流来解决这个问题。这倒是东西方文明互相接触所带来的一大好处。仅仅靠学讲外国话、住帝国旅馆、跳跳舞是无法领会西方文明的。诸君不要只学其表面的东西,而要领会它的本质,想真正地登入文化的殿堂是相当不易的,而且不存在捷径。我个人或许知识浅陋,没有资格这样说,但我还是衷心希望诸君能继续我的事业,加深拓宽自己的学问,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贡献。 (选自《辜鸿铭文集》下册,姚传德、宋军译)

人文经典书系历史的盛宴(典藏版)(精) 作者简介

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笔名驽牛、程芸、芸等。汉族,江苏常州人。中国近代历史学家、国学大师。与钱穆、陈垣、陈寅恪并称为“现代中国四大史学家”(严耕望语)。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