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人文经典书系国学的盛宴(典藏版)(精)

人文经典书系国学的盛宴(典藏版)(精)

作者:梁启超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7-01
开本: 32开 页数: 582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中 图 价:¥21.5(3.3折) 定价  ¥6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人文经典书系国学的盛宴(典藏版)(精)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0470370
  • 条形码:9787510470370 ; 978-7-5104-7037-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人文经典书系国学的盛宴(典藏版)(精) 本书特色

1.集结30多位国学大师,梁启超、王国维、辜鸿铭、蔡元培、章太炎、胡适、柳诒徵、鲁迅、傅斯年、朱自清、闻一多、郑振铎、许地山……一场大师笔下的国学的盛宴 2.文化思想的卓越旅程,国学大师的智慧光芒 3.读国学 品国学 用国学 3.经典内容,全新精装典藏版。

人文经典书系国学的盛宴(典藏版)(精) 内容简介

作品本着传承文化的初心,很重要的目的在于通过大师的手笔厘清中国国学的发展脉络及成就,从而帮助读者学国学、品国学、用国学。本书辑录了中国近代目前梁启超、王国维、辜鸿铭、蔡元培、章太炎、胡适、柳诒徵、鲁迅、傅斯年、朱自清、闻一多、郑振铎、许地山等三十多位国学大师的文字。既有常识,又有思想;既通俗,又非常不错。作品字字珠玑,充满智慧和哲思,堪称一部大师笔下的“国学的盛宴”。

人文经典书系国学的盛宴(典藏版)(精) 目录

辜鸿铭 1

中国古典的精髓 2

宋恕 6

国粹论 7

范诲 12

青年国学的需要 13

要研究国学者的读书法 23

国学非国故 26

我之国粹保存观 28

章太炎 32

东京留学生欢迎会演讲(节录) 33

论教育的根本要从自国自心发出来 43

国学之统宗 60

治国学之方法 70

蔡元培 83

《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 84

吾国文化运动之过去与将来 87

高梦旦 90

论保存国粹 91




展开全部

人文经典书系国学的盛宴(典藏版)(精) 节选

中国古典的精髓 我曾经在我的论文《中国问题》中,就这样一个问题作了论述,即中国文化的目的、中国教育的精神就在于创造新的社会。 欧美的许多无识之辈动辄断言,中国的学说里缺少“进步”的概念。然而,我的看法恰恰相反,我深信,表现在中国古典学说中的中国文化的精髓正是“秩序和进步”。四书里的《中庸》一篇,若我将其英译就是“Universal order”(普遍的秩序),《中庸》有这样一句: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因此,依照孔子的教义,即便将此句解释为“文化的目的,不仅在于人类,而且在于使所有被创造的事物都能得到充分地成长和发展”,也并不算过分。在这里,难道看不出真正的发展、进步的精神吗?只有先确立秩序(道德秩序),然后,社会的发展就会自然地发生,在无秩序(无道德秩序)的地方,真正的或实际的进步是不可能有的。 欧洲人以前犯过,至今仍在犯的错误就在于他们抛开道德秩序去追求进步。就像建造巴比伦塔的古代人一样,他们一心将他们摩天大楼式的文明往高处一个劲地筑,而无视自然法则的存在,结果正如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他们的那种摩天楼式的文明正在走向崩溃。 在中国古代经典中,“进步”这个明确而贴切的概念是俨然存在着的,如果看看《大学》,就能得到证明: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所谓大学,并不像理雅各博士所译成的那样是“伟大的学问”,而实际上指的是高等的教育。无独有偶,法国的孟德斯鸠也讲了这样一段相同意义的话:“我们学习知识的主要目的在于增进我们本性的美好,并使我们变得更加理智。” 纽约《国民报》的记者,艾曼·艾奇·赫斯奇黑恩先生在批评美国教育界的现状时说: 我有一朋友,他在大学里当教授。他曾告诉我这样一件事,他有一次问学生,为什么对哲学,尤其是对美国土生土长的哲学——实用主义不太关心?学生回答说,哲学与人生的主要追求,即同对金钱的追求没有太大的关系,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他们认为有价值的研究在于产业和工艺的东西那一面。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古代中国和近代欧洲在“进步”这个概念上所表现出来的不同。 近代欧洲的进步重点放在产业和机械工业的发达,而古代中国则侧重于人的进步,人的灵魂的、理智的进步,《大学》中尤其强调创造一个新的更美好的社会是高级教育的*终目的。若引用公元前一千七百六十年前后的皇帝成汤的《盘铭》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就可以加深对《大学》的理解。并且,这段铭文以文王说的“作新民”来结束全文。如此一来,就不会再有人讲在中国的经典中缺少进步这一概念的话语了吧。有关欧美各大学高等教育的目的,我少时不太清楚,以至于一个欧洲人问我,将来*好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时,我当即不假思索地回答为当绅士。实际上,欧美各大学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能够生存而不在于让人们如何去创造一个新的更好的社会,它所给予人们的教育是让人们怎样在社会上谋取一个职位。 伊顿公学校长奥斯卡·布拉乌尼格先生在其著述《教育论》中,有如下的文字:“受过完好教育的人在充满物质欲的财界是找不到自己位置的。”想想看,受过完好教育的人居然在财界找不到自己的位置,那么,这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呢?由此,我们就能容易地看出欧洲文明的致命缺陷在什么地方。 在古代中国,受过完好教育的人必能在社会上得到相应的地位。因为我们明白,高等教育的目的无论如何也不单是为了能够使人们得到怎样生存的知识,不像爱默生所说的那样仅仅“为了糊口”,而是为了创造一个新的更美好的社会。在这篇文章的结尾,我要再重复说一下我的看法,在中国古代经典里,“文明”的真正含义在于“秩序与发展”,教育不在于知识的积蓄而在于知性的发达。有知性就有了秩序,有秩序——道德秩序,就有了社会的进步,中国语言中“文明”虽没有明确的定义,但从其文字构成来看,它由“美好和智慧”组合而成,即美好和智慧的东西就是文明。 只有心胸狭窄、目光短浅的人才会认为中国古代经典思想中缺乏进步的概念,而认为西方摩天大楼式的文明才是唯一的*高级的文明。他们并没有透彻地理解“进步与发达”的真正含义。不把教育的目的放在社会的改造与进步的欧美教育,同汽车驾驶员训练学校没有什么差别,它虽然培养出了驾驶员,但却没有培养出一个人格完善的人,没有培养出使社会得到真正的进步与发展的人。一个不能使人们得到完美教育的文明,在本质上是不能和中国文明同日而语的。 (选自黄兴涛等译《辜鸿铭文集》下册,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

人文经典书系国学的盛宴(典藏版)(精) 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