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反贫困策略:美国的政策选择与评估:an evaluation of policy alternatives

反贫困策略:美国的政策选择与评估:an evaluation of policy alternatives

出版社: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5-01
开本: 24cm 页数: 250页
本类榜单:经济销量榜
中 图 价:¥45.5(7.0折) 定价  ¥6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反贫困策略:美国的政策选择与评估:an evaluation of policy alternatives 版权信息

  • ISBN:9787500872405
  • 条形码:9787500872405 ; 978-7-5008-7240-5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反贫困策略:美国的政策选择与评估:an evaluation of policy alternatives 本书特色

2020年是我国脱贫攻坚决胜年,**外反贫困事业发展和取得成功的经验教训,可以为当前我国进行的精准扶贫脱贫工作保驾护航。 本书总结了美国的反贫困策略,引用了大量美国人口调查数据进行模型分析,具有极强的实证性和实用性。 本书既可作为有关贫困理论研究学者的参考读物,也可以作为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管理者的政策咨询参考指南。

反贫困策略:美国的政策选择与评估:an evaluation of policy alternatives 内容简介

《反贫困策略:美国的政策选择与评估》就美国的反贫困政策及其效果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分析,主要介绍了低工资、收入抵税额和社会保障税减免等政策对美国不同收入阶层的影响及其优缺点。在有关反贫困政策的争论中,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到底应该选择哪一项政策,或者是兼而有之。本书报告的就业弹性估计和劳动力市场模拟结果,为这些政策难题和必须做出的社会选择提供了有力的建议和指导。

反贫困策略:美国的政策选择与评估:an evaluation of policy alternatives 目录

目录

**章 引论

一、关于*低工资影响的传统理论 007

二、*低工资的新经济学及其反应 011

三、收入抵税额 014

四、需求侧政策 018

五、 工资税减免与工资补贴 021

六、 后续章节的读者指南 022

第二章 收入分配排序和贫困测度

一、占优方法和经济福利 030

二、结论 048

第三章 低收入家庭和低薪工作

一、当期人口调查数据和低收入人口 055

二、工作家庭、低薪工作和低收入人口 060

三、当期人口调查数据与次*低工资工人 082

四、结论 091

第四章 *低工资提高的失业效应新预测

一、近来基于截面和时间序列数据的就业弹性估计 097

二、就业弹性与提高*低工资的影响 104

三、 收入抵税额增长的劳动力市场反应 113

四、结论 114

第五章 替代性劳动力市场政策对家庭收入的影响

一、模拟替代性等成本劳动力市场政策的影响 120

二、等成本劳动力市场政策对家庭收入的影响 126

三、三个等成本劳动力市场政策的替代性排序 143

四、替代性劳动力市场政策对贫困的分配敏感性测度的影响153

五、结论 179

第六章 流动性与替代性劳动力市场政策对持久贫困的影响

一、构建两年期当期人口调查面板数据集 186

二、流动性和美国低收入家庭的收入动态 187

三、定义持久贫困和识别其他流动性特征 198

四、替代性劳动力市场政策对持久贫困和2000—2001年匹配样本的其他可识别分组的影响 202

五、贫困与使用两年收入核算期的替代性劳动力市场政策的影响214

六、结论 217

第七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后的评论 228

附录 231

参考文献 235

人名索引 243

主题索引 247


展开全部

反贫困策略:美国的政策选择与评估:an evaluation of policy alternatives 节选

**章 引论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美国非技能和低薪工人劳动力市场发展很不景气。低报酬工作虽然仍可找到,但由于非技能型劳动力市场供求双方的作用,使得位于收入分配底端的工作家庭更加难以通过工作获取足够收入来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了。低薪劳动力市场的萧条已经得到了大量记载报道,1有很多原创研究对其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虽然关于萧条原因的研究仍在继续,但似乎正在出现的一个共识就是全球化力量——包括技术进步、贸易障碍减少和日益增长的与贫穷低薪国家的进口竞争等因素——正共同驱使美国及欧洲的非技能劳动力处于不利的境况。然而,也有部分观点不认可有关解释低薪劳动力市场不景气和实际工资下降的竞争性原因的相对重要性。2 有一个一致看法就是制度与政策的差异会使美国和欧洲低薪劳动力市场萧条的影响对工作家庭产生不同的结果。这些差异可以总结如下:美国工人尤其是处于或接近收入分配底端的男性工人的实际工资下降了。工资、所得及收入的不平等显著增长,同时这些变化伴随着很多非技能和低学历的男性劳动力供给在减少。与之相对比,弗里曼和卡茨(Freeman & Katz, 1994)指出,在欧洲工资结构发生微小变动时,失业率尤其是青年人失业率则会上升,某些情况下会显著上升。结果,很多欧洲国家的薪资和劳动收入份额明显下降。因此,与欧洲国家相比,处于美国工资分配底端的工资更具有弹性。此外,在美国除了地理位置不合适的问题外,一般低薪工作还可以找到。美国的根本问题是,从这些低薪工作所获得的收入不足以满足低收入工作家庭的基本生活需求。 很多学者强调,美国低薪劳动力市场不景气,受影响*大的是男性工人。埃尔伍德(Ellwood,2000)指出在1973—1996年,无论男性收入下降还是保持平稳,均对通胀的调整有敏感性。他使用消费物价指数对夸大的通胀进行保守式校正,认为当实际人均收入增长35%时,男性实际所得收入保持平稳,但是这个变动在不同时间极为不平等。在男性工人收入分布前端的三分之一部分,工钱和薪水增长了27%,处于中间三分之一部分的工钱和薪水仅增长了1%,而后端三分之一部分的工钱和薪水却下降了4%。 埃尔伍德(2000)指出,情况对于女性工人而言却大不相同。处于收入分布前端部分的女性工人工钱和薪水所得是增长的,而在收入分布的中间和后端部分的女性工人工钱和薪水所得,以及男女性工人工资差距在1973—1996年下降幅度很大。而且在每一个年龄段和教育类别中,男性工人的收入均持续高于女性工人。埃尔伍德(2000)表明,当从双就业已婚夫妇的男性和女性工人工钱和薪水来看,女性工作和收入的增加,抵销了处于收入分布后端的男性工人收入的减少。但这个增收部分与处于收入分布中前端部分的双就业家庭相比相对较小。这是由于低薪男性工人往往与低薪女性工人结婚,因此,即便是双就业家庭,在处于收入分布后端的情况下,还是需要努力奋斗才能满足基本生活需求,而对于单就业工作家庭而言,面临的困难就更大了。 本书提供的研究聚焦于与美国低薪劳动力市场不景气相关的一系列政策问题。我们广泛关心的问题就是替代性劳动力市场政策如何改善处于收入分布后端的家庭或个人的经济福利。传统上,用于解决低薪工作和家庭收入不足的两大重要劳动力市场政策是在《公平劳动标准法》(Fair Labor Standards Act, 公共法 75-718)中制定的联邦*低工资政策(Federal minimum wage) 和收入抵税额政策(Earned Income Tax Credit, 缩写为EITC,公共法94-72)。由此,这两大可用于解决与低薪劳动力市场不景气相关的一系列问题的主要替代政策是十分清晰的。可以提高联邦*低工资,或者可以提高收入抵税额。低收入家庭的工人也可能会受到第三个主要政策的影响,这个政策就是《联邦社会保险缴费法》(Federal Insurance Contributions Act, 缩写为FICA, 公共法 74-271)要求他们或他们的雇主缴纳的工资税。对低收入家庭的税收处理被认为是第三种主要替代政策。有一个观点就是认为如果提高1986年以及203世纪90年代初税收改革法中的收入抵税额会抵销贫困工作家庭缴纳的工资税。但是,目前对这个抵消作用在实践中的具体情况还不是很清楚。我们可以通过调查以下问题来解决这个难题:作为替代提高*低工资或收入抵税额的政策,我们减免低收入家庭工人缴纳的部分联邦社会保险税会有什么效果呢? 本研究调查了21世纪初三个等成本替代性劳动力市场政策对低收入家庭的经济福利及对整个社会的影响。重点关注*低工资、收入抵税额和工资税如何影响美国低收入家庭的经济福利变动。我们所使用的方法也揭示出,在提高低收入家庭工人的*低工资、收入抵税额以及减少工资税中,有多少利益归于处于收入分布的中前端部分家庭。因此,我们必须要考虑整体收入分配,特别侧重于处于收入分布后端部分的家庭和个人。 本书提供的研究包含了三个显著的特征。**,本书采用常用的分析方式考察和比较了*低工资、收入抵税额和工资税的变化。本书对提高*低工资和增加收入抵税额的影响作了深入的分析讨论。本书研究将这两大政策置于“等社会成本”的框架下并分析了每个政策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结果。此外,我们也同样运用等成本框架考察分析了替代政策——减免低收入家庭工人缴纳的部分工资税的影响结果。本书研究的第二个显著特征就是从关于贫困和收入分配的研究文献中吸收了大量重要的观点,将其用于劳动力市场政策和家庭福利的分析。这些文献表明,任何对与贫困作斗争的政策(包括提高*低工资、扩大收入抵税额和减免工资税)的评估,均要求对贫困人口进行恰当识别,并采取和收入分配相关的贫困测度方式,而不是仅采取贫困率这个测量指标。与此同时,检查相关结论对于所选政策和替代政策的敏感性也十分重要。本书研究的第三个显著特征就是运用收入分配的应用福利经济学的*新进展来解决这个关键问题:哪一个替代政策*优? 为探析我们所感兴趣的难点问题,我们使用2002年度三月人口调查(Current Population Survey,缩写为CPS)的微观数据来模拟*低工资提高、收入抵税额增加和减免社会保险税的影响。特别地,我们考察联邦*低工资提高1美元时的情况。相应地也提高同等比例的收入抵税额,并保持与*低工资增长成本一致。同时也提高低收入家庭工人缴纳的工资税减免比例,并保持与*低工资增长成本一致。这样我们就可以在保持等社会成本条件下考察劳动力市场政策对收入再分配的影响。 在研究*低工资、收入抵税额和工资税政策的学者之间有一个共识,就是很多工人和低收入家庭会受到这些政策的边际变动的影响。然而,这些政策对工人和低收入家庭的确切影响通常还是有争议的。这是提高*低工资政策的特别真实的一面。本书研究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为帮助确定全面完善的政策选择提供科学合理的证据。为实施政策模拟,要求我们必须吸收劳动力市场供给和需求双方的市场反馈。一旦我们充分了解替代性政策的就业影响范围,我们就可以模拟政策对所得(earnings)及收入(incomes)的影响。运用*低工资每小时提高1美元的几种就业影响估计,我们可以对处于收入分布不同部分的个人及家庭是净收益还是损失进行分类。接着,我们可以对在收入分布的特定部分的*低工资福利与其他等成本替代政策分配情况进行比较(如增加收入抵税额和减免低收入家庭工人缴纳的社会保险税等)。 本书引论的其他内容组织如下,**部分和第二部分评论先前提出的有关*低工资政策影响的观点和论述。**部分讨论在经济学中基于劳动力负斜率需求曲线思想的传统理论。第二部分提供了有关新*低工资研究文献及其反应的简单评论。第三部分主要评述收入抵税额政策。第四部分讨论侧重于劳动力市场需求侧的替代政策。这些政策包括提供公共服务工作和工资补贴、实施定向经济发展计划等。第五部分简单讨论工资补贴以及工资税减免。*后一部分是读者指南和本书其余章节内容的概述。 一、关于*低工资影响的传统理论 毫无疑问,*低工资是与低薪工作相关问题作斗争的*有政治吸引力的政策选择。自从联邦*低工资于1938年立法生效以来,已经至少提高了20余次。这部法律已经修改了无数次,以不断扩大覆盖工人的层次和类别范围,将以前*低工资线没有覆盖的工人包含进来。随着时间的延续,整个国家越来越多地方的劳动力市场也接受联邦*低工资的影响。*近的联邦*低工资提高分两步实施,在1996年由4.25美元提高到4.75美元,随后在1997年又提高到5.15美元。1996年的联邦*低工资法修订还确立了青年人的*低工资标准——4.25美元,这个标准是为20岁以下的新雇工人确定的,可以在其刚工作连续90个工作日期间支付。从联邦*低工资立法一开始,甚至在1938年之前,有些州就有自己的*低工资法,这样可以有效提升*低工资并扩大覆盖范围。今天,已有43个州设立*低工资法。在这些州中很多州的*低工资与联邦*低工资一样。但是还有11个州的*低工资是高于联邦*低工资的,其较高的工资底线适用于所有被覆盖的工人。3 从*低工资政策出台到当前,首要目标就是提高工作家庭的收入能力以消除贫困。关于*低工资,有两大领域为所有学者、政策分析人士和政府官员所一致认同。**,就是*低工资法的目标——减少贫困——是广为接受的很有价值的公共政策目标。第二,*低工资是美国劳动力市场的主要政策之一。然而,关于这一政策在实现其主要目标的功效上还有意见分歧。很多政府官员和政策制定者相信*低工资是有效的政策。而经济学中的传统理论则持相反的看法。 关于*低工资的研究文献可谓多如牛毛。布朗等(Brown,1982)和布朗(1996,1999)对过去和现在的文献作了系统评述。我们的评论主要集中在几个关键的问题上。**个问题就是*低工资与贫困的关系。经济学家长期质疑的问题就是*低工资能否有助于消除贫困。在《美国经济评论》杂志的一篇较早的文章中,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乔治·施蒂格勒(Stigler,1946)提出问题:“这项立法减少贫困了吗?”(1946,358页)施蒂格勒的回答是一个坚定的“不”。他指出,“人们不能期望小时工资率水平与家庭收入数量之间有紧密的联系”(1946,362页)。此外,施蒂格勒还指出,“除非*低工资与就业量、挣钱人数、非工资收入以及家庭规模等很多其他因素同时变化,否则它对于消除贫困而言就是一个无用的策略”(363页)。4另外,施蒂格勒还论证了通过强加的*低工资操纵劳动力市场价格是一个非效率和不公平的给穷人进行个人收入再分配的方法。但是,由于认识到低收入家庭问题的严重性,施蒂格勒提倡采取消除贫困的其他替代政策。 在很大程度上,施蒂格勒关于*低工资影响的观点在经济学界一直到近期均没有受到挑战。而在*近却出现了一些不同的观点,比如考夫曼和福伦(Kaufman & Foran,1971)对施蒂格勒的*低工资影响贫困的悲观论点提出了质疑。他们引用莱斯特·梭罗(Thurow)教授的一些研究,证明了*低工资的收入效应要超过失业效应,会给穷人带来净收益。考夫曼和福伦(1971)总结道,*低工资只是很多减少贫困的政策之一,它与其他政策共同走在减少贫困的路上,各自做出了一定的贡献。然而,在经济学界,传统理论却根深蒂固。例如,在20世纪60年代末,88%的学院派经济学家公开承认自己是联邦政府发起的“贫困战争”的支持者,但是其中有61%的经济学家反对*低工资。5大多数经济学家当时和现在均相信,有占优势的证据表明*低工资的影响与劳动力市场简单劳动供给和需求模型的预测是一致的。*低工资立法束缚了部分劳动力市场并使低技能劳动力失业,或使一些劳动力加入失业大军或被迫转移到没有*低工资覆盖的经济领域就业。 工人是异质的,并且正如柯里和法利克(Currie & Fallick,1995)所指出的,*可能遭遇*低工资逆向影响的就业对象是那些技能*差的劳动力,包括非成年工人、年轻的成年工人、中学辍学者、妇女和少数族裔劳动力等。毋庸置疑的是,很多或大多数受逆向影响的工人来自美国收入分配后端或接近后端的家庭。如果这是正确的,很多经济学家也相信如此,那么*低工资政策可以解释为一项递减性劳动力市场政策,它使得收入和财富再分配远离贫困家庭而流向富裕家庭。6由纽马克、施维茨和瓦希尔(Neumark, Schweitzer & Wascher,缩写为NSW)做的一项*新研究提供了支持这一观点的证据。一些处于收入分配后端的家庭获得了收益,而其他家庭则产生损失。但是根据NSW的研究可知,净影响“是提高了贫困家庭和接近贫困家庭的比例,由此表明*低工资政策的效率和公平效应均是负向的”(1998,30页)。 (一)*低工资影响的俘获理论(Capture Theory) 传统理论的一个变种就是提出了可能被称为“*低工资政策的俘获理论”的新观点,该理论在公共选择框架下有助于解释那些提高*低工资的拥立者或游说者的行为。这些作者认为,政治过程被巧妙地运用,在低薪工人和有较多特权、有工会组织的高薪工人之间树立了竞争障碍,并且预先阻止资本向低薪人口区的流动。这些观点在亨利·西蒙斯(Simons, 1948)的著作中已有清晰的说明: 南方工人可能被来自北方工会和《公平劳动标准法》的组织者提出的工资预期迷惑了。他们可能在几种情况下得到了这些工资,但是只有在不管北方工会和马萨诸塞州议员意图的情况下,他们才可能在这样的工资水平下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 西蒙·罗腾伯格(Rottenberg,1981b)提出的论证更加直白。他首先记录了联邦*低工资对波多黎各岛国经济的灾难性影响,然后就直接指责大陆工会及其政治同盟: 波多黎各*低工资率越高,就有更多的波多黎各工人成为大陆工人的的不完全替代品。大陆工会是知道这个事实的。他们是*有侵略性的*低工资政策的发起人,故意抬高波多黎各劳动力价格……他们的意图十分清楚,不是为了改善波多黎各工人的工作条件,而是通过强迫他们在较高的法定工资下提供服务来剥夺他们的就业机会。他们的主要兴趣在于影响特别类型经济活动的空间布局,这样可使由他们会员生产的该类产品更多地从波多黎各转移到大陆上生产……他们想影响财富和收入的分配,通过牺牲波多黎各工人的竞争力,更有利于特殊集团的大陆工人。*低工资法就是工会达到这一目的的工具性策略(137页)。 施蒂格勒在1946年发表了一篇颇具影响力的论文,就*低工资与贫困的关系发表评论。30年后,他又指出,他坚持认为穷人是*低工资法不正当影响的受害者。进一步而言,施蒂格勒透露,他认为这是一个重大经济学错误,即这些穷人、他们的支持者和政策制定者没有认识到,控制工资水平是对低收入工人及其家庭的伤害,而不是帮助。

反贫困策略:美国的政策选择与评估:an evaluation of policy alternatives 作者简介

(美) 约翰·丰比 美国阿拉巴马大学詹姆士·帕特里克和布兰南·哈耶斯经济学教授。长期以来,他的研究专注于多个领域的问题,包括价格歧视、管制和放松管制、累进税、贫困以及收入分配的应用福利经济学。 约翰·毕晓普 美国东卡罗莱纳大学经济学教授。他的研究兴趣包含应用福利分析、贫困和不平等测度以及累进税分析等。 金浩成 美国阿拉巴马大学经济学访问助理教授。 译者简介: 王桂胜 清华大学经济学博士,首都经贸大学劳动经济学院教授,西藏大学经管学院、政法学院兼职教授,西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