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留住乡愁:城市记忆的空间传播

留住乡愁:城市记忆的空间传播

作者:邓庄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6-17
开本: 16开 页数: 245
本类榜单:文化销量榜
中 图 价:¥32.4(8.1折) 定价  ¥4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留住乡愁:城市记忆的空间传播 版权信息

  • ISBN:9787010218557
  • 条形码:9787010218557 ; 978-7-01-021855-7
  • 装帧:平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留住乡愁:城市记忆的空间传播 本书特色

本书从地理景观、大众媒介和日常生活三个空间场域,以长沙、上海等国内城市为研究对象,揭示城市记忆建构的内容、策略与机制,探析城市记忆的生产、消费与体验,探讨与反思城市记忆建构与传播的价值与意义。本书将城市记忆领域内分属物质空间、精神文化和社会交往等不同层面的问题与现象整合到传播立场加以考察,拓展和深化了城市记忆的研究。从空间视角开展城市传播研究,在原有的历史和社会维度之外,也拓展和丰富了传播与媒介的研究。同时对于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城市形象推广、城市建设和旅游开发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留住乡愁:城市记忆的空间传播 内容简介

  《留住乡愁:城市记忆的空间传播》从地理景观、大众媒介和日常生活三个空间场域,以长沙、上海等国内城市为研究对象,揭示城市记忆建构的内容、策略与机制,探析城市记忆的生产、消费与体验,探讨与反思城市记忆建构与传播的价值与意义。《留住乡愁:城市记忆的空间传播》将城市记忆领域内分属物质空间、精神文化和社会交往等不同层面的问题与现象整合到传播立场加以考察,拓展和深化了城市记忆的研究,而从空间视角开展城市传播研究,在原有的历史和社会维度之外,也拓展和丰富了传播与媒介的研究,同时对于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城市形象推广、城市建设和旅游开发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留住乡愁:城市记忆的空间传播 目录

绪论
一、理论和实际价值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趋势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章 空间、城市记忆与传播
**节 空间与传播
一、空间内涵的多元与演进
二、空间与媒介的互构
三、城市与媒介的交融
第二节 空间视阈下城市记忆的传播
一、城市记忆的内涵、特征与构成
二、城市记忆的空间性传播

第二章 空间嬗变与城市表征
**节 城市实体空间的媒介角色
一、建筑即媒介
二、景观与记忆
第二节 怀旧空间的文化传播
一、怀旧空间的文化意蕴
二、怀旧空间的媒介化
三、纪念性空间的认同建构
第三节 空间的争夺
一、景观变迁与民意
二、空间冲突与舆情应对

第三章 媒介叙事与地方记忆
**节 媒介书写与地方记忆
一、城市记忆书写的媒介功用
二、城市记忆书写的媒介机制
第二节 城市杂志的“怀旧书写”
一、媒体“怀旧书写”的产生背景
二、城市杂志“怀旧书写”的策略
三、城市杂志“怀旧书写”的意义与反思
四、对媒体“怀旧书写”的反思
第三节 地域文化专刊的“地域书写”
一、“地域书写”的兴起
二、“地域书写”的策略
三、《湖湘地理》对长沙记忆的书写
四、对“地域书写”的反思
第四节 电视民生栏目的“市井味道”
一、地域贴近,捕捉市井风情
二、情感贴近,构筑心理认同
第五节 电视纪录片的历史记忆
一、城与人的变迁
二、纪实与艺术的结合
第六节 微信公众号的城市记忆
一、微信公众号传播内容
二、微信公众号传播的反思

第四章 日常生活实践与城市意义网络
**节 日常生活实践与城市记忆
一、日常生活与记忆
二、身体空间与记忆
第二节 城市行走与城市体验
一、从城市文本到城市行走
二、移动互联网与城市体验

第五章 文化记忆的展演与地方认同
**节 地方博物馆、文化记忆与地方认同
一、集体文化记忆汇聚地
二、地方文化活动中心
第二节 地方博物馆的展陈传播
一、博物馆展陈的美学、政治和科学维度
二、地方博物馆的展陈传播与城市认同
第三节 地方博物馆的社交媒体传播
一、新媒体环境下博物馆的角色变迁
二、地方博物馆微博传播内容
三、地方博物馆微博传播策略
四、地方博物馆微博传播问题与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留住乡愁:城市记忆的空间传播 节选

  城市记忆的内涵可从以下几点做进一步分析。  **,城市记忆是对城市意象的一种呈现方式。城市记忆属于城市意象的范畴,城市意象也是城市记忆的所指对象,城市中蕴含着有形和无形的要素,这些要素能唤起人们强烈的意象。凯文·林奇认为城市意象的五大主导元素是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这些物质形态就是城市感知体验的物质基础,也是城市意象形成的源头。城市意象通过城市记}乙呈现出来,城市记忆是城市中绝大多数人达成共识的群体意象。  第二,城市记忆是作为主体的存在者即城市的集体成员共同的感知与体验。“城市记忆是作为主体的人(即存在者),在知觉体验的基础上,对城市的客观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及其构成的形态要素形成认同,产生城市意象,再基于感知的想象,在各种因素的相互渗透、不断内化与再造后所形成的主观意识。”②也就是说,城市无法脱离主体的感知体验与评价认同而独立存在,城市记忆是作为主体的存在者即城市的集体成员共同的感知与体验。城市记忆的主体是城市中的存在者,即长期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因为他们通过对城市场景的感知与认知构成了城市记忆的基础。应当充分重视存在者,他们会影响到整个城市记忆。具体而言,存在者即城市公众,他们的基本信息、经历、情感、参与的活动等会成为影响城市记忆的主要因素。城市是人与环境互动的有机整体,城市记忆是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对城市过往的感知,经过时间的积淀与自身内化而形成的,因此城市记忆是无法脱离存在者的感知体验而独立存在的。城市记忆必须有主体,如果缺少了作为主体的存在者,那么城市记忆也不复存在。  第三,城市记忆是纳入纵向的时间要素,并通过城市集体的创造与认同,在横向社会体系里逐步建立的过程。这也是城市记忆与城市认知的根本区别。城市记忆伴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历史的积累沉淀而产生,在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通过集体不断地进行创造、重构或者修正,并以它特有的方式将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以及优秀的文化传统、历史习俗等传承延续下来,赋予城市深厚的文化内涵,这对城市现在和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的各个部分都不可避免地浸染上了当地居民的情感。其效果便是,原来只不过是几何图形的平面划分形式现在转化成了邻里,即是说,转化成了有自身情感、传统,有自身历史的小地区。在这种邻里范围内,历史过程的连续性被保持下来了,往昔的事物迭加到当今来,每一个地区的生活又在发展中形成自身有纪念意义的事物,并且同周围环境的生活与利益多少保持自身的独立性。①  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城市记忆的产生过程,它是纵向的历史文化积累的过程,也是横向的各个社会群体对城市环境的不同认识与价值评判的过程。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人类对城市的创造以及历史的积淀,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文化,并保存下来,形成城市文化记忆。  ……

留住乡愁:城市记忆的空间传播 作者简介

邓庄,衡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副院长,武汉大学传播学博士,湘潭大学硕士生导师。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省教育厅优秀青年项目、省社科成果评审委项目、省教改项目等多项省部级课题,出版学术专著两部,近年来在《现代传播》《中国出版》《出版发行研究》《新闻战线》等CSSCI及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多篇,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篇,主编教材1部,获地厅级科研成果奖二等奖1项。另具有多年媒体工作经历,作品曾获全国商报好新闻奖一等奖,广东新闻奖二等奖、三等奖,中国地市报新闻奖二等奖、三等奖等多项省级以上奖励。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