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秦腔与丝路文化

秦腔与丝路文化

作者:焦海民著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4-01
开本: 23cm 页数: 238页
本类榜单:艺术销量榜
中 图 价:¥47.6(7.0折) 定价  ¥6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秦腔与丝路文化 版权信息

  • ISBN:9787214242198
  • 条形码:9787214242198 ; 978-7-214-24219-8
  • 装帧:一般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秦腔与丝路文化 本书特色

纵观这套丛书的策划立意和编撰体例,我们不难发现,这是一套创意新颖、视角独特的丛书,其研究重点在于戏曲艺术和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上,而非对于剧种本身的本位研究。这将有利于挖掘戏曲艺术根植于地域文化的基础和缘由,对深化戏曲艺术改革和推广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我们还发现,主编在选取剧种的时候也颇费心思,采取大剧种和小剧种、濒危剧种与大众剧种相结合的方式,这对保护和开发戏曲文化艺术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也使整个书系显得更加合理。我们期待江苏人民出版社以此为开始,一辑一辑地出版下去,形成一个涵盖我国所有剧种的书系。

秦腔与丝路文化 内容简介

本书从丝路文化的形成入手, 探讨秦腔与丝路文化发展、秦腔演剧习俗与西北民俗、秦腔艺术形态与西北民间文艺、秦腔传播特点与当地族群流动之间的紧密联系。该书结合并参考了大量田野考察, 阐述了秦腔与黄土丝路文化之间的关系。全书分为五章, 内容包括: 引言 ; 变与皮影: 小戏诸腔为先导等。

秦腔与丝路文化 目录

引言 **节俗讲的兴起 第二节戏曲起源与研究方法 第三节戏场里的“转变” 第四节变与皮影的转换 第五节丝路文化的纽带**章变与皮影:小戏诸腔为先导 **节戏场里的“变” 第二节变转换成影戏的可能(一) 第三节变转换成影戏的可能(二) 第四节诸腔纷呈的关中皮影小戏 第五节皮影诸腔的唱词格式 第六节板腔体发展自有路径来源 第七节华阴老腔的板腔体特征第二章神鬼之话与史传搬演 **节变的魔力拓展中国想象 第二节目连救母故事进入戏曲民俗 第三节目连戏在西府秦腔中的流传 第四节史传故事与目连戏神鬼之事共同发展 第五节老腔皮影为讲唱艺术的痕迹 第六节关中皮影起源说证实其源自讲唱艺术第三章其乐融融:唐宋时期关中戏剧与丝路所传文化 **节关中东府渭北地区出土宋墓杂剧壁画 第二节具有北宋杂剧各个方面特征(一) 第三节具有北宋杂剧各个方面特征(二) 第四节关中东府形成秦腔的条件 第五节墓主人信息透露丝路文化 第六节进一步揭示该墓葬中的丝路文化的信息 第七节粟特人改信佛教 第八节粟特人在关中东府渭北一带的活动第四章丝绸之路上*早的戏曲声腔——西秦腔 **节复杂的西秦腔 第二节王依群对西秦腔的一段考证 第三节西秦腔与陕西境内现存的秦腔 第四节秦腔名称辨析 第五节程砚秋发现“两个秦腔” 第六节关中东、西两路秦腔的差异 第七节东、西两路秦腔汇聚为西安梆子 第八节西秦腔传播的广东实例第五章梆子与胡琴:融合与分途 **节梆子虽古却晚出 第二节梆子桄桄各不同 第三节胡琴进入梆子戏 第四节秦腔剧义再辨析 第五节秦腔分途发展是一个客观存在 第六节王依群秦腔板式学说是一个整体 第七节秦腔音阶调式与苏祗婆音阶 第八节西曲二黄纷乱 第九节梆子二黄皆出秦腔 尾声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秦腔与丝路文化 作者简介

焦海民,陕西醴泉县人。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文学硕士,现供职于陕西广播电视台,任纪录片部首席编导、制片人,兼中国文艺评论基地(西北大学)研究员。 曾获第八届全国“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称号,另获广电系统奖项若干。工作之余,发掘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从事力所能及的学术研究工作,获第五届中国戏曲(海宁)王国维戏曲论文奖、第五届中国秦腔艺术节戏曲论坛论文一等奖。出版有《牛弘研究——隋唐士族文学个案研究》《秦腔,1807年的转折》等专著。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