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超越“街角发言者”表达权的边缘与中心

超越“街角发言者”表达权的边缘与中心

作者:左亦鲁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5-01
开本: 16开 页数: 264
本类榜单:政治军事销量榜
中 图 价:¥55.3(7.0折) 定价  ¥7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超越“街角发言者”表达权的边缘与中心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0160391
  • 条形码:9787520160391 ; 978-7-5201-6039-1
  • 装帧:精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超越“街角发言者”表达权的边缘与中心 本书特色

本书聚焦表达权的基本理论问题,特别是表达权“中心”以外的“边缘”。表达权的“中心”以“街角发言者”经典范式为代表。针对中心概念和元素,本书分别以“内与外”、“政与文”、“质与器”、“旧与新”和“本与变”为主题,考察公共对话外表达的逻辑和正当性基础、表达权的文化维度、媒介对表达权的影响、互联网等新技术对经典范式的挑战以及算法、人工智能对“言论”的突破和颠覆。通过研究“边缘”,本书希望探索表达权研究地图中的大片未探明地区,并由此思考挑战“中心”的可能。

超越“街角发言者”表达权的边缘与中心 内容简介

表达权是法律领域的重要问题,本文关注表达权“中心”以外的一些“边缘”问题,表达权以保护公共对话为核心,重视言论的内容而非言论的媒介,本文分别以“内与外”、“政与文”、“质与器”、“旧与新”和“本与变”为主题,考察公共对话表达权的逻辑和正当性基础、文化言论的价值、媒介对言论自由的影响、互联网等新技术对经典范式的挑战以及算法、人工智能对“言论”的突破和颠覆。通过研究传统表达权研究中通常不受关注的“边缘”问题,本书在以下两方面做出了难得的学术贡献和增量:首先,本书希望探明这片“边缘”地区是什么样的,那里有怎样的规则和逻辑,它们与“中心”的关系是什么,不同又何在?对这些问题系统的梳理和分析,有助于构建对表达权更完整的理解和图景。同时研究表达权的“边缘”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反观和反思表达权的“中心”。本书试图论证,伴随着时代和技术的发展,表达权的“中心”和“边缘”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发生转移和颠倒。其次,本书案例丰富,有大量对美国经典判例的引证和分析,对当前中国的学术界很有借鉴意义。尤其是书中对互联网等新技术以及算法、人工智能领域的“言论”的分析,突破了传统表达权的,具有独特的学术贡献。本书作者已经交稿,本人与作者对书中的细节问题进行了一次探讨,目前作者正在退改。本书虽重点关注“表达权”这一公民权利,但对表达权的分析回避了传统的敏感领域,经过审查未发现政治敏感性问题。

超越“街角发言者”表达权的边缘与中心 目录

导论 边缘与中心
**章 内与外:公共对话外的言论与表达
  1.1 引言
  1.2 新《广告法》与保护消费者
  1.3 公共对话之外的言论与表达:广告、学术言论和专业言论
  1.4 结语
第二章 政与文:宪法第47条与“二元”表达权保护
  2.1 引言
  2.2 横向解读:现行宪法对表达权的保护
  2.3 纵向解读:表达权宪法保护的历史演变
  2.4 结语
第三章 质与器:“基于媒介”模式与大众传播时代的表达权
  3.1 引言
  3.2 两种模式之争:“街角发言者”vs.“基于媒介”
  3.3 “基于媒介”模式的确立:从广播到有线电视
  3.4 再次面临选择:网络时代的到来
第四章 旧与新:告别“街角发言者”——网络时代的表达权
  4.1 引言
  4.2 前网络时代的表达权:“街角发言者”范式
  4.3 网络时代的表达权:告别“街角发言者”
  4.4 结语:表达自由的“想象力”
第五章 本与变:算法、人工智能与言论
  5.1 引言
  5.2 问题的提出:搜索王案、兰登案和百度案
  5.3 问题的展开:算法受表达自由保护吗?
  5.4 问题的延伸:发言者本位、听众本位与强人工智能的言论
  5.5 结语
后记
展开全部

超越“街角发言者”表达权的边缘与中心 作者简介

左亦鲁,北京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耶鲁大学法学博士(JSD,2016)、法学硕士(LLM,2012)、清华大学法学硕士(2011),法学学士(2008)。主要研究领域为宪法、网络法。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