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阳明与儒家现代性观念的开展

阳明与儒家现代性观念的开展

作者:李海超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12-01
开本: 16开 页数: 245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中 图 价:¥82.2(8.3折) 定价  ¥9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阳明与儒家现代性观念的开展 版权信息

阳明与儒家现代性观念的开展 内容简介

阳明**敞开了儒家现代性观念建构的可能性。但由于时代和理论范式的局限,这种可能性无法在阳明**中得到落实。从阳明**开展出现代性观念的思想实验表明,现代性观念的开展必须以颠覆阳明**或者说整个宋明道学的基本理论架构为代价。所以,我们应该放弃以“接着宋明道学讲”的方式展开儒学现代转型的研究,当代儒学需要一种超越“超绝心灵学”的新型儒家心灵哲学。

阳明与儒家现代性观念的开展 目录

序言 自序 导论 一 本书写作的意义 二 关于什么是现代性的问题——一种情感主义的现代性观念架构 三 关于阳明心学与现代性的问题 **章 阳明心学与中国社会的现代性转型 **节 明代社会的时代转型 一 帝国时代后期的社会转型 二 明代中期的社会生活状况 三 阳明心学与当时社会生活的关联 第二节 阳明的人生心迹 一 前期的狂者气质 二 后期的中道气质 三 气质变化与生活感悟 四 人生心迹与学术 第二章 阳明心学与现代性基本观念之“个体”观念 **节 个体是现代性观念的主体载体 一 现代性个体观念的基本特征 二 维护现代性个体观念的基本理论 三 对现代性个体观念的反思 第二节 阳明心学开展出现代性个体观念之可能 一 阳明心学提供了个体主体性的超越根据 二 阳明心学增强了个体改造世界的勇气 三 阳明心学拉近了理想个体与普通个体的距离 四 阳明心学开展出现代性个体观念所需之改进 第三章 阳明心学与现代性基本观念之“自由”观念 **节 自由观念是现代性个体自身的根本属性 一 现代性自由观念的基本特征 二 维护现代性自由观念的基本理论 三 对现代性自由观念的反思 第二节 阳明心学开展出现代性自由观念之可能 一 阳明心学加强了精神自由与现实生活的关联 二 阳明心学极大地彰显了个体的“意志自由” 三 阳明心学蕴含消极自由和社会自由的因子 四 阳明心学开展出现代性自由观念所需之改进 第四章 阳明心学与现代性基本观念之“平等”观念 **节 平等是现代性个体之间的根本关系 一 现代性平等观念的基本特征 二 维护现代性平等观念的基本理论 三 关于现代性平等观念的争论 第二节 阳明心学开展出现代性平等观念之可能 一 阳明心学肯认人格在本体上的平等 二 阳明心学推进了人格在现实上的平等 三 阳明心学促进了社会各行业间的平等 四 阳明心学开展出现代性平等观念所需之改进 第五章 阳明心学与现代性基础观念之“理性”观念 **节 理性是现代性观念的实现工具 一 西方启蒙时代的理性观 二 维护启蒙理性的基本理论 三 对启蒙理性的反思 四 理性与现代性观念的建构 第二节 阳明心学正视理性地位之可能 一 阳明心学蕴含着理性主体 二 阳明心学蕴含着价值理性 三 阳明心学蕴含着工具理性 四 阳明心学正视理性地位所需之改进 第六章 阳明心学与现代性基础观念之“情感”观念 **节 情感是现代性观念建构的动力源泉 一 现代性观念建构的情感基础 二 情感为理性奠基 三 作为本源情感的爱与仁爱 四 仁爱与博爱 第二节 阳明心学正视情感地位之可能 一 阳明心学缩小了性与情的差距 二 阳明心学缩小了仁与爱的差距 三 阳明心学反对以博爱释仁 四 阳明心学正视情感地位所需之改进 第七章 阳明心学现代性可能性的三种实现方案 **节 泰州学派的激进主义方案 一 现代性基本观念的初步开展 二 情感作为现代性基础观念之地位的确立 三 泰州学派现代性架构的缺陷 第二节 顾、黄、王三大儒的折中主义方案 一 现代性观念的进一步开展 二 “情理相即”的现代性观念基础 三 顾、黄、王三大儒现代性架构的缺陷 第三节 现代新儒家的保守主义方案 一 现代性观念的全面接受 二 理性作为现代性基础观念之地位的确立 三 现代新儒家现代性架构的缺陷 第八章 阳明心学现代性之可能及其开展的启示 一 儒学现代化应肯认生活的本源地位 二 儒学现代化应走出宋明道学理论范式 三 儒学现代化应厘清情感与理性的关系 四 儒学现代化应建构新型心灵哲学 第九章 儒家心灵哲学的新开展——心灵儒学导论 一 心灵儒学的意义 二 心灵儒学的思想视域 三 心灵儒学的思想方法 四 心灵儒学的理论特色 五 心灵儒学的心灵观 六 心灵儒学的主体观与伦理学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阳明与儒家现代性观念的开展 作者简介

李海超,哲学博士,现任职于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研究方向为儒家哲学、中西比较哲学。近年专注于儒学现代转型问题和中西方情感哲学、心灵哲学比较研究。在《哲学与文化》《孔子研究》《伦理学研究》等各类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近30篇。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