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埃尔文在上海

作者:陈喆
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11-01
开本: 32开 页数: 240
本类榜单:少儿销量榜
中 图 价:¥29.3(7.7折) 定价  ¥3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埃尔文在上海 版权信息

埃尔文在上海 本书特色

丛书简介: 《埃尔文在上海》是“德语上海小说翻译与研究系列”之一。该丛书作品均创作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大多为通俗小说,都是当时的畅销书,内容涉及侦探、言情、商战、抗战等题材,以好莱坞电影式跌宕起伏的情节引领了当时德国民众的阅读热潮,如今也将以其异域情调的叙事风格、独特的叙事视角以及丝丝入扣的情节吸引中国读者。 该丛书填补了中国学界对德国文学中“上海小说”很少译介的空缺。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老上海”因其历史、文化的特殊性成为中国现代文学以及西方文学中一再出现的叙事主题。中国学界对于英美文学、日本文学及法国文学中的“上海小说”已有颇多译介与研究,但对德国文学中的“上海小说”却几乎未有任何译介,遑论研究。然而,自二十世纪以来,德国文学中以上海为题材的小说多达百余部。该丛书作品无疑是研究老上海乃至中国历史文化、探究这一时期德国精神文化与民族心理的重要文献。 该丛书主编为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张帆教授。

埃尔文在上海 内容简介

本书包含两部小说:《埃尔文在上海》《阿凡在中国》 《埃尔文在上海》是德国日裔作家威廉.野原驹吉1934年出版的儿童文学作品。 小说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以一对德国父子的视角描述了他们在上海的所见所闻。布劳恩先生带着十四岁的儿子埃尔文来到上海,看到了中国富商骄奢淫逸的生活,也目睹了贫穷百姓的悲惨境遇,于是决定以自己的力量帮助穷人。他们在上海开办了一所学校,收留穷苦家庭的男孩并教授他们文化知识。得知日本人即将轰炸上海闸北的消息后,埃尔文想方设法帮助人们逃亡,这不仅是出于人道主义同情,更是出于对第二故乡——上海这座城市深沉的爱。书中对于中国传统美食、建筑、文化艺术的描述生动有趣,以外国人的独特视角还原了风韵犹存的老上海。 《阿凡在中国》是奥地利女作家作者乔.雷德勒1940年创作的一部儿童文学作品。 故事围绕瑞士少年阿凡与中国少年阿程之间的友谊展开,他们从*初的互相看不顺眼,到后来成为朋友,再到后来一起经历劫匪事件,两个人相互陪伴、共同成长,纯真的友情不分国界。小说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充满浓浓温情,是一部刻有浓厚老上海印记的德语儿童文学作品。

埃尔文在上海 目录

埃尔文在上海——一则来自中国动荡年代的故事
阿凡在中国
展开全部

埃尔文在上海 节选

  《埃尔文在上海》:  一、夜行上海  两辆黄包车一前一后驶过上海夜晚的街道,前面那辆车上坐着布劳恩先生,后面则是他十四岁的儿子埃尔文。宽阔的沥青石路面上,一辆辆黄包车迎面向他们驶来,车上载着三三两两的中国客人。中国可真是个节俭的民族!原本只能搭载一个人的小车上,却载着满满一大家子人。两个胖胖的女人,她们也许刚刚采购回来,手里拎着数不清的购物袋和篮子;一个父亲带着他的两个儿子已经坐在车里了,等待着一个骨瘦嶙峋的黄包车夫来为他们效力。  黄包车驶过高大的欧式购物商场、银行、小商铺和航运办公大楼。人行道上簇拥着穿棉质长袍的中国人,除此之外还有英国人、美国人和俄国人。十字路口处,一名高个印度警察在指挥交通,他皮肤呈棕褐色,留着大胡子,头上还缠着一块头巾。几辆黄包车停在了一堆汽车、骡子和手推车之间;警察随之挥了挥手中黑白相间的指挥棒,示意车辆继续前行;前方的街道安静了许多,街道两旁,一幢幢欧式风格的建筑林立,建筑前方的人行道上,孩子们玩耍着,口中说着英语。这条街突然间就到了尽头:一堵足足有一栋房子那么高的城墙将它切断,这是一堵饱经沧桑的古城墙,中间有一扇城门,可是铁丝栅栏将这条狭窄的通道封锁住了。  黄包车只好停下,车夫们将车杠放低,父子俩下了车。结账的过程持续了良久,双方激烈地商讨价格。在中国,这样的小本生意如果不讲一番价格是没办法做下去的;如果客人马上就按要价付钱,那么*终要支付的价钱就会是原价的三倍之多。  栅栏旁站着一名士兵,腋下夹着一把卡宾枪。当布劳恩先生带着埃尔文走近的时候,士兵友好地和他们打招呼:  “您好,先生,请问去哪里?”  “去中国城!”  士兵惊讶地问:“什么?现在就去吗?那里的天马上就要黑了,很抱歉,您现在无法从这里通过。”  “为什么呢?”布劳恩先生问,“我又不会干什么坏事,我的儿子肯定也不会的。我儿子,你们这儿的人都认得他,一个小淘气鬼。”  “在南市区,每周都有好几个欧洲人被活活打死,”士兵警告说,“就在昨天,人们刚刚抬着两具尸体从这儿经过。”  “哈哈,您说什么?”布劳恩先生大笑,“他们肯定是酒喝多了,醉死的。再说我们是应邀前来的。我敢肯定,那边一定已经有人在等着迎接我们了。就请让我们通过吧!”士兵迟疑地打开了铁丝栅栏。“那我就没什么理由再拦着您了……”  布劳恩先生和他的儿子从士兵身旁走过。  栅栏的另一边就是中国城了,一个年轻小伙子突然从城墙的黑影处冒出来,轻声问道:“您是巴拉恩先生吗?”  “没错,我是巴拉恩。”布劳恩先生回答。  “我是花月酒楼的差使,由我负责引领您前去常北向先生的社交聚会。”  “太好了,”布劳恩先生说,“那我们就往前走吧!你是怎么认出我的呢?”  “我对您可是非常了解,巴拉恩先生。对您的儿子我也是很熟悉的。我是春;巴拉恩先生,您一点儿也不记得我了吗?”他说着一口流利的英语,但和所有中国人一样,他们很难正确地发出R和其他辅音字母的发音,所以他把布劳恩先生说成了巴拉恩先生。  在这条狭窄的、没有照明路灯的街道上,布劳恩先生仔细打量着这个年轻人,他的眼睛渐渐适应了周围的黑暗。“哦,原来是你呀,春!”他高兴地喊出声来。  “一年前我在您的学校上过课,巴拉恩先生,”春淘气地做了个鬼脸,问道:“您对我的英语真的一点儿印象也没有了吗?”  “怎么会呢?”布劳恩先生说,“你还是个淘气鬼啊,春。”  “真开心,您还能记得呢,巴拉恩先生。小心!不要绊倒了,这儿有一只死猫。因为我会说英语,所以在这家花月酒楼谋得了一份差事。这是整个南市区*高档的酒楼,巴拉恩先生。”  ……

埃尔文在上海 作者简介

张帆,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在柏林洪堡大学、柏林自由大学、慕尼黑大学、海德堡大学等留学、访学和讲学。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国家教材委外语学科专家委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市“曙光学者”等。主持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等省部级课题六项,出版学术专著三部,发表论文五十余篇。陈喆,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博士生。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