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曾彦修访谈录

曾彦修访谈录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1-01
开本: 32 页数: 424
读者评分:5分1条评论
本类榜单:传记销量榜
中 图 价:¥35.3(7.2折) 定价  ¥4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曾彦修访谈录 版权信息

  • ISBN:9787020156498
  • 条形码:9787020156498 ; 978-7-02-015649-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曾彦修访谈录 本书特色

(95岁的曾彦修出版新书之时,找周有光题字。周有光挥笔写就:良知未泯。这是一个110岁的前辈给一个95岁的后辈的寄语,诙谐的背后,有一代知识人的坚持。) 作者亲历的真实的历史,贯彻了作者实事求是、无私无畏的处事精神。 ——吴道弘(出版家) 六十年前,我就在彦修同志麾下当小兵。从那时开始,我已深深感到这位老领导敢于坚持真理,绝不退让、动摇。1957年他成为当年出版界*大的“右派分子”,我对他的信赖并未动摇。老人现在年过九十,依然写作不辍,为文充满朝气,诚为文坛奇迹。渴望看到这位在任何荒唐面前永不退让的老领导更多的作品。 ——沈昌文(出版家) 20多年来他(曾彦修)所以是《炎黄春秋》的中流砥柱之一,在于他对历史求真求实的坚定性,在于他高贵品格的感召力。……在我看来,曾彦修同志早就是毛泽东所说的:“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 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 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杜导正(《光明日报》总编辑,新闻出版署署长) 在中国当代杂文史上,严秀先生是一个独特的存在,是一座高峰,是所有杂文作者和杂文史家师法和面对的对象。 ——朱铁志(原《求是》杂志副总编) 彦修先生是那种方正坚守,绝不苟且的人。 ——陈四益(杂文家) 严秀先生是北京杂文界的泰斗,他扶植了老中青几代的杂文家。我曾受到老先生的鼓励扶植。我们杂文界以拥有严秀老人为荣,为有这种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人而荣幸。 ——李下(作家、编辑)

曾彦修访谈录 内容简介

当代口述史又一力作 出版历程近十年 著名出版人沈昌文 推荐 我希望有一天,读者打开这本书时,能够透过惊雷般的事件,读到一颗痛苦、不屈、希望的心。 ——沈昌文 在我一生经过的一些大事中,我的原则是:一切按具体情况处理。明知其错的我绝不干。为此要付出多大代价,我无条件承担就是。世界上很多事情,常常都会有例外的,唯独有一件事情,我觉得绝不能有例外,那就是:良心。 ——曾彦修 这是一部口述实录。讲述者曾彦修从童年十一二岁讲到九十岁,八十年的时间跨度,也是中国发生巨大变化的大半个世纪。在个人经历之外,对重要问题有理性的背景分析和独特见解,对相关历史人物有亲身接触和直接感受,是一部能引发人思考的有分量的书。

曾彦修访谈录 目录

代开场白 **编 **章家族与我(1919年6月—1930年) 1我们曾家十几户,只有我父亲有职业 2谈到家乡,我感到非常惭愧。我成了一个永远的 “望乡”人 3少年时代:我成为家庭多种事务的担当者,买鸦片、 进当铺更是内行 4没有在母亲面前下跪,这个罪,一辈子无法补 5哥哥给了我政治方向 第二章世界观的形成 6十岁左右,我读了些旧小说 7上高小后,文学对我的影响:郭沫若、鲁迅、茅盾 8我家有个百家争鸣的小图书馆 9我不是读马克思的东西觉悟的,我是读这些人的书 觉悟的 10对我世界观的转变起作用的,还有这些事情 第三章逐渐走上去延安之路(1931年—1937年11月) 11人格教育*重要:影响我一生的两个老师 12初中毕业考试第二名,进了卢作孚在北碚办的中国 西部科学院 13高中:我搞了两期壁报。地下工作,无师自通 14决定到延安去 15哥哥借了三百元送我到延安——我要了三百块,这是 老虎吃天啊 16我到延安有四封介绍信 17一起集议去延安的朋友:田家英、赵世英、戴碧湘、 何郝炬等 18我们是如何到延安的 19两点申明 第二编 第四章在延安(一)(1937年12月—1941年12月) 20到延安*初的日子 21陕北公学三门课,学习过程中又反复写自传 22入党,说容易也不容易,说困难也不困难 23马列学院非常特别,学员非常参差不齐 24马列学院重量级的老师:吴亮平、柯柏年、王学文、康生、 陈云、李富春、艾思奇、杨松、陈昌浩等 25专学习联共党史,错误影响不少 26为什么马列学院办不下去了 27中央政治研究室的半年,可以开始大读闲书 第五章在延安(二)一九四一年似乎是延安发生历史转折 的一年 28统一思想、舆论 29彭真从晋察冀调到中央当组织部长,当时他不是 中央委员 30开始批判第三次“左”倾路线错误 31张闻天的去与留 第六章跟随张闻天到陕北和晋西北作农村调查 (1942年1月—1943年4月) 32陕北神府县贺家川口:生产关系简单时,我就着重 调查生产力 33晋西北兴县:我不会按地方意图去写调查报告 34从田家会战斗谈到敌后的抗战 35张闻天的调查意见没有被采纳 36陕北米脂县:这次调查带点学术性质 37绥德县:我的一个小调查报告,张闻天觉得有点 意思 38解放后,人民出版社印了张闻天的农村调查报告。 我写了出版者的话 第七章在延安(三)我在整风“抢救”时的情况 (1943年5月—1945年7月) 39回延安后,情况很不对了,跟离开时完全不一样 40“抢救”柯庆施 41我被“抢救”成了“反革命”和“特务” 42“抢救”运动不是扩大化的问题,是无中生有的问题 43“抢救”运动后的概况:种地,纺线,大演戏 第八章在延安(四)日本投降及延安撤退 (1945年8月—1947年2月) 44“王明路线”一词是进北京后才听说的 45抗战胜利,中央工作紧张,似未有大规模庆贺 46延安大撤退:宣传部有几个“家族”需要我们照顾 第九章在山西土改(1947年3月—1948年6月) 47参加土改工作团 48雁门关外的朔县土改:不顾具体情况,什么地方都是 一样的土改是不妥当的 49临县郝家坡土地会上,康生说“你们这个划分阶级 的东西害死人,赶快把它烧了” 50郝家坡会结束后,我回到朔县补课,大错特错 第十章西柏坡全国土地会议后到河北山东土改 (1947年7月—1948年5月) 51从山西兴县到河北平山县西柏坡的一路上,“三青年” 分工为老同志服务 52全国土地改革会议 53河北饶阳土改:斗争目标已不明确了 54有头无尾,把麻烦丢给后来的人 55康生叫我们到山东去继续土改 56听见毛岸英批评康生,我们提醒他,你不要随便讲 57已经做过的错事,一般没有办法再回头改正 第十一章回西柏坡的大半年 (1948年6月—1949年3月) 58在东柏坡做书箱,保证了延安撤退时埋藏的部分运到了 北京 59在西柏坡小新华社 第三编 第十二章进北京,下广州。在广州只是一个“官” (1949年3月—1954年3月) 60在香山得正式通知,准备南下 61叶帅、方方谈话,改任《南方日报》总编辑。领导看来 很满意 62代表叶剑英签报纸大样 63陶铸要用我,但不得不让我去治疗关节炎 第十三章在广州勉强做了四五样事 64半夜给“203”打电话 65侨乡调查:这么多楼房是侨汇建起的,不应该侵犯 它们 66云浮县土改:改变死命令;小老婆、丫头等问题 我决定妥协处理 67紧急开支部大会,我一句话也说不出,就流眼泪。 我绝不相信有半个“老虎” 68我这个错误不讲,人家不知道:戏改 69对香港有关事务问题的建议,对大学问题的建议 第十四章在人民出版社的出版工作 (1954年4月—1956年12月) 70调人民出版社工作,没有任何人跟我谈过话, 我也没有问 71把一些浅薄低级的纯苏式教条的东西,想法用 各种方式停止出版了 72大请京派学者们吃饭,同时积极翻印一些有影响 的旧书 73权力能达到的地方,想办法开开窗户,透点新鲜 空气 第十五章人民出版社的批胡适、批胡风 74批胡适,经历了一段瞎忙。出的书,我一个字 未看过 75反胡风,我们单位算是没有胡风分子 第十六章人民出版社的“内部肃反” 76正式消除了对不少人的怀疑 77把上面抓得*紧的对戴文葆的怀疑彻底取消了 78秘密监管张惠卿,我这个五人小组组长竟然全 不知道 79他是戴笠手下的特务吗 80“虽然我因你而受到更厉害的批斗,但我从内心 感激你” 81“肃反”涉及的另外几个人 第十七章“反右派运动”兴起,在一九五七年的六月八日 《人民日报》社论之前吧 82吹风会上听到陆定一、周扬传达毛主席不断批左 的意见 83一九五七年一月《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 讲话》讲了些什么 84会上发了《草木篇》,立即又收回 85一九五七年三月毛主席大大夸奖姚文元,大家都反感 极了 第十八章我这个“反右”五人小组组长,绝没有整别人一点点, 首先把自己报成右派(1957年1月—1960年6月) 86人民出版社的“、事件” 87内部通知片片来 88我的右派“根据”:黑板报上的“谈话”,《人民日报》 座谈会上的发言 89田家英确曾暗示过我,少说点 90中央级的新闻、出版社的负责人,似乎没有一个 跑掉的,一锅端 91报右派名单,我把自己报上去。我自高自大想, 我一个是不是可以顶两个呢 92今天可以明确地说,对我的批判完全是我不得不 设法拖延时间的 93要我性命的控告来了,形势超级严峻,似乎是准备 当场逮捕 94党内的右派状元,但对我的处理很轻 95可能因为我的原因,人民社划右派的比例很高 第十九章“大跃进”时期和“三年自然灾害” 96右派没有资格参加大炼钢铁,专代抄大字报 97“三年自然灾害” 第四编 第二十章在上海辞海编辑所 (1960年6月—1964年9月) 98调七八十个右派,结果只调去了两三个 99提意见只能提一些表面文字上的,不能提真正 重要的 100石西民总结了《辞海》的根本大法 第二十一章我在“四清”中为三十个工人彻底平了反, 至今负责(1964年10月—1966年5月) 101车间审查部分工人政治历史,不得不全部由我负责, 全部无事 102被怀疑是特务的小资本家,其实是解放前救过地下 党员的同情分子 103说人家是汉奸反革命,其实是抗战时我们派出的 “两面村长” 104一个真新四军,长年被怀疑是特务分子 105被认为是“滥权”病退了女工的女支书,差点被开除 党籍 106“劝退”党的会上,临时暗中紧急改变“劝退”决定 第二十二章半饥半饱,强作风流 107我的关节炎竟然治好了百分之七八十 108“文革”前,我在上海是怎么度过业余时光的 第二十三章“文革”早期:牛棚虐事 (1966年6月—1969年9月) 109什么人进“牛棚” 110打扫厕所的学问,我可以写一本很不错的小册子 111天天早晚请罪中之千奇百怪 112牛鬼蛇神有的不准坐公交车,后来全不准坐 113不准在食堂吃饭 114天天读:他们干出来的恶事,不应该是人类想得 出来的 115除了搬大餐桌,我还要在广告牌上贴批判我的 大字报,既有生命危险,又污辱人 第二十四章“文革”中期:三年干校劳动 (1969年10月—1972年3月) 116在奉贤县海边的劳动强度是很大的,相当紧张 117平常看见我是一把骨头,一劳动,样样会干 118我跟郑炳中(耿庸)做管水员 119捞水藻、捞水浮莲、拉大车、倒石子 120挑水,淘猪圈,冲盐碱 121表面上对我要大整,重要的问题反而要请教我 122用各种劳动去代替各种强迫思想“改造” 123在宽宽的田埂上,吸着“劳动”牌香烟,作作打油诗 消遣 第二十五章“文革”后期:心如死灰 (1972年4月—1977年6月) 124闲散人员,一当就是六年 125那个时候就是绝望,不是等死,是等被捕 126这几天不对头,杀气腾腾,他们动手了,我准备 牺牲了 127本单位宣布“四人帮”被隔离审查的会上,负责人 却专骂右派 128一辈子有三件*快乐的事情,我都看见了,幸何 如哉 第五编 第二十六章调回北京到大百科全书筹备小组 (1977年7月—1979年7月) 129交给于光远关于六十一个人和张闻天的证明材料 130调回北京的经过 131重新入党申请书确实难写 132在大百科全书待了大半年,感觉能力实在太 不够了 第二十七章回人民出版社:“外国政治学术丛书”的风波 (1979年8月—1984年12月) 133到人民出版社的任职与辞职 134为什么要发起出版“外国政治学术丛书” 135发起出版“外国政治学术丛书”的简单经过 136胡耀邦立即批示,赞成“外国政治学术丛书”计划 第二十八章“台风”的经过与我的三万言《申诉书》 137事情是这样起来的 138与我的总分歧:坚持马列与坚持“双百”方针 是不是不能并存 139比利时的曼德尔,跟中国的大权威开了一个 大玩笑 140现在还能坚持布哈林是个反革命分子吗?太怪了 141人民出版社还有个“反苏”问题(指契尔年科时期) 142是否应该了解外国党(外国共产党) 143我在《申诉书》里反复要求道歉 第六编 第二十九章张闻天:有才有识,大公无私,朴素谦逊, 但是比较软弱 144在遵义会议中的作用 145西安事变,*早主张全面和平解决的是张闻天 146对中国文化发展方向首先提出应有继承的因素 在内 147在延安马列学院院长这段时间,我认为张至少不全是过 148一九四二年初起的农村调查 149至少张在表面上也已卷入了个人崇拜的巨潮中 150“文革”期间在六十一个人问题上的崇高表现 151逝世早了三个多月,给世人留下永远的悲哀 第三十章有才无德的康生 152知识广博 153他是个害人狂 154这个人头脑清楚得很,绝不糊涂 155康生是一个两面派 第三十一章陈伯达:才胜于学,学胜于德,德毁于位 156不知为何威信一落千丈 157我与陈伯达的关系 158陈在延安整风中的特殊重要性 159一个很有才情的人,*后成为一个反革命的头子, 确实是一场大喜剧 第三十二章陆定一:才、识,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160几乎一生都任宣传部长,但留下的著作并不多 161教我们的是政治,不大讲技术 162进北京城以前,叫我做过三件小事 163我弄不清“双百”方针*早是谁提出的 164他为我题字,我能做到一点点就好了 第三十三章我所认识的胡乔木 165也是中共历史上的一个大才人 166在延安时期的作用 167调我到中宣部去 168同田家英到胡乔木的窑洞里编语文课本 169审查我编的十本小册子 170“不必回宣传部了,就跟新华社到北京吧” 尾声我对两个“和谐”问题的一点看法
展开全部

曾彦修访谈录 节选

14决定到延安去 一九三七年暑假,心里边已经没有读书的想法了。我读书没有本事,是个乙等生。乙等,在班里被看不起,第三十名。石室中学是讲究成绩的。“七七事变”一爆发,就热闹得不得了。我就想怎么办,自己知道读书不是办法,但共产党怎么样,不知道。 我所在的石室中学,在政治上右倾保守。有好几个国家主义派有影响的人是这个学校出来的。因此,石室中学的教师中,国家主义派,后来叫青年党的影响大。青年党是反共的,名义上是国家主义,基本上是右翼。我在石室中学读书的这大半年,学校中的政治进步活动,丝毫也看不出来。 大概是九月二十三号,国民党的报纸发表了中国共产党共赴国难宣言。国民党的报纸发表这样的宣言,从某种程度来说,就是承认你的合法性了。 跟着不久,又发布了命令。这个命令只是说成立一个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这个命令后,大家都知道全部的红军改叫八路军了。好了,要抗战,就去当八路军。 这两个消息一公开,我们这些人就想,这下可以抗日了。知道共产党在什么地方了。我们要赶快去,参加抗日,立刻决定到延安去。 当时到陕北去,主要是抗日,对蒋介石的抗日不相信,蒋介石挫败太快,抗日无效。我推测,红军没有被打垮,这么多年,游击战还能生存,说明会打仗,打日本要靠他们。觉得国民党不会打仗,几个省都丢了,军队损失那么大,蒋介石抗不了日。特别是平型关一战的宣传,不只是我们学生,全民兴奋,要抗日就只有找共产党了。 那时,哪里顾得上说实现共产主义呢?面对亡国,要想救国,只有到延安去。到延安去的,没有一个不是想去上前线的。如果再不抵挡,四川也会失掉。谁吹他是为了打倒国民党,实现共产主义到延安,那就不真实了。我们只觉得共产党会抗日,就想上前线。我本来是个近视眼,平时都没有戴眼镜,为了去延安,赶忙到成都春熙路一家大眼镜店配眼镜,**准备打枪,第二准备晚上行军。 后来延安整风,就是整我们这个东西。只知抗日,不懂共产主义,你们不是为了共产主义奋斗来的,你们是为了抗战。就检查呀,检查呀。有这样思想的人,叫“半条心”,就是不懂马列,不懂共产主义。首先承认半条心,心服口服,到延安去,确实没有想到去实现什么共产主义。 15哥哥借了三百元送我到延安—— 我要了三百块,这是老虎吃天啊开学后,到处串联,准备走。通过私人关系,进步学生就有联系了。但是,怎么才走得了呢? 到延安去有几大难处,延安成立抗大、陕北公学,并不是你想去就收留你的。你要到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才可能去。到西安八路军办事处,一是需要介绍信,二是要很多钱。没有去之前,心里算着要交学费、伙食费,还有路费,哪里知道吃饭不要钱呢。每个人到延安去,无论从什么地方动身去的,都要准备二百元以上。那时二百元是什么概念?那时的猪肉两毛五分钱左右一斤。女工,一个月几毛钱。多数人要准备三四百元,这个费用大得不得了。 对我而言,钱比较容易,向哥哥要。我哥哥当时在宜宾中国银行当行员,他练习生三年后升为行员了,每月有二十四块钱。我决心去延安了,向我哥哥要了三百元,这是老虎吃天啊!哥哥哪里拿得出来!但我哥哥是无条件赞成我去的。他东借西借,借了三百块。当时他已经结婚,有一个儿子。我到哪里去取呢,到成都盐市口中国银行。没想到,我取钱时遇到了一个人。这个人是我的长辈,表叔之类的。我在成都石室中学时用的钱,都是到他家去取的。他看到我在取钱,而且取这么大数目的钱,问是怎么一回事。他说,你不是在我这里拿钱吗?我当时很紧张,怕他猜到我要去延安。很快,我想没有关系,他是个不问政治的人,跟我的关系也不是很密切,我就编了个理由,应付过去了。 *麻烦的是介绍信,你要弄到去西安八路军办事处的介绍信才行。在走之前这几个月,我曾经去找过当时成都救国会四川大学的几个人,但他们都不理我。我只是一个中学生呀,中学生去找大学生,理都不理你,谈不到一起。当时到延安去的,基本上高中生是一团(拨),大学生是一团(拨)。 当时成都的党组织正式有没有,我现在都不知道。据现在我听说的,成都地下党恢复得很晚,一九三七年十一月前后,我们都快走了,延安才派出几个老干部回到四川,廖志高、罗世文两个大概是关键人物。我们不可能认识他们,连韩天石我也不认识。“七七事变”后,韩天石是四川建立民宣队的关键人物。韩天石是东北人,北京大学学生,后转学到四川大学读书。他哪里是去读书的,他是去做地下工作的。他在四川待了几个月,找不到地下党的组织,据说自己的关系暂时也没有了,但他照样活动。韩天石在成都救亡运动中是一个关键人物,是我的间接领导者,他的工作成就非常突出。 16我到延安有四封介绍信 帮我找到介绍信的关键人物是侯台阶,现在改名侯方岳,比我大三四岁。到现在为止,我也不知道他当时是不是地下党员。他一九四年调到云南。他怎么跟我哥哥认识的,我不知道。他在成都编进步刊物。我哥哥搞地方救亡运动认识他。我哥哥让我去找他,帮我弄到介绍信。我**次见他,是在一条临河的房子里。当时成都有许多房子,半边临街,半边临河。他认识不少人,知道哪些人要去延安。就是他介绍我认识田家英的。侯的关系多,领导能力强,他团结的进步的青年可能上百。他是我去延安的关键人物。没有他,我得不到介绍信。 我一个人有四封介绍信。那时是各显神通,有可靠救亡运动领袖的介绍信,西安办处事认为你是可靠的,就行了。 一封介绍信是张志和的。张志和在大革命时期当过师长,是老地下党。共产党许多要人都知道他。四川不少人知道他曾是共产党员,也知道车耀先是共产党。 西安八路军办事处的领导人是林伯渠,字祖涵。张志和的信就是写给林伯渠的。信的内容我还记得。大意是说,祖涵先生,兹介绍成都救国会员前去延安……口气就是老相识。张志和是四川救国会的领导人,其实我当时并未加入救国会,成都联中还是沉寂的,无人来此活动。 我们一同去延安的四个人,只有我一个人有张志和的介绍信。 第二封介绍信,是王干青的。这个人当时在邓锡侯那里做高级参议之类,其实只是个名义。邓锡侯是四川军阀,资格比蒋介石还老,四川绥靖公署主任,相当于四川军区司令。绥靖就是剿土匪。王干青是不是地下党,当时不知道。但是,一九四九年国民党撤退时,他被害,是十二桥烈士之一,从这点来看,他可能是地下党。 他的信也是写给林伯渠的,口气也是老熟人。 第三封介绍信,是郭祖劼的。郭祖劼在一九三七年是成都非常有名的人物。他办有刊物《国难》三日刊,销路很大。他当时的职业是蜀华中学教务主任。蜀华中学在成都规模比较大,但成绩不怎么样。我到青龙街他的学校去找的他。他的信也是写给西安办事处的,但具体内容记不清楚了。我姐姐的爱人赵筱村先出发去延安,把郭祖劼介绍给我。前两封信为什么记得呢,因为是直接写给林伯渠的。 第四封信是同学余明的,他介绍我到西安找谢华。谢华是谁呢,是地下陕西省委领导的西北青救会在西安的领导。他办的刊物叫《救亡》,陕西省委办的刊物叫《西北》。谢华可能没有资格介绍人到延安,他只能介绍到青训班。安吴青训班距西安不远,是由陕北的党派出来接待没有介绍信的,或者不能立刻到延安去的青年的一个单位。这封介绍信我没有使用。

曾彦修访谈录 作者简介

口述人:曾彦修(1919-2015),编辑出版家,杂文家,笔名严秀。1919年生,四川宜宾人。1937年12越到延安,入陕北公学。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调延安中共中央政治研究室工作。1942年初至1943年夏,在陕北及晋西北做农村调查,后调中共中央宣传部工作。1949年秋南下广东,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宣传部副部长,并先后兼任广州《南方日报》社长总编辑、广东人民出版社社长、广东省教育厅厅长。1954年调北京,任人民出版社副社长副总编辑。1983年退休。著有《严秀杂文选》《审干杂谈》《牵牛花蔓》《一盏明灯与五十万座地堡》《半杯水集》《天堂往事略》《论睁眼看世界》等。

商品评论(1条)
  • 主题:

    在中图找到的一本其他平台没有或者溢价的书!无比开心!!!

    2022/11/30 15:41:32
    读者:Ely***(购买过本书)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