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动力与秩序:中国哲学的现代追寻与转向(1895—1995)

动力与秩序:中国哲学的现代追寻与转向(1895—1995)

作者:高瑞泉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11-01
开本: 24cm 页数: 360页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中 图 价:¥29.6(3.8折) 定价  ¥7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动力与秩序:中国哲学的现代追寻与转向(1895—1995) 版权信息

动力与秩序:中国哲学的现代追寻与转向(1895—1995) 本书特色

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19世纪晚期,中国文化精神发生了历史性转变,表现出对社会发展“动力”的强烈追求,至20世纪末则转向对“秩序的重建”的关切,并探问“新轴心时代”的前景。围绕社会哲学的双重焦点,中国现代三大哲学派别分别从客体、主体和主客体交互作用出发提出其社会动力学;又分别以平等、自由和历史连续性为基点,各自提出其社会秩序原理,并为其理想做出哲学辩护。基于宏阔的历史背景,本书围绕对“动力与秩序”的哲学论辩作深度的分析,提供了理解20世纪中国哲学史的新视角和新方式。

动力与秩序:中国哲学的现代追寻与转向(1895—1995)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社会哲学的双重焦点, 中国现代三大哲学派别分别从客体、主体和主客体交互作用出发提出其社会动力学 ; 又分别以平等、自由和历史连续性为基点, 各自提出其社会秩序原理, 并为其理想做出哲学辩护。

动力与秩序:中国哲学的现代追寻与转向(1895—1995) 目录

目 录
**章 导 论
**节 作为时代之自我理解的哲学史研究
第二节 中国现代哲学的书写方式
第三节 文化精神的历史性转向
第四节 观念史的社会哲学考察
第二章 救亡与求道
**节 失序的危机与儒家的分化
第二节 “天演哲学”与中国道路的探寻
第三节 “不忍人之心”与大同世界
第四节 “ 仁以通为**义”与“以心力挽劫运”
第三章 革命世纪的社会动力学
**节 革命世纪
第二节 动力的追寻
第三节 新文化运动与中国哲学的现代开展
第四节 自由主义的哲学基线与秩序原理
第五节 哲学激进主义的兴起
第四章 现代新儒家的“返本开新”
**节 从“意欲论”“心本论”到道德理想主义
第二节 秩序的重建
第三节 儒家社会主义还是儒家自由主义
第五章 后启蒙时期的理想世界
**节 启蒙的遗产与反思
第二节 大陆新儒学:从心性儒学到政治儒学
第三节 “主体性”及其分化与消隐
第四节 重建“信德”
第五节 新轴心时代与世界秩序的重构
征引文献举要
索 引
后 记
展开全部

动力与秩序:中国哲学的现代追寻与转向(1895—1995) 作者简介

高瑞泉,哲学博士,国家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至1988年师从哲学家冯契攻读中国哲学硕士、博士学位,毕业后在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任教至今,现兼任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研究员,ECNU Review(《华夏学术》)主编,中国孔子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中国现代哲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中心理事,复旦大学中华文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复旦大学上海儒学院副院长。曾赴挪威卑尔根大学科学论研究中心、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从事合作研究,任日本大阪市立大学等数所高校的客座教授。曾经主持并完成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出版著述十余种,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二十余篇。其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哲学史、中国近现代思想史。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