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生产力安全发展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生产力安全发展研究

作者:杜黎明著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11-01
开本: 24cm 页数: 264页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37.4(5.5折) 定价  ¥6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生产力安全发展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9030297
  • 条形码:9787569030297 ; 978-7-5690-3029-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生产力安全发展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探索新时代生产力安全发展思路与对策。内容包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提出生产力安全发展的要求 ; 新时代生产力安全发展的理论探究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生产力安全发展研究 目录

绪论 生产力发展的时代特征
**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提出生产力安全发展的要求
**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空坐标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重大转变对生产力发展提出新要求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生产力安全发展的思想渊源与基本构想

第二章 新时代生产力安全发展的理论探究
**节 生产力内涵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第二节 生产力发展的隐患与生产力保护的实质和核心
第三节 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力保护协同的表现形式
第四节 新时代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力保护协同的任务

第三章 新时代促进人全面发展以协同生产力发展与保护
**节 人全面发展的形态和层次
第二节 新时代全面满足人的需要以协同生产力发展与保护
第三节 新时代全面发展人的能力以协同生产力发展与保护

第四章 新时代利用非物质性要素促进生产力安全发展
**节 非物质性要素的类型及功能
第二节 新时代的“互联网+”促进生产力安全发展
第三节 新时代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促进生产力安全发展

第五章 新时代调控物质变换以促进生产力安全发展
**节 马克思物质变换思想的基本内容及理论价值
第二节 物质变换调控的依据及目标与功能
第三节 新时代物质变换调控促进生产力自组织发展

第六章 新时代规避环境悬崖促进生产力安全发展
**节 环境悬崖的内涵属性及成因
第二节 新时代环境悬崖规避与生产力安全发展的耦合
第三节 新时代规避环境悬崖的空间管治

第七章 新时代的战略创新促进生产力安全发展
**节 新时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促进生产力安全发展
第二节 新时代坚持新发展理念促进生产力安全发展
第三节 新时代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生产力安全发展

结语 谱写新时代生产力安全发展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生产力安全发展研究 节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生产力安全发展研究》:  科学技术、信息、生产协作等非物质性要素源于生产力发展,是人类思维运动的产物,它一经产生又会对人类生产力发展施加影响。马克思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生产协作等因素对生产力发展的作用,建构了资本技术构成理论以揭示技术进步对生产力发展中劳动力(人)和生产资料(物)的结合规律。资本技术构成理论揭示的是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劳动者和生产资料所有者尖锐对立的条件下生产力要素(人、物)的配置规律,劳动者不得不接受和承受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剥削深化和强化规律;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条件下,劳动者也是生产资料所有者,劳动者和生产资料所有者之间不再是尖锐对立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生产力安全发展研究》引入非实体要素范畴分析生产力发展,正是力图推进马克思资本技术构成理论在生产资料公有制条件下的发展。如果把物质性要素看作生产力系统的硬件,那么非物质性要素可以称为生产力系统的软件。非物质性要素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范围和作用大小,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人的创造性发挥的现实表现,是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程度、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依据。非物质性要素一是具有“黏合剂”功能,通过对不同的现有要素、物质对象黏合,放大要素功能和物质对象的效能;二是具有“物化”功能,即非物质性要素的存在及其功能发挥往往也是借助于一定物质对象而得以实现的,非物质性要素的开发和利用,*终会转化为物质对象的开发利用。  一、非物质性要素的类型  依据不同的标准,生产力系统非物质性要素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依据非物质性要素对生产力发展的作用方式、作用途径,可以分为非物质性影响要素和非物质性构成要素两种类型;依据非物质性要素在生产力系统运行中的作用是否可以为其他要素所替代,可以分为可替代非物质性要素和不可替代非物质性要素两种类型;依据非物质性要素功能发挥的条件,可以分为只能在生产力系统或生产关系系统内发挥功能的单一要素和既可以在生产力系统又可以在生产关系系统发挥功能的两全要素。  (一)非物质性影响要素与非物质性构成要素  一种非物质性要素对生产力系统运行是否可以或缺,是区分非物质性构成要素和非物质性影响要素的基本方法。如果生产力系统离开一种非物质性要素就无法正常运转,那么这种要素就属于非物质性构成要素,如科学技术越来越广泛地以生产力系统构成要素的方式进入生产力系统运行。如果生产力系统离开一种非物质性要素虽然还能正常运行,但生产力系统运行的效果和效率将会受到明显的影响,那么这种要素就属于非物质性影响要素,如社会及社会成员的价值观、价值导向、协作等属于生产力系统的影响要素而非构成要素。同一类非物质性要素,因其自身质量和所处时代背景的差异,既可能成为生产力系统的影响要素,也可能成为构成要素,如管理、信息等,在普通的生产力系统中,只是影响生产力系统运行的效果和效率的非物质性影响要素;而在高科技人员和高科技产品作为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的科技型生产力系统中,管理成为非物质性构成要素,在以信息加工和信息开发为目标的生产力系统中,信息成为非物质性构成要素。  强调非物质性构成要素和非物质性影响要素的区分,是要实事求是地看待和利用非物质性要素。生产力发展中,既存在因非物质性要素“无形”而忽略,甚至否定其对生产力发展的作用的现象,也存在因非物质性要素“无形”而难以准确计量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对其过分强调的现象。经济生活中,既有因忽视管理、信息等非物质性要素的作用而导致生产经营失败的案例,也有过分强调管理和信息这类非物质性要素作为无形资产的功能和作用的案例。过去一段时间内,一些管理咨询、信息咨询类企业之所以沦为皮包公司、诈骗企业,实则是因为社会对非物质性要素缺乏深入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非物质性要素的作用被一些人包装成让人摸不着门、半信半疑的“玄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爆炸成就了大数据产业;大数据产业的健康发展,不仅需要对信息要素进行整体的抽象分析,剖析信息要素作为非物质性构成要素和非物质性影响要素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不同作用机理,而且需要依据现实的生产力系统的运行要求,对具体的信息要素进行具体分析。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生产力安全发展研究 作者简介

  杜黎明,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改善长效机制研究”、教育部社科项目“马克思物质变换理论及其在协同推进我国工业化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应用”、四川省社科项目“协同推进四川灾后重建和主体功能区建设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生产力安全发展研究”、四川省思政课教师青年择优资助项目“优化专题教学、强化师生互动,促进‘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论坛’品牌化发展”以及地方政府招标(委托项目)等共计20余项。已出版学术专著《主体功能区区划与建设——区域协调发展的新视野》《实施空间管治的土地政策研究——基于主体功能区的视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生改善长效机制研究》《教学科研互动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实践探索》,在《光明日报(理论版)》《经济学家》《社会科学战线》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