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现代哲学中的崇高:美学、伦理学与自然

现代哲学中的崇高:美学、伦理学与自然

出版社: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06-01
开本: 25cm 页数: 192页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中 图 价:¥23.1(7.7折) 定价  ¥3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现代哲学中的崇高:美学、伦理学与自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4936310
  • 条形码:9787564936310 ; 978-7-5649-3631-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现代哲学中的崇高:美学、伦理学与自然 内容简介

  埃米莉·布雷迪以新的眼光审视崇高。崇高自诞生以来,一路前行,在今天其魅力依然不减。《现代哲学中的崇高:美学、伦理学与自然》**部分重新评估了崇高研究的历史观,在十八世纪哲学(以康德为核心)、十九世纪哲学、浪漫主义以及早期荒野美学等不同时代,崇高被赋予不同的审美范畴和审美价值。第二部分,崇高的现代意义体现了以下关系:崇高与艺术的关系、崇高与恐怖美和悲剧等审美范畴的关系、崇高与环境美学及伦理学的关系。

现代哲学中的崇高:美学、伦理学与自然 目录

“国际美学前沿译丛”总序
译者前言
致谢
导论
**部分 历史上的崇高
**章 18世纪的崇高
**节 崇高风格:朗基努斯和丹尼斯
第二节 崇高、审美素养和审美客体
第三节 崇高:数学、宗教和道德
第四节 崇高的情感
第五节 崇高的想象

第二章 康德的崇高观(一):前批判时期和批判时期
**节 门德尔松的崇高论
第二节 康德的前批判时期的崇高观
第三节 康德的批判时期的崇高观

第三章 康德的崇高观(二):从自然到道德
**节 崇高的自我关涉
第二节 崇高与审美
第三节 崇高的自然对象
第四节 审美自主性
第五节 崇高鉴赏、自我和自然

第四章 浪漫主义的崇高
**节 康德之后:席勒和叔本华
第二节 浪漫主义崇高
第三节 北美的荒野美学
第四节 从历史观到当代追问

第二部分 当代的崇高
第五章 艺术与崇高
**节 对艺术崇高的否定
第二节 艺术的有限性
第三节 崇高的无形式
第四节 野性和无序
第五节 崇高反应:情感与想象
第六节 形而上学与艺术崇高
第七节 崇高感、建筑和大地艺术

第六章 悲剧与崇高
**节 悲剧的冲突
第二节 崇高的冲突
第三节 冲突的消解

第七章 崇高、恐怖美与丑
**节 崇高的定位
第二节 恐怖美
第三节 丑
第四节 否定美学

第八章 环境的崇高
**节 基于历史的批评
第二节 基于形而上学的批评
第三节 基于人类中心主义的批评
第四节 崇高与环境伦理
索引(Index)
展开全部

现代哲学中的崇高:美学、伦理学与自然 节选

  《现代哲学中的崇高:美学、伦理学与自然》:  假如积极情感(*终)压抑了痛苦情感,我们就获得了整体的满足感,是否能够消解崇高的矛盾冲突?康德也没有给我们明确的答案,但是,参照前文对悲剧冲突的论述,我们可以从康德的崇高观(以及18世纪的相关论述)得出答案。面对数学的崇高,我们立即感到挫折,这类似于面对茫茫大海时茫然无措的感受。尽管我们要借用想象力努力把握大海的全部,但是仍然感到力不从心。然而,与此同时,或紧随其后,想象的无能为力却唤醒或激发了我们身上的理性存在。理性使我们体验到积极情感,也让我们发现自己有能力把握事物绝对的整体,从而使我们达到感官(和想象力)所难以达到的程度。在力学的崇高中,想象力处于“被欺凌”和受压抑的地位,无法与自然力量相抗衡。这种恐惧来自痛苦的感受,感到自己如水面上的浮萍,随风飘荡,面对自然的威力自忖无力抵挡。但是,与此同时,伴随着痛苦的感受,我们还有审美的认知,即相对于自然的独立性、人性、自主性和道德自我。根据非康德式的审美观,我们可以用抽象的术语表现这种审美认知,如自我的提升或升华,这属于积极的情感反应。  无论力学的崇高还是数学的崇高,我们都实实在在地获得了满足感,这种满足感超越所有痛苦的感受。就此而言,我们也看到,人们的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紧密融合,凸显出我们所谓的崇高特征。崇高的审美特征压制了想象力的扩张,这恰好为“新感觉的激发”提供了条件。②想象力一旦被扩张到极限状态,就会受到某些感性经验的压制和挑战,譬如乌云密布的天空会让我们沮丧。显而易见,像悲剧艺术一样,痛苦的感受令人满足:崇高即“越恐怖的事物,就越有吸引力”。我们一边被自然所震撼,一边享受着积极感受带来的愉悦。③  现在,让我们用元反应理论来分析崇高。自我是自主的且理性的,这种意识能够应付任何自然的变化,成为具有高度暗示作用的反射性的元反应,使我们有能力应对痛苦的感受。毫无疑问,这是二级反应的结果,康德曾委婉地提出,崇高判断的实际对象不是客观物体,而是我们的理性。有些情况下,元反应能更好地诠释崇高,而不是悲剧。元反应作为一种审美判断,能够从审美与道德感中激发出强烈的道德意识。席勒认识到崇高和悲剧之间的联系,他用康德的崇高观解释悲剧中的人物,认为这些悲剧人物无一例外都以一己之力挑战来自自然的灾难或社会的不公。①  但是,如果将崇高的愉悦感等同于来自元反应的间接感受,这恐怕会忽视崇高(和悲剧)的关键因素:自然中令人敬畏和不快的特征等,毕竟,由此产生的审美反应是崇高感的基础。另外,单纯地依赖我们的认知判断,很难认识到自身的道德能力,这种道德能力就是康德所谓的审美判断。假若元反应对我们的人性(正如康德所言)很难有清晰的认知判断,而只是模糊不清的认识,那么对崇高来说,元反应就不适用了。*后,我认为,与崇高的元反应相比,悲剧的元反应更强烈。艺术和自然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差异,自然对象和自然现象不像艺术作品,特别是叙事作品,能给人带来强烈的道德感。与悲剧引起的痛苦情感相比,崇高给人带来的痛苦情感从程度上更脆弱,从道德上更单纯(其中悲剧引起的怜悯则与崇高无关)。艺术特征是作者刻意地表现出来的,崇高不像悲剧那样令人痛苦难抑,崇高的鉴赏者不会从情感上卷人人与人之间恶毒的、可怕的行为和事件。尤其,在自然的崇高中,我们见不到谋杀、复仇、背叛、命运的转折和无奈的抉择等惊心动魄的故事。相反,我们直面自然的威胁和挑战,因为自然的威力之大、规模之巨,令我们难以置信,相形见绌;但是自然的威力和规模不包含道德因素。  ……

现代哲学中的崇高:美学、伦理学与自然 作者简介

  苏冰,祖籍山东新泰,泰山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长期从事英汉翻译教学和文学跨界研究,“151”岱下英才工程培养对象,美国内华达州立大学语言中心访问学者(2011-2012),现为山东省翻译协会理事,泰安市翻译协会副会长。    埃米莉·布雷迪( EmilyBracly),苏格兰爱丁堡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教授,普林斯顿大学人类价值研究中心的劳伦斯·S.洛克菲勒研究员。布雷迪的研究领域包括环境美学、环境伦理学、康德美学和十八世纪哲学。专著有《自然环境美学》(2003),与他人合编<>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